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新的资本主义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的萌芽和发展,促使同这一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人文主义者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号召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肯定“人”的价值和自由的权利。人的高贵被赋予新的内涵,用个性解放反对宗教的桎梏。

——摘编自吴稚平《“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不像文艺复兴时期那样隐晦,他们已明确把反对教会提高到自然神论和无神论的高度,启蒙思想家指引着人们前进的道路,使人们的信仰由神学转向科学,由迷信转向理性。启蒙思想迅速在欧美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启蒙运动为西方后来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最终使西方国家走进现代文明发达国家行列。

——摘编自朱勇《欧洲启蒙运动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并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启蒙思想家主张上的改变,并简析启蒙运动对西方社会发展的作用。
2023-04-12更新 | 449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4世纪到16世纪长达300余年的时间里,爆发了早期资产阶级冲击封建贵族统治的两大革命。革命之一的文艺复兴从意大利开始,而后传播到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全欧洲。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文艺复兴不单单是文学艺术的复兴,而且是思想和科学的复兴。

——摘编自孟节省、林雪原编著《西方文化漫谈》

材料二   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也有自身的缺陷和不足。近代以来,无数中国的志士仁人为努力建设中国的新文化而奋斗,特别是新文化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不能抛弃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当然,也不能死抱着老祖宗的遗产当现代的阿Q。继传统文化,既要在传承中创新,也要在创新中传承。

——摘编自王霁主编《中国传统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呈现出的不同特点,并简析其成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当代对待本国传统文化应持的科学态度。
2023-04-08更新 | 473次组卷 | 9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城区汕尾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胡格诺教派和英格兰新教催生了新的音乐表达,出现了使用法国和英格兰本土语言的诗篇歌调音乐。贵族统治者不仅支持作曲家创作世俗音乐,也赞助作曲家写作宗教音乐。世俗音乐为贵族和中产阶级上层的一群有较高修养的业余表演者提供了适用于演唱和演奏的音乐,有修养的女士和先生常常是有才能的歌手或演奏家。16世纪初,第一次出现了通过活字印刷出版的音乐,大量乐谱将许多音乐作品传播到了更为广泛的地区。

——摘编自【关】沃尔德等《西方音乐史十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材料二   新中国建立后,每个时代都有代表每个时代特色的主旋律歌曲。

创作或流行时间歌曲经典歌词
20世纪50年代《咱们工人有力量》咱们工人有力量,每天每日工作忙,盖成了高楼大厦,修起了铁路煤矿,改造得世界变呀么变了样,哎嘿,发动了机器轰隆隆地响,举起了铁锚响叮当。
1994《春天的故事》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2008《北京欢迎你》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拥抱过就有了默契,你.会爱上这里,不管远近都是客人,请不用客气,相约好了在一起,我们欢迎你。
(2)请以“时代和旋律”为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4-3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就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

——[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神权专政的时代,教士们可以替神发言,规划人间的秩序;教士们也有权力决定故免或是不故免人的罪行。这种因人而异的神律,就不是一个可以预测的规律。宗教革命以后,主权国家制定法律,是根据人类个体共存于一个社会的要求来制定的。德国系统的法律,一方面追溯到罗马时代的法典,另一方面,也将这些法典解释为神律在人间的体现。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又在这套罗马法典的基础上,编纂出《拿破仑法典》,也不外乎根据神设定的秩序,制定出一套适用于人间的行为规范。这种法典,也必须合乎理性。

——摘编自《许倬云说历史:现代文明的成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指出欧洲社会对人的判罚方面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文艺复兴之前的欧洲中世纪,拉丁语作为官方语言主要在基督教话语体系和封建贵族的统治上层发挥作用。由但丁等人发起的"俗语运动"强调语言的可感性、可说性,可听性,语言从生活中收集并提炼,并以此将主体带入新的道德世界。……"俗语运动"让语言从中世纪的神学话语"下降"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世界中,将语言与人真正连接起来,使人能够在语言的帮助下掌握自身。语言成为人们摆脱属地控制的有效工具,并由此形成了广大的社群与社会。"俗语运动"对当时的西欧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政府法律文件、公共标语、城市雕塑等逐渐被俗语取代,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剧烈变化。

——摘编自徐艳东《自由、尊严与主体权利》

材料二   胡适、陈独秀发动的文学革命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以白话为工具建立"活的文学"、"人的文学",并提出"为立国而造人"的口号。在文学革命推动下,各地文坛纷纷创办白话文刊物。1920年,教育部颁布政令今,承认白话为"国语",学校采用白话文教材。北京各区政府和社会团体还办有半日学校、识字班等教育机构。这场"阅读革命"把民间文化思想和词汇带进贵族文学里,使传统社会的权威基础得以动摇,把以文言文为工具的精英文化改造为白话文为工具的大众文化。从1920年初开始,"改造国民性"、"主体性和唤醒"成为文学革命的新口号。

——摘编自逢增玉《对文学与人的改造与设计的思想及其历史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俗语运动的社会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