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小丹同学为了更好地掌握《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五单元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制作了一张思维导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思维导图
参照思维导图,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自选主题,制作一张思维导图。(要求:主题明确,至少写出三个层级,逻辑清晰,史实准确,不得照抄材料。)
2024-06-0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直到12世纪前后,中世纪的艺术还未涉及儿童,也没有表现他们的意愿……15、16世纪,意大利出现了很多表现儿童天真、可爱的世俗画,儿童逐渐被发现。17世纪以后,现代家庭观念在欧洲出现,孩子被看作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父母亲自抚育孩子、重视培养亲子关系、关注子女教育成为当时英国的新风气。18世纪,卢梭在“自然主义”教育观的基础上提出了,“解放儿童,尊重儿童”口号,其教育学著作《爱弥儿》打开了科学研究儿童的大门。

——摘编自[法]菲力浦·阿利埃斯《儿童的世纪:旧制度下的儿童和家庭生活》

材料二:图1、图2是近现代两部电影中的场景。图1是电影《雾都孤儿》(1922年)剧照,同名小说1838年出版,图片所示为奥利弗等童工在拆麻绳;图2是秀兰·邓波儿主演的电影《卷头发》(1935年)剧照,图片所示为美国孤儿院的午餐时刻。

图1 电影《雾都孤儿》剧照               图2电影《卷头发》剧照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儿童”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 (要求:题目自拟,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江西·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图1为14世纪初意大利画家杜乔·迪·博宁塞纳创作的《最后的晚餐》,图2为15世纪末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创作的《最后的晚餐》,达·芬奇的画作与杜乔·迪·博宁塞纳的画作相比,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几何透视法的融入。几何透视法在美术作品中的勃兴反映出当时(       

     图1   杜乔·迪·博宁塞纳《最后的晚餐》          图2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A.近代科学的兴起B.思想解放运动的扩展C.画作服务对象的改变D.罗马天主教会的没落
2024-03-2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一)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荷兰地区的风俗画形成于15、16世纪之交,受到人们的喜爱。康坦·马西斯为风俗画的创始人之一,他开创了尼德兰风景画家与人物画穿联合创作的先例。昆丁·马西斯本来也是一位宗教画家,后来才慢慢转向风俗画,而这幅《银钱兑换商夫妇》则被美术史家称誉为 “开辟了近代美术猫绘日常生活的先河”。《银钱兑换商夫妇》描绘的是安特卫普出现的金融 业务的最早商业形式——钱铺,它是银行的雏形。画中这一对夫妇,男的是钱铺掌柜,他正在用戥子称金银,女人悠闲地翻着画册,眼睛却注意着丈夫的活动,这是一对中产阶级夫妇生活的一个侧面。在桌面上有一面凸镜,镜内照出这个房间长方形的窗子,透过窗户还可以看见街上的房子与树林。

该图有多个版本,最早的版本(左图)是尼德兰杰出的画家马西斯创作于1514年的作品,题为《银线兑换商夫妇》,而另一幅(右图)只是该图的变体画而已,其作者估计是另一位尼德兰画家马林努斯··罗棉斯瓦莱,所谓变体画,是指画家对同一画题,用不同的构图、表现方式加以处理的作品,除最先或最主要的一幅外,具余的都可称作变体画、在印刷术不发达的时代,变体画的大量涌现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摘编自伊丽达等编著《图说西方绘画艺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德兰风俗画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学研究的角度解读《银钱兑换商夫妇》。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运用图像史料进行史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世界历史上,中国文化曾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的地位,宋代被誉为“东方的文艺复兴”。宋代广泛推进农业生产,大力开垦荒地,为文化兴盛创造了基础,哲学、史学、诗词、艺术诸方光耀百世。由于宋代的政策使然,宋代的科举制度使得许多民间百姓有了机会入仕和参政,所以许多画家纷纷出山,进入朝廷。宋代成为历史上宫廷绘画最兴旺最活跃的阶段。文人学士把书画视为高雅的精神活动和文化素养,并对绘画提出鲜明的审美标准,在创作和理论上都开始形成独特体系。社会、宫廷、文人士大夫之间的绘画创作各具特色而又相互影响,使宋代绘画在内容、形式、技巧诸方面出现群彩纷呈、多方面发展的局面。其中最有建树的是广泛表现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如《清明上河图》《货郎图》《耕织图》。

文艺复兴是一场文化运动,对人们的思维、生活、饮食、绘画以及音乐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最主要的是文化的变化。这包括了人的感观,人的信仰,人的欲望以及人的世界观。这时期的作品都要求打破封建神权,打破封建的禁欲主义,打破封建制度对人精神甚至肉体的封锁。在美术方面,达芬奇总结了15世纪艺术家的研究成果,在绘画构图、明暗、透视、色彩等方面都有所简述。

——摘编自吉媛媛《试论中国宋朝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成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的艺术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异同点。
2024-02-25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题型05 材料解析题——“异同点”类设问-2024年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该图是某中学研究小组在研究世界文明发展史时绘制的时间轴。该时间轴并没有绘制完整,请你在时间轴上补充两个相互关联的世界近现代史的信息,并对所补充的信息进行阐述。(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2-24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冯梦龙整理、编创“三言”,虽然不能完全排除逐利的目的,但他要通过“三言”来醒世、导俗,进而实现其济世的高远之志,却也是一个不容否定的事实。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他的工作是以收集、整理、润色为主,因此原有的附着于宋元话本故事的娱乐性、消遣性痕迹就仍较为突出。另一方面,冯梦龙一般很少现身故事主干作连篇累牍的说教,只是利用篇首和篇尾的诗词,对故事人物做出道德评判,在此基础上来引导读者,这是一种相对含蓄的作法,不影响市民读者对小说故事主体的消遣阅读。

——罗小东《 “三言”“二拍”作为通俗文学的特点及局限》

材料二     《十日谈》成书于1348——1353年。作者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和但丁双峰并峙,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学的最高成就。薄伽丘从小在商人和小市民图子里长大,喜爱文艺、多才多能,《十日谈》实际上是薄伽丘搜集加工当时民间故事的结晶。100篇故事大都以14世纪的佛罗伦萨为背景,是当时市民社会众生相的生动写照。由于鲜明的反教会倡人本的市民意识倾向,《十日谈》自诞生之日就深受民众欢迎。至16世纪,已刊行87版。

——任世江《<中外历史纲要>解析(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明小说的功能。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言”“二拍”与《十日谈》所反映社会现实的共同之处。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关世界近代民族主义的起源和扩散,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释。大致观点主要有以下两种

观点一:政治学家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认为:民族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美洲殖民地反抗宗主国的民族解放战争和独立运动,主要表现为反抗宗主国的压迫和不平等,随后扩散到欧洲,最后传播到亚非殖民地。

观点二:学者周平认为,民族主义起源于近代西欧,王朝国家在对共同体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促进了民族意识和情感的产生,这种民族意识在政治精英的加工后逐步系统化、理论化,发展为完整的思想体系,这就是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形成后又促进了民族的成熟,民族成熟以后资产阶级利用民族利益反抗王朝国家,把国家的权力转移到了“全民族”手中。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围绕世界近代民族主义的起源和扩展,从材料中选取一个观点或另拟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1-19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6世纪,新兴的击剑、马术、摔跤、象棋等运动项目在欧洲快速崛起。同时,体育运动指导或者教学类书籍大量涌现,如威曼的《游泳术》、奥斯瓦特的《摔跤术》、斯图门的《持球体育游戏》等。欧洲16世纪体育的勃兴(     
A.打破了教会神权统治的束缚B.宣扬了启蒙运动的理性精神
C.反映了对人自身价值的重视D.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2022-12-29更新 | 437次组卷 | 9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佛罗伦萨的政权初期被城市贵族操纵,1282年取缔原市政机构,建立执政团。执政团由8人组成,平民贵族皆可当选……此后,共和国向民主政体发展……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进入全盛时期。如果说14世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只缺少了一个中心,而15世纪佛罗伦萨成为这样的中心的话,那么到16世纪初这个中心已转移到罗马。这与教皇对于艺术的保护有很大关系。这个时期的教皇都热心于保护罗马帝国的遗迹,喜用壮丽的教堂及美轮美奂的宫殿来装点罗马城。为此,教会便不得不向世俗的爱好让步,向人文主义艺术家提供发扬才智的机会和条件。

——改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材料二 达.芬奇终其一生每天都在做笔记,在去世后留下了大批未经整理的手稿。如下图



(1)结合材料一以及所学知识,思考15世纪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中心的原因。并举一例说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艺术家通过教会发扬才智的史实。
(2)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如何理解《达.芬奇手稿》。
2022-09-0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2届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B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