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五世纪的意大利,不仅思想变,乃至行为亦无一不变。研究文艺复兴应注意不能专注意大利,意大利因为文艺复兴之源,然而欧洲其他诸多地区取得之成就亦大有可纪者。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断,是新型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摘编自蒋百里《欧洲文艺复兴史》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是世界近代史上两大思想运动,都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做了思想上的准备。如果说文艺复兴反对的是天主教神学思想,所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的话,那么启蒙运动反对的则是封建专制主义,所追求的是自由平等。当然,现世的幸福和自由平等,资产阶级都是以全人类的名义提出来的,尽管他们实质上着眼于狭隘的阶级利益。

——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篇(上)》

材料三   胡适一直将“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他将中国的文艺复兴的内涵丰富为检视传统和创造新质两方面,不仅包括文学运动和语言运动,还有整理国故、思想变革、新人生观、发展学术和科学研究等内容。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对传统的批判、胡适“大胆假设”的怀疑思维、鲁迅批判吃人礼教,都带有“启蒙的色彩”。白话文运动也是“明白清楚的启蒙精神的流露”。

——摘编自王本朝《“文艺复兴”与“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身份认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洲文艺复兴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的文艺复兴”呈现的特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代转型,文化也相应地由中古形态向近代形态转轨。明清时期,启蒙思想在学术上的表现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化的趋势。中国文化的近代性并非全然由西方舶来,而是西学与中国自发的启蒙文化互相激荡、互相汇合的结果。徐光启在西学东渐之前即已运用数学语言并且擅长实证研究。顾炎武开始区分天下与国家的概念。王夫之阐明了物质不灭论、能量守恒论、进化史观、文化中心多元论等唯物主义思想。黄宗羲开辟了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先路。

——摘编自冯天瑜《明清之际中国文化的近代性转向——以明清学术四杰为例》

材料二   赢得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者才有可能发展成为具有多方面能力的个人;充满竞争的生存条件促使他们必须具有多方面的造诣。意大利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15世纪,是多才多艺之人辈出的时代。当时没有一部名人传记不在主人公的主要成就之外谈到他在其他方面的造诣,而这些造诣总是超出一般水平。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不但要研究古代经典理论,还要研究地理、历史、文学;不但要翻译古代的戏剧,还要同时兼做导演;此外,他还可能是一名地方长官、外交家。

——摘编自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中国思想文化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中、意两国思想文化发展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