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宣扬了“禁欲”的生活观 | B.彰显了个人的价值与作用 |
C.释放了福音书的“神力” | D.导致了教权统治彻底瓦解 |
A.德意志人宗教信仰自由 | B.德意志政治势力重组 |
C.帝国城市获得主权地位 | D.德意志分裂局面形成 |
A.使人们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 B.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建构 |
C.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诉求 | D.推动了人文主义的传播 |
材料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兴起并成为一门产业。民众仿效16世纪以来贵族“欧陆游学”传统,参观英国知名作家的出生地、故居和墓地,探访文学作品中描述之地,以求“更深刻地理解熟悉的文本”。
地处偏僻的斯特拉特福,因是莎士比亚出生地而成为旅游胜地。1847年出版的《英国最杰出诗人的故居和常去之处》配以版画介绍英国作家故居,深受读者欢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有乔叟、斯宾塞等众多作家的墓碑或纪念碑,备受游客青睐。人们还将文学作品视为“旅游指南”,前往伦敦、罗切斯特等地,与作品中的人物“邂逅”,“跟随哈代想象出来的人物的活动轨迹游览他们的故土”,领略司各特作品中描述的苏格兰高地风光,寻找历史记忆。“莎士比亚之乡”“哈代之乡”“司各特之乡”等英国文学之乡成为一道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摘编自(法)马克•布瓦耶《16—21世纪西方旅游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学旅游兴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的影响。
A.使英国摆脱了罗马教廷控制 | B.有利于王权机制的有序运转 |
C.体现对近代国家体制的渴求 | D.基于人文主义的宗教改革观 |
A.强化了信徒的顺从意识 | B.导致了社会的道德沦丧 |
C.否定了人们的宗教信仰 | D.蕴含着现实的功利追求 |
A.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 B.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需求 |
C.摆脱了教会神学的思想控制 | D.构建了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
材料
13世纪的欧洲,当教皇的权力达到顶峰时,他甚至可以肆意干涉各国内政,可以将皇帝或者国王放逐,如果他认为某国的法律损害天主教会的利益,他就可以宣布该法律无效……到14、15世纪,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英、法、西等国在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级成长的基础上先后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国家都以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字和共同的民族意识为特色,并且出现以专制君主为核心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独立于世俗之外的天主教会逐渐走向衰弱。
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卷入人口多,斗争时间长。这个波澜壮阔的独立运动是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它沉重地打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腐朽封建势力,同西欧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相配合,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崩溃。经过拉丁美洲人民的独立运动,在原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的殖民地上,出现了墨西哥、危地马拉、秘鲁……海地等17个独立国家。各国在取得独立以后,都颁布宪法,建立议会制共和国(巴西、海地除外),用本国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代替了殖民者的专制统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民族国家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欧洲民族国家发展的因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国家发展与拉美独立运动的共同点。
A.世俗生活与宗教信仰严重的对立 | B.新教伦理成为民族国家的理论基础 |
C.人文主义的影响扩展至社会层面 | D.西欧基督教会的精神垄断已被打破 |
A.完善了因信称义的思想理论 | B.受启蒙运动精神内核的影响 |
C.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开始 | D.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