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共计 15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图是一幅纪念宗教改革100周年的漫画,名为《福音书的灿烂光辉》。由此可知,该漫画作者认为,宗教改革(     

A.宣扬了“禁欲”的生活观B.彰显了个人的价值与作用
C.释放了福音书的“神力”D.导致了教权统治彻底瓦解
2024-07-09更新 | 172次组卷 | 4卷引用:世界史 阶段检测卷02-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从15世纪末16世纪初开始,南德意志的帝国城市与皇室逐渐建立起较为强大的同盟,然而,随着这些帝国城市大部分转信新教,其与帝国皇帝的天主教信仰产生尖锐冲突,市民与王权的结盟遭遇重挫,帝国城市被迫寻求新教诸侯建立同盟。材料有助于说明,宗教改革促成(       
A.德意志人宗教信仰自由B.德意志政治势力重组
C.帝国城市获得主权地位D.德意志分裂局面形成
2024-07-09更新 | 1470次组卷 | 8卷引用:专题10 走向整体的世界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历史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3 . 中世纪晚期,英国主教既是国王的封臣,又是罗马教皇的使节,在身份和职能上都具有双重性。教会经济同封建经济结构融为一体,相应地,主教在职能上呈现多元化。英国的宗教改革终止了国王和主教之间的封建关系,使二者的关系变成普通的君臣关系,主教职能趋向单一化。由此可见,宗教改革(     
A.使人们摆脱了宗教的束缚B.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建构
C.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诉求D.推动了人文主义的传播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兴起并成为一门产业。民众仿效16世纪以来贵族“欧陆游学”传统,参观英国知名作家的出生地、故居和墓地,探访文学作品中描述之地,以求“更深刻地理解熟悉的文本”。

地处偏僻的斯特拉特福,因是莎士比亚出生地而成为旅游胜地。1847年出版的《英国最杰出诗人的故居和常去之处》配以版画介绍英国作家故居,深受读者欢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有乔叟、斯宾塞等众多作家的墓碑或纪念碑,备受游客青睐。人们还将文学作品视为“旅游指南”,前往伦敦、罗切斯特等地,与作品中的人物“邂逅”,“跟随哈代想象出来的人物的活动轨迹游览他们的故土”,领略司各特作品中描述的苏格兰高地风光,寻找历史记忆。“莎士比亚之乡”“哈代之乡”“司各特之乡”等英国文学之乡成为一道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摘编自(法)马克布瓦耶《1621世纪西方旅游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学旅游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的影响。
2024-06-11更新 | 2808次组卷 | 23卷引用: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胡克是英国近代早期神学家,他认为英格兰必须形成一个由国王领导的统一教会。他直面清教徒与天主教徒的挑战,指出只有在国王的领导之下,英国教会的制度才能得到捍卫,英国作为一个信仰共同体的团结和统一才能维系下去。这些言论(     
A.使英国摆脱了罗马教廷控制B.有利于王权机制的有序运转
C.体现对近代国家体制的渴求D.基于人文主义的宗教改革观
2024-06-04更新 | 425次组卷 | 3卷引用:纲要下高频选择题50题专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新教创造了一种新的伦理,虽然不要求贫苦,却不容许为了追求财富而走向骄奢的歧途;虽然不要求独身,却把婚姻完全视为合理养育后代的制度。有人将这一精神概括为"你认为你已经逃出了寺院,然而所有人都成了终身僧侣"。这说明宗教改革(     
A.强化了信徒的顺从意识B.导致了社会的道德沦丧
C.否定了人们的宗教信仰D.蕴含着现实的功利追求
2024-06-01更新 | 258次组卷 | 27卷引用:热点09中西方法律的发展-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527年,马丁·路德在埃斯莱本建立了高等拉丁学校。二十年后,德国出现了六十所新教城市学校,这些学校的课程包括德语学习和“世俗话题”的教学,例如有关家禽养殖、个人卫生、婚姻、剧院等教学课,不再是神学一家独大的局面。这些城市学校(     
A.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B.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需求
C.摆脱了教会神学的思想控制D.构建了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2024·河北·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3世纪的欧洲,当教皇的权力达到顶峰时,他甚至可以肆意干涉各国内政,可以将皇帝或者国王放逐,如果他认为某国的法律损害天主教会的利益,他就可以宣布该法律无效……到1415世纪,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英、法、西等国在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级成长的基础上先后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国家都以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字和共同的民族意识为特色,并且出现以专制君主为核心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独立于世俗之外的天主教会逐渐走向衰弱。

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卷入人口多,斗争时间长。这个波澜壮阔的独立运动是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它沉重地打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腐朽封建势力,同西欧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相配合,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崩溃。经过拉丁美洲人民的独立运动,在原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的殖民地上,出现了墨西哥、危地马拉、秘鲁……海地等17个独立国家。各国在取得独立以后,都颁布宪法,建立议会制共和国(巴西、海地除外),用本国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代替了殖民者的专制统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民族国家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欧洲民族国家发展的因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国家发展与拉美独立运动的共同点。
2024-05-27更新 | 113次组卷 | 3卷引用:单元突破卷15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民族语言时,把“神召”一词译为“职业”“天职”,从而使原来的“神的召唤”含有了对世俗日常行为的肯定评价。要求每个市镇都应设立一般的国民学校,开设阅读、书写、体格训练、唱歌及宗教等科目,并授以职业或家政的实习教导。马丁·路德的这一思想说明(     
A.世俗生活与宗教信仰严重的对立B.新教伦理成为民族国家的理论基础
C.人文主义的影响扩展至社会层面D.西欧基督教会的精神垄断已被打破
2024-05-22更新 | 402次组卷 | 7卷引用:第24讲 近代西方思想文化发展(练习)-【上好课】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加尔文主张每个人都要以勤勉的态度努力完成上帝赐给他们的天职,用做好本职工作的办法来实现对上帝的赞美,一方面,事业的成功是基督徒的行为证明;另一方面,又需要克制自己过度的欲望,保持自我奋斗、节俭有度的理性生活。由此可知,加尔文的主张(     
A.完善了因信称义的思想理论B.受启蒙运动精神内核的影响
C.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开始D.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2024-05-22更新 | 181次组卷 | 5卷引用:第24讲 近代西方思想文化发展(练习)-【上好课】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