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教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新教改革造成传统宗教物质文化遗产的大规模损毁,宗教冲突令16~17世纪的基督教欧洲陷入连绵不绝的战乱。而冠以“反改革”之称的天主教会改革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天主教会自我调整以适应时代的努力,并不一定以新教为对立面。这一认识(     
A.阐明了宗教改革影响的复杂性B.体现了政治立场影响历史认知
C.纠正了对宗教改革的传统评价D.突出强调天主教会的历史价值
2023-09-17更新 | 294次组卷 | 7卷引用:重难点11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2024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按照天主教的传统教义,劳动是谋生而不是谋利的手段,超出生存必需限度的财富,在道德上就是可疑的、甚至是可耻的,为上帝所不快。而马丁·路德认为,任何正当的职业,在上帝看来,都具有完全同等的价值,都是为了恪尽个人在尘世的义务。据此可知,马丁路德的这一观点旨在(     
A.适应资产阶级经济诉求,鼓励人们发财致富
B.深刻痛斥了罗马教廷推销赎罪券的欺骗行为
C.主张新教徒通过自己阅读《圣经》理解教义
D.推动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的发展
2023-05-13更新 | 220次组卷 | 4卷引用:(选择50题)主题09走向整体的世界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3 . 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马丁·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归纳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意义。
2023-03-14更新 | 455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年天津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521年出版于法国的小册子《庄稼汉》一改此前贬低农民的做法,将农民群体塑造为福音的捍卫者和改革的拥护者。这一作品很快被翻译成其他语言,数年内即有超过10000份不同版本的《庄稼汉》在德语区流传。《庄稼汉》的流传(     
A.体现了勤俭节约的伦理趋向B.彰显了文学作品的革命价值
C.成为了宣扬新教的主要载体D.有利于拓展宗教改革的基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博丹(1530-1596年)在《国家论》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关于国家的理论,认为国家起源于家庭,众多的家庭为了共同利益和防卫需要而最终结合起来,共同接受一个主权,即国家,该主权应由君主享有。这一思想(     
A.意在建立君主立宪制度B.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C.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D.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爆发
2022-11-02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十六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小题狂练-二轮自创专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理性”是现代性事业的根基,它的“成长史”体现出大起大落的剧烈节奏。下表是西方不同阶段有关理性的主要观点。

时期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强调“知识服务于修养”;理性(或德性)是人的本性,它要求人致力于在道德上实现自我完善
文艺复兴时期彼特拉克理性致力于声张和证明的,是自己属人的特性而非属神的特性;在对古典希腊、罗马文化的研究中发现了人的独立价值和尊严
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用人的主动信仰证明在上帝面前尘世的价值;理性被视为人的本质属性之一,人按照自己的意志、使用自己的理性去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
启蒙运动时期霍布斯、洛克、卢梭似乎有一个普遍的理性一直存在在那里,等待人们去发现;而只要人们发现了理性,它就会把世间的一切秘密与疑问解答

——摘编自姚德薇《近代西方社会思想中“理性”概念的发展与演变》

结合材料信息与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理性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8-25更新 | 643次组卷 | 20卷引用:试题调研·2022年高考历史第6辑-历史观点理解偏差类易错点13-18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钱乘旦在《西方那一块土》提出,宗教改革后,新教在那个时候具有思想解放的性质一旦人们否认罗马教廷的精神权威,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和上帝直接沟通,那么每一个人就都可以通过读《圣经》而对宗教做出自己的解释。据此可知,钱乘旦认为宗教改革
A.强调民族国家B.认同个人价值C.肯定劳动致富D.否定基督教会
2022-03-16更新 | 610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15西方思想解放运动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好题帮】-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教材新高考专用)
8 . 马丁路德等人宣扬“天职”观,提出上帝赋予每个人以世俗职业,人人在自己的职业中为上帝和邻人服务,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尽天职"”中得以实现。“天职”观
A.鼓吹虔诚信仰上帝的重要性B.强调信仰自由的价值
C.赋予个人奋斗神圣的使命感D.肯定基督教会的权威
2021-09-08更新 | 21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历史模拟好题精选(第2期)-专题15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