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教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2 . 16世纪中国的王阳明强调“发明本心”,靠内心自我反省;西方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强调“信仰即可得救”。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  )
A.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B.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
C.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D.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2021-05-25更新 | 365次组卷 | 2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B.否定了对上帝的信仰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D.使人获得灵魂自救自主权
4 . “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此观点出自
A.但丁B.马丁·路德C.卢梭D.圣西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伟大的革命是在路德的宗教改革中才出现的,……精神解放出来了。”这表明宗教改革的意义在于
①推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   ②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人文主义
③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④推动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 . 马丁·路德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这一主张
A.使人们摆脱了宗教信仰的束缚B.否定了教皇和神职人员权威
C.确立了世俗政权高于教会原则D.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1521年,德国威登堡的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图意在(       
A.抨击罗马教廷B.推销“赎罪券”
C.反对宗教改革D.倡导宗教宽容
2019-01-30更新 | 2057次组卷 | 77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8 . 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2019-01-30更新 | 3666次组卷 | 88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2018-06-10更新 | 6969次组卷 | 119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文科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