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教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典型地反映从十世纪末到十六世纪期间,相对于世俗君主罗马教廷权势变化趋势的是(     
A.B.
C.D.
2023-06-10更新 | 62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历史著作的目录(局部)

单元单元标题课标题
第3单元跨洋交流与全球联系欧洲人对世界各大洲的探险
近代早期亚洲的贸易和冲突
全球性的交流
第4单元罗马天主教会的分裂
集权国家的形成
早期资本主义社会
科学与启蒙运动
第5单元新世界美洲的殖民社会
欧洲人在太平洋
(1)请根据单元、课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给第4单元添加合适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2)如果让你编著1914年以来的西欧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目录,指出你的单元标题并阐明理由。(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西方公民教育在社会发展中一直随着政权更迭和政体变化而产生流变,唯一不变的是,在整个西方社会历史进程中,公民教育一直与社会治理同步律动。下表是近代西方公民教育的特点。

特点具体内容
注重契约制度,强调法治精神契约制度保障了公民的权利,这一制度表明了作为共同体的国家是公民同意下权力让渡的结果。同时,法律契约约定也指出了公民服从的义务,在国家与公民的关系互动中,相互形成了法治约束
善于规矩教化,突出规则意识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几乎一切都是根据法治精神建构的。相应地,规则意识也越发重要。甚至治理本身就被指认为一种规则体系,“是只有被多数人接受才会生效的规则体系”
发展多个中心,提倡多元治理在多元治理模式下,政府不再是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政府与公民、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传统的管理与被管理、控制与被控制关系变成了相互合作,形成了多方参与、共同协作的协作治理特色

——摘编自曹金龙、宇文利《约制与规化∶西方社会治理中的公民教育》


根据上述材料,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0-0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信阳市(青桐鸣)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就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

——[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神权专政的时代,教士们可以替神发言,规划人间的秩序;教士们也有权力决定故免或是不故免人的罪行。这种因人而异的神律,就不是一个可以预测的规律。宗教革命以后,主权国家制定法律,是根据人类个体共存于一个社会的要求来制定的。德国系统的法律,一方面追溯到罗马时代的法典,另一方面,也将这些法典解释为神律在人间的体现。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又在这套罗马法典的基础上,编纂出《拿破仑法典》,也不外乎根据神设定的秩序,制定出一套适用于人间的行为规范。这种法典,也必须合乎理性。

——摘编自《许倬云说历史:现代文明的成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指出欧洲社会对人的判罚方面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恩格斯在谈及宗教改革时指出,15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欧君主国崛起,并趋向统一和联合,是一场不同于基督信仰原则的国家构成方式,是由新生产方式所推动的一场社会重构,它的崛起使西欧政教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王权有能力与教权相抗衡。这一观点可用来说明(     
A.世俗政权的崛起推动了宗教改革B.社会化大生产引发社会变革
C.王权与教权结合实现了政治整合D.宗教改革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图是16世纪欧洲宗教思想中信徒与上帝关系的变化图。这一变化(       
A.反映了宗教仪式的繁化B.体现了罗马教会的崩溃
C.推动了理性主义的传播D.缘于“因信称义”的提出
2023-10-0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圣经·马太福音》说:“财主进神的国比骆驼穿过针的眼还要难。”1536年加尔文在《基督教原理》说:“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这一变化(     
A.强化了基督教教会的权威B.反映了教会教化的虚伪
C.放弃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D.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诉求
2022-11-16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金兰教育合作组织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中世纪初,男性垄断了宗教作品的撰写。中世纪中晚期之后,涌现一批妇女亲自执笔撰写宗教作品表达宗教情感和观念,体裁不一,包括布道词、赞美诗、散文、日记等。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女性理性意识的觉醒D.王权强化的需要
2022-12-06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三新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美学思想的演变(节选)

中世纪
515世纪)
宗教和神学统治了意识形态领域,艺术和美被认为是属于感性世界的享乐,因而被当成异教的东西,受到排斥和打击
文艺复兴
1416世纪)
最根本的特点是从神学的迷雾中走出来,面对现实的人,歌颂人的理性、智慧和力量,歌颂人的世俗的美和欢乐
启蒙运动
1718世纪)
在相信普遍人性的同时,也时常强调人类的不断进步,以及审美趣味随时代、民族和人情风俗而变化

——摘编自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任意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来到世界,并非是为了经受苦难,而是为了享受快乐。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但是,世界形成之后,则是人类自己努力的结果。”

——曼内蒂《论人的尊严与卓越》

材料二   在神权专政的时代,教士可以替神发言,规划人间的秩序;教士们也有权力决定赦免或是不赦免人的罪行。这种因人而异的神律,就是不可预测的规律。宗教革命以后,主权国家制定法律,是根据人类个体共存于一个社会的要求来制定的。德国系统的法律,一方面追溯到罗马时代的法律;另一方面,也将这些法律解释为神律在人间的体现。法国大革命以后,拿破仑又在这套罗马法的基础上,编纂出《拿破仑法典》,也不外乎根据神设定的秩序,制定出一套适用于人间的行为规范。这种法典,也必须合乎理性。

——摘编自《许倬云说历史:现代文明的成坏》

材料三   启蒙主义思想的理论对粉碎政治暴政的枷锁和削弱那些丧尽天良的教士特权起了促进作用。但同时,对个人自由的限制也在日益增长。当这种文明与启蒙的潮流扩展到整个欧洲,带来了双重影响。同时又是道德的堕落与文明的丧失。

——摘编自刘玲《高中历史启蒙运动一课的教学探究》


(1)指出材料一中作者的主张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怎样的价值观?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哪一核心思想?
(2)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社会在对人的判罚方面的主要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思想解放运动的双重影响。
2022-05-3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