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科学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列统计数据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1975年版)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   16—17世纪近代自然科学成就表(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编制)

时间

自然科学成就

1543年

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宗教神学的理论支柱。

1609年

开普勒提出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等关于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1609年

伽利略创制天文望远镜,观察星球运动,否定了地球由上帝创造的观点。

1620年

培根发表《新工具》,提出科学研究的归纳法,初创近代实验科学。

1628年

哈维创造了完整的血液循环理论,冲击了传统的解剖学、生理学观念。

1644年

笛卡尔发表《哲学原理》,将观察和思考作为科学方法的两大原则。

1687年

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用引力法则解释地球为何绕太阳运行。

材料三   世纪之交,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已展现的科技机遇,西方国家出台了种种举措。90年代,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争取使美国保持科技领先地位。欧盟制定了从2002年到2006年的第六个科技框架计划,以推动成员国研究活动一体化,其最高目标是建设“知识欧洲”。美国2002年全国科技研发经费已达2916亿美元。欧盟第六个框架计划的投入为175亿欧元,比第五个框架计划多17%。在过去50年里,基础研究为计算机、信息技术、遗传工程等诸多领域做出了突破性贡献。美国联邦政府支持了全美约60%的基础研究,英国政府也将其60%的科研经费支持基础研究。同时,各国都瞄准科技前沿开展工作,信息通信技术、生命科学、纳米科技、环境科技、航天科技等均被各主要国家列为优先领域。

——摘编自《西方发达国家科技发展政策概观》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16、17世纪欧洲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归纳西方国家发展科技的政策举措,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其时代背景。
2019-10-05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

材料一因为人文主义运动内在的推动力也就是对崭新的世界知识的迫切需求,此种需求最后在自然科学的建立和自然科学按原则而扩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实现。但是此事发生的方式和赖以完成的思想形式,在所有重要观点上,都表现出依赖于由于吸收了希腊哲学而产生的刺激因素。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儿。

——【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材料二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以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呎的小动物竞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

——【美】斯托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总之,在18世纪中叶以前,自然科学研究主要是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经验方法达到记录、分类,积累现象知识的目的。在18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启蒙运动的发展,“自然科学便走进了理论的领域而在这里经验的方法就不中用了,在这里只有理性思维才能有所帮助。”理性思维就是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建立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提出科学假说,进而建立理论或理论体系。19世纪道尔顿的原子论,阿佛加德罗的分子学说,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开始都是以假说形式出现的。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史上的三次危机与突破》

(1)材料一中的“人文主义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在科学上最主要的贡献。

(3)综合以上材料和分析,谈谈思想解放和近代自然科学两者之间的关系。

2017-12-2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正定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642年,爱尔兰科学家波义耳在真空容器中发现铅弹和羽毛从相同高度同时坠落容器底部。1971年,阿波罗15号宇航员同时松开了左手的锤子和右手的羽毛,锤子和羽毛同时掉落在月球表面,他们本质上追随伽里略所开创的(   
A.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推理的论证方法
B.比萨斜塔自由落体实验
C.严密的数学演绎的方法
D.以实验和事实来验证观点和理论的科学思想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作者及作品名称作品内容
1376俞宗本《种树书》斛释如何种树、种树须知等。
1406朱橚《救荒本草》是一部植物图谱,描述了植物的形态,展示了明朝当时植物分类的概况。
1547马一龙《农说》以水稻为对象,论述种子、插秧、除草、灌溉、开花、结实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并用阴阳学说进行阐述。
1590李时珍《本草纲目》一共1652卷,有190多万字,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植物药计有1094种。
1617赵崡《植品》全书以花木为主,共载七十余种,附记果品,蔬品等类。以关中所产及本人所种为重点。
1628徐光启《农政全书》记有栽培植物159种,皆国人千百年来衣食住行取资之源。书中所记植物之形态、特征、价值及栽培方法,大多信而有征。

——摘编自孙大川《中国科技史》

材料二   18世纪,作为揭示植物生长规律以及判断其是否对人类具有价值的科学植物学,自然成为欧洲大国重视的焦点。当时整个欧洲的政治经济学家都在灌输一种思想:精确的自然知识是国家财富积累的关键所在,植物学的重要性集中体现在植物学家通过应用植物学知识,在全球范围内对特定高价值植物的精确鉴定和栽培实验的过程中,具体表现在:第一、植物学家在新的领地发现并编目珍贵的植物,使他们的政府能够为国内市场提供廉价的食品、药品和奢侈品;第二、植物学家运用专业技术把经济植物运送到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使之适应当地土壤,以打破国外垄断,增加国库收入。

——摘编自张鹏《杰斐逊的植物引种实验及其对美国农业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植物学发展的突出特征及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欧洲植物学研究不同于明朝植物学研究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18世纪下半叶英国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现代化启动。继英国以后,18世纪法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启蒙运动的中心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并达到高潮,引发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精神传遍欧洲……19世纪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德国是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她仅用40多年时间(1871-1913年)就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2.知识经济与现代化》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图一、二、三、四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概括世界科学中心发生的三次转移。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思想解放和科技进步的关系。
2022-04-2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职教中心2021-2022学年高一(普职融通一部)4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科学革命,通常指欧洲17世纪初期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的一系列变革,其中尤其以天文学和物理学所取得的成就最为突出。中世纪欧洲大学教育的发展,为科学革命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文艺复兴为现代科学奠定了基础;地理大发现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为科学革命提供了动力,如新大陆的发现就证明托勒密的地理学是错误的,远洋航行也需要更精确的航海测绘以及望远镜、气压计、温度计和空气泵等新工具,这些需求成为科学研究的动力。英国皇家学会于1662年成立,专注于自然科学.特别是实验科学的研究。一些城市出现科学研究协会,形成了关注科技进展和实用发明的氛围。

——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   牛顿确立的新规范不仅是近代科学革命的顶点,而且也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深刻的革命,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物理学范围。

牛顿的经典力学,使自然科学从神学国度中一步步解放出来,也使人们从愚昧无知的精神状态中解放出来.人们的思维更加科学化。

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据王顺义的《西方科技十二讲》及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等改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欧洲科学迅速发展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认为牛顿“确立的新规范”“远远超出物理学范围的影响”的理由。
7 . 爱因斯坦指出:我们必须明白,在牛顿以前,并没有一个关于物理因果性的完整体系,能够表示经验世界的任何深刻特征。爱因斯坦意在说明牛顿
A.开创以实验为根据的近代科学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概括出相对时空观物质运动规律D.使人类开始关注于现实世界
8 . 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的进步是高中历史必修的内容,也是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课题,某校高中学生确定了一些具体的研究课题开展研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研究课题一:春秋战国的思想

材料一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论语为政》

材料二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补。

——《老子》

材料三 法者,编著于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韩非子难三》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他们关注的共同点是什么?
研究课题二:近代以来的科学

所谓科学革命一般说来指的就是通行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急剧转变……迄今为止,科学史上有据可查的关于物质世界的一般理论总共不过三种,分别以亚里斯多德、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名字命名……但真正的科学革命,实际上只发生过两次。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概括指出材料中两次“真正的科学革命”之成就,并说明两者之间关系?
研究课题三:20世纪初中国的思想变革

不平等条约的这一个世纪(19世纪)对她(中国)来说特别残酷……现在中国……发奋要成为一个大国,唯一的大国,不论付出什么代价都在所不惜。因此它渴望付出双倍的革命努力,毫不停息地向前进,并获取新的资源,比如俄文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正如过去中国欣然接受佛教圣典和试图结识德先生(民主》和赛小姐(科学)那样样,她现在着力研究历史、社会学和人种学。

——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3)简述“过去中国……试图结识德先生(民主)和赛小姐(科学)”的概况。
2019-11-0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实验班)
9 . 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规律
2019-01-30更新 | 2768次组卷 | 72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北省衡水十四中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哥白尼说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为一场“革命”。这是因为它
A.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
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
C.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
D.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2019-01-30更新 | 1618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