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科学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学的产生是人类劳动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但是,科学运用于社会具有双面效应:一方面,科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科学运用于社会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摘编自周银珍《科学伦理: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符合逻辑)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典时代的雅典拥有一个作为市场的中心广场,公民的社会及政治生活多在这里进行。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市场必然是这样一个地方,上面的广场我们可以用来消磨闲暇的时光,市场则可供我们交换各种生活必需用品。”此外,宗教圣地、露天剧场、体育场馆等公共生活空间,也成为城邦公民参与社会活动的舞台,生动地展现了城邦公共生活的画面。这些公共场所是向所有公民开放的,为数众多的公民经常聚集于此,以参加城邦的各种公共活动,这提高了公民的参与意识。

——摘编自邵令《古希腊公民的公共闲暇活动》

材料二1718世纪,随着西欧各国的宫廷失去在社会生活中的核心地位,城市承担起传承经济文化的功能。剧院、音乐厅、咖啡馆等共同组成了城市的公共空间。戏剧不再是王公权贵的专属,而成为市民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大众剧院摆脱了宫廷戏剧的演出套路,上演了众多关注市民生活和讽刺政治的优秀剧作。这种由封闭到开放的趋势同样影响着西欧音乐的发展。在巴黎的公共音乐厅,交响音乐会和大型歌剧频繁上演,满足了民主时代人们的愿望。自1662年伦敦首家咖啡馆开业后,咖啡馆成为市民读报、交谈和讨论时政的自由公共空间。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下,公共场所的话题不再聚焦于文艺的评头论足,逐渐转向对自由民主的向往与追求。这引起了当时统治阶层的恐慌,不少公共场所因此而被指责为“鼓励政治分歧和反叛思想的场所”。

——摘编自许正林、李倩《近代西欧报刊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公共生活场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表现及其原因。
3 . 阅读下列,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证明了生命力如此强大,并在其活动中发挥了多方面作用,从最初起它就自觉地担任了一个指挥的角色。可以说,它已经开始控制了其他因素一正如中世纪基督教在渗透到生活和思想的各个角落后开始支配其他事物一样。因此,当人们谈及最近几代人中被传入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西方文明时,我们不是指希腊一罗马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是指日本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提炼材料中的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10-0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西南汇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20世纪英国著名的科学史家WC丹皮尔说:“当哥白尼把地球从宇宙中心的高傲地位上推下来,牛顿把天体现象收服到日常习见的机械定律管制之下的时候,许多构成整个神意启示理论基础的默认假设,恰好也遭到了破坏。”这段话表明(     
A.科技的进步了否定了宗教的作用B.科技的进步彰显了理性的力量
C.科技的进步逐渐显示其是一把“双刃剑”D.宗教神学阻止了科技的进步
2022-09-30更新 | 218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西南汇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指出:哥白尼的天文学和牛顿的力学等,使人类形成了对宇宙的唯物论认知;达尔文的进化论,使人类开始形成了科学的生命观;普朗克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使人类的认知深入到微观世界,形成了新的宇宙观和时空观。该观点意在阐述,近代科学的发展
A.带来了人类思维方式的改变B.加强了人类对宏观世界的研究
C.推动了欧美工业革命的开展D.影响了不同学科间的相互联系
2022-04-17更新 | 675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7年《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出版后,英国皇家学会的领导成员热情地接纳牛顿力学体系,其观点赢得了剑桥和牛津的青睐,让人们看到了理性力量。在法国,牛顿虔诚的信徒伏尔泰大力传播牛顿观点。牛顿的大数学体系吸引了18世纪受教育的阶层,并迅速扩散。在《原理》出版后的100年,该书有40本是用英语写成的,17本用法语,1本用拉丁语,3本用德语,意大利语和葡萄牙语的著作各1本。到18世纪中叶,牛顿科学在科学领域和文化大众领域都处于支配地位。

——摘编自庞晓光《论启蒙运动时期科学与价值的关系》

材料二   相对于西方国家出现的科学革命,五四时期中国科学革命并未呈现突破性或者跨越式跃迁,而是在中国数千年传统科学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彻底摒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学风,初步建构了适应中国国情的高等教育体制、科学家群体和现代科学知识体系。与西方不同的是,五四运动充分发挥了科学在思想启蒙中的先导作用。

——摘编自卜风贤等《五四运动与“中国科学革命”的历史阐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牛顿科学传播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时期中国近代科学发挥思想启蒙先导作用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五四时期科学革命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7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作《全球通史》中写道:“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材料旨在说明,牛顿力学体系
A.完成对自然界认识的理论概括B.奠定了国家制度的理论基础
C.推动了工业生产中的技术革新D.启发人们对社会的理性思考
8 . 1935年,英国学者沃尔夫评价某科学家的巨著时说,它是科学史上公认的最伟大的著作,二百多年来,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该科学家
A.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
B.开辟了物理学新领域,标志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C.挑战了神学创世学说,引发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D.扩展了天文学的领域,提供了辩证看世界的方式
9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末来华的耶稣教士利玛窦在一封信中说:“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十分精通。他们以不同于我们西方人的方法正确地计算日食、月食。”
材料二 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
——李区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当时就享有“群儒之首”的声誉,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瑜等著《中国文化史》
材料四 中国人在科学实验发明上的确非常伟大。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其理论体系,或如西方那样,发展出现代科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医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各举一例证明利玛窦的结论。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的标志是什么?其主要条件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董仲舒为什么能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结合材料三、四,从思想文化方面回答材料四中李约瑟先生的“问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16世纪,西班牙医生赛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
A.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B.教会失去原有权威
C.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D.教会实行宽容政策
2018-06-09更新 | 4509次组卷 | 112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