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科学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埃及将中指指尖到胳膊弯的距离定为一尺,即“肘尺”。罗马人将一尺定义为脚的长度。中古时期,欧洲的尺寸混乱,即使是一个国家的同一个地区,也可能存在着多种不同体系的度量衡。巨大的改革成本和民间使用惯性影响了度量衡的统一。法国大革命后,新政府高度重视计量单位改革,长度单位米被科学家们定义为赤道到北极距离的一千万分之一。为此,天文学家皮埃尔·梅尚和约瑟夫·德朗布尔从巴黎出发,分别到达敦刻尔克和巴塞罗那,以测量这一段地球子午线的长度。当时法国处于革命浪潮中,两人常常要冒着被追捕的危险前进。1875年,在国际度量衡委员会上,17国政府共同签署了《米制公约》,公认了这一米制定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长度的定义有了新的标准。20世纪,人们开始用光波的波长作为长度单位的自然基准。1983年,1米被定义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光在真空中行进的距离,沿用至今。

——摘编自李开周、孔羽《度量衡简史:世界的尺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推动米制单位演变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米制单位演变过程中面临的阻力及启示。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农学理论始终把天、地、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强调实现农业丰收必须把顺天时、量地利、用人力三要素加以有机结合,并进行统筹规划。在医学上,传统的中医理论强调把人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整体中去剖析病症,严格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的、有明确针对性的疗法,始终把患者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来整体观察、辩证论治。也正因如此,传统中医理论令推崇技术实验、病理分析的西方医学家颇感费解。

——摘编自夏国军《论中国古代科学的特质》

材料二   17世纪以来,科学的权威已为近世多数哲学家所承认。此一权威,殊不同于教会的权威。科学权威,理智的力量也。人之于科学权威,可以拒绝,可以接受。拒绝,无须受惩罚。接受,无须出于保身家、保名誉之考虑。……再者,科学的权威,明一理有一理之权威,明二理有二理之权威。科学的权威,止于已明之理:不若天主教义,乃包罗万象之体系,道德准则,人生理想,甚至世界之过去与未来,无一不在此体系之内。科学如有所见,仅以此时此物已有科学实证者为限。……科学的权威,尚有一点不同于教会的权威,……即科学作出的判断,曰此是暂时的结论,此有盖然性,科学的结论可加以修正,此是科学家共有的见解。

——摘编自罗素《西方哲学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学的思维特征,并分析这一特征对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多数哲学家承认科学的原因。
2024-03-06更新 | 151次组卷 | 9卷引用:广西来宾市2024届高三3月份高考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认为,路德一改中世纪愤怒的上帝形象,使上帝变成了可亲可敬的人类保护神,自然界不再是此岸可诅咒的东西,而是上帝的杰作。这说明宗教改革(     
A.宣扬了自由平等思想B.摆脱了传统神学观念
C.具有理性主义的色彩D.利于近代科学的产生
2024-02-25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新教材高考预测卷(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发表后,宗教改革的倡导者马丁·路德激烈地表示:“人们正在注视着一个突然走红的天文学家,他力图证明地球绕着太阳转,而不是太阳和诸星绕着地球转,这个蠢材竟然想把天文学翻个底朝天。”这表明,哥白尼的“日心说”(     
A.培养了理性化的思维方式B.冲淡了宗教改革的社会影响
C.颠覆了教会主张的宇宙观D.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指出:无论是哥白尼的日心说、开普勒的行星定律、伽利略的运动定律、牛顿的力学体系,还是培根和笛卡尔的科学方法论,都促使人们开始理智地看待古代权威,从对古代权威的反思发展到对古代权威进行理智地批判。其意在说明,近代科学革命(     
A.推翻了教会的神圣地位B.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
C.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兴起D.加快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024-02-21更新 | 457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十校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8世纪,西欧更多的人感受到一个光明的新世界正呈现在面前,“自然和自然的法则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交给牛顿吧’,一切有了光”。据此可知,当时新的科学(     
A.促进了光学的巨大进步B.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C.拓展了人类的理性精神D.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
2024-02-0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西)欧中世纪的大学以宗教神学和古典人文为主要教育内容。14世纪以后,自然科学在大学教育中逐渐获得一席之地,大学开始围绕专业和学科组织课程,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借由学科的丰富而走向多样化。导致大学课程变化主要因素是(     

A.新兴阶级的壮大B.近代科学的兴起
C.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D.新兴生产方式的发展
2024-01-31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牛顿革命告诉人们,科学研究最好的方法有综合与分析两种,比如,可以先用分析的方法,从一些选择出来的现象中推出自然界里力以及力的简单定律,然后再用综合的方法由此及彼地推证其他的结构。这说明“牛顿革命”(     
A.标志着近代科学的诞生B.是科学家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C.有助于理性思维的弘扬D.使科学与人文得以有机结合
2024-01-25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18世纪,从地球本身寻找长度单位逐渐成为法国科学界共识。1791年,法国国民公会决定依据子午线的四分之一制定标准长度单位,以符合理性原则的十进制代替其他进制。此后经科学家们的测量和论证,法兰西科学院最终将基本长度单位命名为“米”。这一做法(       
A.基于革命斗争形势的变化B.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C.体现法国知识分子的愿望D.源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2024-01-22更新 | 312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1月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10 . 古代西方的医学理论中有著名的“四体液”学说,它认为人体是由血液、黏液、黄胆液、黑胆液组成的。到17世纪,“四体液”学说遭到猛烈抨击。该学说遭到抨击的主要原因是(     
A.细胞学说的确立B.中西医学的结合C.实验科学的发展D.放射技术的应用
2024-01-18更新 | 87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世界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