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科学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材料三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是不动的,太阳、月亮、行星和恒星都以圆周为轨道围绕地球公转。公元2世纪,这个思想被古希腊学者托勒密精制成一个完整的宇宙学模型。然而,1514年,波兰教士哥白尼提出了一个更简单的模型。他的观念是,太阳静止的位于中心,而地球和行星围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后来,德国人开普勒和意大利人伽利略公开支持哥白尼的理论。同时,开普勒修正了哥白尼的理论,提出行星不是沿着圆周而是沿着椭圆运动。……虽然他几乎是偶然地发现椭圆轨道能很好地和观测相符,但却不能把它和他的磁力引起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思想相互调和起来。只有到了更晚得多的1687年,这一切才得到解释。这一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出版了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部也许是物理科学中有史以来最重要的著作。

在现实中经常发生的是,设计出的新理论实际是原先理论的一个扩张。例如,非常精确地观测水星,发现它的运动和牛顿引力理论预言之间有一个微小的差异。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理论预言了和牛顿理论略微不同的运动,和观察到的相符合,而牛顿理论做不到,这个事实是对爱因斯坦新理论的一个关键证实。

——霍金《时间简史》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人文”思想的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指分析“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说明19世纪初西方文学对启蒙思想家“理性王国”的反应。
(3)哥白尼提出了什么新的天文学理论?当时处于什么思想文化运动发生之后?
(4)牛顿又提出了什么新的物理学定律?对牛顿的物理学贡献作何评价?
(5)爱因斯坦又怎样发展了牛顿的科学理论?对此作何评价?
2021-08-3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7世纪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表明自然科学在当时
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B.已经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C.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到来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3 . 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1548~1600年)认为:“人的认识能力分为感觉、理性、理智三个阶段。感觉只能认识事物的表面,但它是认识的基础;理性能看到事物的真理;理智则可认识出物的内部联系。”这一论断客观上
A.促进了欧洲宗教改革开展B.彻底摆脱了宗教神学观念
C.冲击了天主教会的自然观D.引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4 . “牛顿体系的本质在于,地球和其他天体都按照相同规律运动,并且可以量化计算”“牛顿通过自己的伟大著作宣告了科学时代的来临”,这说明牛顿的发现
A.为天文学革命奠定理论基础B.引起人类认识的巨大飞跃
C.使人类摆脱宗教神学的影响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2020-08-05更新 | 283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他的成功让人们感到,理性分析对人类行为和制度同样有效。欧洲和美洲的思想家雄心勃勃地开展了对人类思想的改造,他们期望用理性思想改变整个世界”。材料中“他的成功”指的是
A.经典力学的创立B.天文学的革命C.相对论的提出D.进化论的诞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人说“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
A.激发了法国人极富玄想的探索精神B.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C.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D.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2020-02-20更新 | 1008次组卷 | 78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如表为16至17世纪中西科技成就的比较,这反映了当时的中西方
A.文化的交流加深B.科技发展的趋势不同
C.政体的本质差异D.社会转型的方向趋同
2020-02-17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吉尔·培根(1214-1293年)因进行了一些研究自然界的科学实验,而被基督教会监禁14年之久;伽利略因坚持和宣传哥白尼日心说,而受到基督教宗教裁判所的审讯,最后被软禁起来并死在狱中;布鲁诺因宣传哥白尼日心说,先是遭到基督教的监禁,后又被活活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

——毛建儒、王颖斌《论文艺复兴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隐路径”》

材料二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们由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一个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很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绝不会例外。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三 只有终生致力于类似目的的人才能深刻体会到,究竟是什么在激励这些人并且赋予他们以力量,使其无论经历多少挫折都能矢志不渝。给人以这种力量的正是宇宙宗教感情。有一个当代人说的不错:在我们这个唯物主义时代,只有严肃的科学工作者才是深信宗教的人。

——摘自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


(1)根据材料及所学 知识,指出基督教会对待自然科学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中所说“统一的规律"对 自然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如何看待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2020-01-16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质量检测(期末)历史试题
9 . 伽利略的好友、德国传教士邓玉函(1576一1630)曾写信给天文学家开普勒,告诉了他《尧典》中关于星辰的记录。开普勒还收到了大量中国古代关于日食的记录报告。邓玉丽的信与开普勒的评论于1630年发表,引起欧洲人的关注。据此可知
A.西学东渐浪潮加快东西文化交流B.近代科学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
C.中国文化奠定近代科学的基础D.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
10 . 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引力波的存在,并预言强引力场事件可产生引力波;1974年,科学家间接发现重力波存在;2016年第一次直接证明重力波存在。下列关于物理学的发展概况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经典物理学的困境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诞生
B.牛顿力学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C.相对论革新了人类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概念理解
D.引力波的成功探测将加深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