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科学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徐霞客(1589—1641),明朝江阴人,著名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其代表作《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和描述自然的新方向,具有深远影响。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喜欢旅行。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他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徐霞客游历考察的三十多年间,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经过考察,他否定了当时被奉为经典的《禹贡》中认为“岷江导江”的说法,提出金沙江才是长江的源头。通过其作品,徐霞客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张。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他自幼受父亲影响,酷爱读书,并以怀疑的眼光看待那些自古以来被人们奉为经典的学说。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研究,逐渐认识到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而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是错误的,从而冲击了基督教的思想束缚。他对落体运动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实验,确立了正确的自由落体定律。他不仅纠正了统治欧洲两千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更创立了运用实验研究科学的新方法。因此,他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奠基人。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等

请完成:


(1)根据材料,概括徐霞客和伽利略取得科学成就的相同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条件及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徐霞客和伽利略的科学成就为例,简析科学发展的意义。
2 .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牛顿描述的世界中,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掌握。

材料二   霍布斯鲍姆在其《革命的年代》一书中着重表现了19世纪的历史。他认为,19世纪是近代科学的鼎盛期,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技术进步开始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科学革命的种子在这一世纪获得了丰收,技术取得了辉煌胜利。

——摘编自《英国工业革命的思想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有益启迪——对霍布斯鲍姆思想的重新认识》

材料三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描述的世界”的理论依据及其对当时思想领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9世纪“科学革命的种子在这一世纪获得了丰收”和“技术取得了辉煌胜利”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三中的观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63—1914年,是欧洲获得世界霸权的时期。这期间,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早期的科学革命主要发生在16、17世纪。赫伯特·巴特菲尔德认为,17世纪的科学革命使基督教兴起以来的一切事情都相形见绌。18世纪后期开始进行的工业革命与科学革命互相影响。19世纪末,科学在西方日益重要,它创造了全新的工业,影响了西方人的生活和思想方式,也影响了整个世界。正是科学及与它有关的技术,使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成为可能。因此,从前的从属民族,如今正力求通过弄清楚西方对人类作出伟大而独特的贡献的秘密来矫正现有的不平衡状态。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辛亥革命时期,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形势发生了重要变化。1896年以前出版的西学译著,中国人翻译者38部,中外学者合译者123部,外国人翻译者139部。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学者译著者415部,中外学者合译者33部,外国人翻译者33部。此时,中国也出现了诸如上海科学仪器馆等许多科学团体,科学传播达到新的规模,传播的途径更宽阔、内容更丰富,国人对科学的认识更加深化,对科学的传播和宣传已经成为在国民中进行思想启蒙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史革新《辛亥革命与近代科学传播》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科学革命在欧洲近代发展历程中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辛亥革命前后科学在中国传播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类列表归纳近代前期(1840—1919年)中国在科学传播方面试图“矫正现有的不平衡状态”所作的努力。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工匠地位的提高,使工匠与学者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他们各自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工匠拥有古代的旧技术,并在旧技术上添加了中世纪期间的新发明。同样,学者提供了关于被重新发现的古代、关于中世纪的科学的种种事实、推测及传统做法。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商业和工业的发展导致技术上的进步;技术进步转而又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受到科学的促进。航海学校在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和法国相继开办,天文学由于其明显的实用价值而得到认真的研究。采矿工业的需求引起动力传送和水泵技术的进步。这是重新开始关心机械原理的起点。同样,冶金业是化学取得显著进步的主要原因,最后,这些领域里的新知识通过大学和印刷品得以促进和流传。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那时的牛顿,已经是出版了《数学原理》的牛顿,已经是发明了微积分的牛顿。那个时候,他已经成为科学史上神话般的人物。在世界各地,人们对他的力学体系顶礼膜拜,仿佛见到了上帝的启示。尽管牛顿不愧为近代物理学的一级大师,但任何理论都有它的局限性。牛顿在世的时候或许因为他的权威光环而使得其不致暴露,也不会有多少人去质疑。但真理终有揭晓的一天。

——摘编自《近代物理学发展史读书报告》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欧洲近代科技兴起的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牛顿受到人们尊敬和膜拜的原因,并以史实说明“真理终有揭晓的一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