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科学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现代科学发展的历程和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概况
16世纪 近代科学产生,天文学革命,近代物理学诞生。近代科学革命是从意大利开始的,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伽利略就是意大利人。
17世纪 牛顿的方法论集中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这一时期,英国成为欧洲科学的中心,吉尔伯特、哈维、牛顿等科学大师都是英国人。
18世纪与理论科学研究无关的技术发明多数发生在英国,但却马上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科学自此越来越面向实用技术,并形成科学—技术相互加速的循环机制。同时,启蒙运动使近代科学精神在法国广为传播,大革命中诞生的民主政制认识到科学的进步意义,从而使法国一跃取代英国成为欧洲科学强国。
19世纪自然科学形成空前严密和可靠的知识体系。进化、发展的观念进入自然科学理论之中。从1851年到1900年的50年间,理论科学和技术科学上的重大成果数目,英国占106项,法国占65项,美国占33项,德国占202项,德国已居明显领先地位。德国科技领先地位一致持续到20世纪前半期。
20世纪理论科学经历一系列革命,以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为先导,在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等领域均发生重大理论变革。信息时代到来。二战后,许多欧洲最优秀的科学家来到美国,极大地推动美国理论科学的发展。此时的美国,借着它在两次世界大战积攒下来的庞大经济实力,由联邦出巨资支持基础理论研究,才成为名副其实的头号科技强国。

——摘编自吴国盛主编《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轨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原因及影响。
(3)围绕世界科技中心转移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在长期生产劳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又吸收了阿拉伯文明和中国文明的发明创造,逐步改进了生产工具,在冶金、采矿、军器等部门越来越多地采用机械设备。16世纪以来欧洲自然科学、技术理论的新发展已为火器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资本主义文明对外扩张的需求频频给军器的创新和大批订货以新的更大的刺激,这就形成了欧洲军事装备发明和制造的螺旋式上升。

——摘编自[英]布伦丹 · 西姆斯《欧洲:1453年以来的争霸之途》

材料二   清代零星的先进火器仅供皇室和八旗兵使用,地方一律不许制造和使用较为先进的火器。雍正帝为整顿八旗兵颓废的精神,强调要大力恢复满族祖先的游猎传统,遂以“满洲夙   重骑射”为由,下令“不可专习鸟枪而废弓矢”,使火器研制更趋衰萎。对于欧洲十八、十九世纪火器的巨大改进,乾隆、嘉庆、道光几乎一无所知,自以为中央王朝所掌握的火器足以对付任何不测情况。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欧洲军事技术领先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期军事装备和军事技术发展受到限制的原因。
2023-07-23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扬中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考前模拟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理性主义最初出现在自然科学领域,牛顿对万有引力的发现以及牛顿力学的演算,使理性主义的旗帜树立起来。政治理性主义者将自然科学领域的分析、计算、逻辑推理的技术运用于政治领域,使这种追求确定性和功利性的科学方法在政治生活中占有了绝对的地位。在资产阶级同封建制度、同宗教神学斗争的过程中,政治逐渐从宗教的控制中摆脱了出来。此时,还涌现出大量的政治家,比如伏尔泰提出的自然权利论,指出自然赋予人们自由和平等,所有的权利属于人民也被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提出了,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在理性主义的引导下,国家和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理性主义逐渐丧失了理性原有的怀疑性,转而追寻一种纯之又纯的确定性。近代政治领域所崇尚的理性主义更多是对理性的“形式”、“逻辑演绎”的空前追求,将人类的政治程序化、简单机械化、标准化、量化。

——摘编自赵恩烯《政治理性主义批判及其当代意义》


(1)根据材料,归纳启蒙运动时期资产阶级的基本政治诉求,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理性主义”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政治理性主义”。
2022-10-10更新 | 21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调研(一)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洛克生活在由中世纪宗教教育转向近代世俗教育的历史时期,他的道德教育原则是建筑在心理学基础之上的,他主张教师应利用各种教育工作技巧,关注学生的心理,把德行真正根植于学生的心田。他针对青少年的具体心理特点进行了精心研究,提出了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道德教育方法。洛克的着眼点并不是一个坐在家庭教师面前的儿童,而是一个待长大的绅士,这个绅士必须学会管理自己的财产,在必要时效忠于社会与国家,通晓国内外大事。他应当关心道德与政治知识。

——摘编自苗雪萍《洛克道德教育思想研究》

材料二   18—19世纪,英国工业的迅猛发展,经济的飞速进步,引发了社会竞争意识的增强,激化了社会矛盾。道德教育再度进入教育学者的研究视野。赫胥黎基于进化伦理学,阐明了其道德教育的理论归宿,即实现自然、社会、个体——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目标:“服从道德和自然法则,与自然界完全和谐一致”的自然目标或最高目标;“服务社会利益,维持社会秩序”的社会目标以及“胜任各种职务,实现自我价值”的个体目标。在他看来这三个目标密切相连,环环相扣,社会目标与个体目标是服从于自然和谐这个最高目标的,在最高目标完成的同时,他对社会与个体分别有不同要求,而个体目标的实现可以促进社会目标的完成。

——摘编自牛亚林《赫胥黎道德教育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洛克与赫胥黎德育思想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洛克与赫胥黎德育思想的特点。
2023-09-0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历史非选择题分类练2024版全国通用-第三部分新考法专练3五育并举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591124日,达尔文(1809-1882)出版了生物学史上划时代的巨著《论通过自然选择的物种起源,或生存斗争中最适者生存》(简称《物种起源》)。新书问世的第一天,初版1250本就被抢购一空。同时,社会上围绕着进化论问题闹得沸沸扬扬,论战此起彼伏。达尔文本人不理会那些争论,但他有一批忠实的信徒在公开场合捍卫进化思想,他们中最为著名的有赫胥黎(1825-1895)、斯宾塞(1820-1903)。赫胥黎是英国的一位生物学家,在1860年的不列颠学会年会上,赫胥黎把反进化论的牛津大主教威尔伯福斯说得哑口无言,迫使其当时就退出了会场。斯宾塞是英国的一位社会学家,他把达尔文的进化论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这种社会哲学认为,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存在着生存竞争。在竞争中,强者生存了下来,而弱者则被淘汰。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进步。斯宾塞的推广使“进化”一词家喻户晓,使进化论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思潮,对进化论的深入人心起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达尔文进化论在社会上引发论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赫胥黎、斯宾塞捍卫达尔文进化论的活动。
2023-03-30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部分地市校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众所周知,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但随着日耳曼、汪达尔等蛮族大量融入罗马社会,其经商头脑深深影响了西欧人的生活观念,日耳曼人也接受了罗马教育并发明了基于拉丁字母的文字。9世纪时,欧洲人频繁地前往阿拉伯人控制下的亚历山大里亚、大马士革等繁华城市进行贸易,11世纪时,意大利北部城市威尼斯重新建立起了西欧与东方的联系。中世纪欧洲就在这种复杂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摘编自张海《欧洲发展史新释——从古代到工业革命》等

材料二   1314世纪,农村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发展、城市自治权的出现促生了近代西欧地域文化的出现。14世纪后,人文主义者强烈疾呼以“人性”取代“神性”、以科学知识取代神学观念、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取代消极悲观的人生哲学。17世纪前后形成的科学理性观念,深刻影响着近代西欧社会。在工业革命的刺激下,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观念甚嚣尘上,世俗教育和技术教育取得了重大突破。经过长达几个世纪的发展,近代西欧文化成为社会转型的支撑。

——摘编自冯英《人文主义:近代西欧社会转型的文化支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地域文化的特征并简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近代西欧文化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技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自成体系而且独立性与排外性强,与政治联系密切,以官办为主,形成了大一统的结构体系。在思想上,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儒学化的特征非常明显。在应用上,学术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国计民生,实用性很强。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对传统典籍的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科学实验,轻视对理论的概括和研究。在发展水平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遥遥领先于世界,但在明清时期落后于西方,没有形成近代科学,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遗憾。

----摘编自谭周桂《浅谈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下图所示为中国与西方的“科学技术水平累加增长曲线”,学界形容这一时期的中国具有“超稳定结构”并处于“高水平停滞”时期,并据此得出了一个结论:无论是对于中国还是西方来说,科学技术结构和社会结构之间都存在着适应性。也就是说,制度大于技术,中国的经济和科技的落后首先体现在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的不思进取上。


——据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科技没有形成近代科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科学技术结构与社会结构”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7年《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出版后,英国皇家学会的领导成员热情地接纳牛顿力学体系,其观点赢得了剑桥和牛津的青睐,让人们看到了理性力量。在法国,牛顿虔诚的信徒伏尔泰大力传播牛顿观点。牛顿的大数学体系吸引了18世纪受教育的阶层,并迅速扩散。在《原理》出版后的100年,该书有40本是用英语写成的,17本用法语,1本用拉丁语,3本用德语,意大利语和葡萄牙语的著作各1本。到18世纪中叶,牛顿科学在科学领域和文化大众领域都处于支配地位。

——摘编自庞晓光《论启蒙运动时期科学与价值的关系》

材料二   相对于西方国家出现的科学革命,五四时期中国科学革命并未呈现突破性或者跨越式跃迁,而是在中国数千年传统科学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彻底摒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学风,初步建构了适应中国国情的高等教育体制、科学家群体和现代科学知识体系。与西方不同的是,五四运动充分发挥了科学在思想启蒙中的先导作用。

——摘编自卜风贤等《五四运动与“中国科学革命”的历史阐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牛顿科学传播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时期中国近代科学发挥思想启蒙先导作用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五四时期科学革命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