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科学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西欧,儿童在学校要安静地坐着,服从教师的管教,否则就会被责备和体罚。受当时基督教的影响,修道院学校成为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机构,儿童需要学习宗教入门书。学校里语言学习(主要是口语)的任务比较繁重,许多男孩或女孩在学习拉丁语的同时还要学习法语,因为拉丁语是基督教教会的语言,但是欧洲大部分人讲的是法语。此外,能够满足儿童乐趣的书比较少,与儿童有关的书籍主要是关于教导、语法、字典等方面的。需要指出的是,当时并不是所有的儿童都能够到学校学习,穷人家的孩子很少进入学校学习。

——摘编自郭法奇义中世纪西欧儿童的日常生活和教育?

材料二   随着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的传播,英国教育逐渐具有典型的人文主义特征,具体表现在:第一、以培养具备身心健康,行为举止得体以及睿智的绅士为主要目标;第二、法语、意大利语和天文学、法律、宇宙学等实用性的学科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第三、英语教学也得到极大的重视;第四、新的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如培根的新工具(归纳法),开创了人类认识的新纪元。他提出的重新认识世界的方法对于科学知识的增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使人的认知得到了提高。

——摘编自何连娇《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世纪西欧儿童学校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人文主义教育形成的背景。
2024-05-1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欧洲天才辈出,培根和笛卡尔在16201640年间都出版了他们最具影响的著作。他们认为存在着一种真正的可靠的求知方法(归纳法)。并且他们认为一旦知道并采用这种真正的方法,一旦理解了自然力的真正作用,人类就可以使用这种知识来达到本身的目的。就可以驾驭自然、造福人类,就可以作出梦想不到的有用的发明,改进工艺水平,使人类富裕起来。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新的发明和科学发现在各条战线上取得可喜进展;植物学、解剖学、实验生理学、化学、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等等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天文学和物理学的非凡成就,最终导致了17世纪令人吃惊的科学革命。

——摘编自涂为国《浅谈17世纪欧洲的科学革命》

材料二   19世纪的科学主义虽说只是一种思潮,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它却超出了思潮的范围,直接变成了一种操纵性极强的魔力,让当时身处其中的人根本无法自拔。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为当时的交战各方都提供了杀伤力极大的新式先进武器,而且在这种极端的技术狂热中,交战各国的战术战略也变得极其嚣张。

——摘编自余忠剑《科学主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欧洲近代科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科技发展对一战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西方近代科技发展中获得的启示。
2023-11-1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青桐鸣联考(周口市项城市五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11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中叶,世界科学中心开始从意大利向英国转移。当时英国不但出现了像哈维、玻义耳和牛顿这样的科学巨人,而且科学研究活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重视。1660年,伦敦的一些科学家举行了一次会议,正式提出成立增进物理数学实验知识的学会。后来,查理二世正式批准成立皇家学会,并将英格兰的许多小型学会并入该会。皇家学会的基本宗旨是以增进自然知识为目的,贯彻培根的学术思想,注意搜集经验事实,注重实验、发明和实效性研究。皇家学会虽然有皇家许可证,并由政府为学会经营的科学事业提供财政资助,但基本.上是一个独立的民间组织。

——摘编自陈吉明编《科学技术简史》

材料二   1949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批准设立中国科学院。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宣布正式成立物理学数学化学部、生物学地学部、技术科学部、哲学社会科学部四个学部,选出了各学部的常务委员会。会后,各学部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和国际科学发展趋势,组织召开全国性学术会议,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并相继组建了包括半导体、计算机、自动化和电子学在内的一批高新技术研究机构。19863月,王大珩等四位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向中央提出了《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高技术的建议书》并得到中央批准,形成“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

——摘编自刘海藩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全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皇家学会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皇家学会相比,中国科学院有何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者法拉第在19世纪40至60年代以蜡烛为主题,面向青少年发表了一系列演讲。演讲内容后来被编成《蜡烛的化学史》一书出版发行,内容主要涉及蜡烛的组成、蜡烛的燃烧,以及氢、氧、水、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还有大气的组成。如“我们知道蜡烛曾是一种重要的照明工具,它很亮,但温度不高;而同样来自氢氧焰的火炬,温度很高却不亮”。不过,科学家对物体的加热发光原理的解释,直到1925年运用量子理论才最终完成(如霓虹灯是由氛气放电造成原子内部电子的跃迁而发光的),法拉第那个时代这些理论都尚未成形,但是他对自己实验所描述的现象,进行了完全合理的解释。截至2020年,《蜡烛的化学史》英文版已再版200多次,日文版也畅销了80多版,第一部中文全译版正式问世。有两名日裔诺贝尔奖获得者将该书视为自己的启蒙读物。

——据[英]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等整理

材料二   1950年8月,“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正式成立。该协会在当时推动翻译了大量苏联的科普图书,比较著名的有商务印书馆的“苏联大众科学丛书”,中国青年出版社的“联青年科学丛书”、高等教育出版社选译的“苏联大百科全书”系列等。1961年开始,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国内出版了一批质量较高的知识科普丛书。代表性作品的有胡愈之倡导、竺可桢等参与撰稿的“知识丛书”,华罗庚等编撰、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学小丛书”,茅以升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自然科学小丛书”,李四光等撰写的《科学家谈21世纪》,等等。这些图书都受到了广大读者包括青少年读者的广泛欢迎。在借鉴苏联科普名著的基础上打造的《十万个为什么》丛书,创造了中国科普出版史上的奇迹。

——摘编自颜实《70年,由科普爱上科学——记新中国科普出版7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蜡烛的化学史》一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普事业发展的表现,并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科普事业发展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66年,法国在路易十四支持下创建了科学院,有21名院士。1699年,又赐名巴黎皇家科学院,制订了章程,院士分为领薪金的学者和名誉会员,共70人。科学院依靠皇家研究基金支持,促使成员有组织的合作科研。而伦敦皇家学会初期对会员的身份没有明确限定,只要对实验科学有兴趣,经推荐选举后均可进入,贵族享有入会优先权,科学家约占1/3。在巴黎,院士必须是专家,终身衣食无忧,竞争激烈。法国奖励国内外的科学成果,瑞士的欧拉4次获得重奖。法国科学院与各省科学院联系密切,有众多省份科学院加入了法国科学院,也有部分省科学院仍是独立社团。院士与大型院校联系密切,并有院士在院校任教。随后,欧洲各地照此制度和精神建立了众多科学院。

       ——摘编自杨庆余《法兰西科学院:欧洲近代科学建制的典范》

材料二   1949年6月,中共中央筹备建立科学院,11月成立中国科学院,作为全国领导机构兼科研中心,还调查了全国产业部门以及高等学校中的科研机构,并加强与这些机构的联系。1950年,政务院设立了重工业部,下设航空工业筹备组、兵工办公室等,1952年设立主管国防工业的“二机部”。国家调整高校后,高校科研机构发展起来,同时中等专业及中学的研究机构,以及各部门和各级政府的专业研究机构大量增加,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织遍布城乡。到1959年,科协会员发展到600万。随着12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中国的科研系统形成“集中力量,形成拳头,进行突破”的原则。

——摘编自钱斌《新中国科技体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兰西科学院成为欧洲近代科学建制的典范。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科技体制建立的特点与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体制促进当前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启示。
2023-03-01更新 | 21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3届高三第一次统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7年《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出版后,英国皇家学会的领导成员热情地接纳牛顿力学体系,其观点赢得了剑桥和牛津的青睐,让人们看到了理性力量。在法国,牛顿虔诚的信徒伏尔泰大力传播牛顿观点。牛顿的大数学体系吸引了18世纪受教育的阶层,并迅速扩散。在《原理》出版后的100年,该书有40本是用英语写成的,17本用法语,1本用拉丁语,3本用德语,意大利语和葡萄牙语的著作各1本。到18世纪中叶,牛顿科学在科学领域和文化大众领域都处于支配地位。

——摘编自庞晓光《论启蒙运动时期科学与价值的关系》

材料二   相对于西方国家出现的科学革命,五四时期中国科学革命并未呈现突破性或者跨越式跃迁,而是在中国数千年传统科学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彻底摒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学风,初步建构了适应中国国情的高等教育体制、科学家群体和现代科学知识体系。与西方不同的是,五四运动充分发挥了科学在思想启蒙中的先导作用。

——摘编自卜风贤等《五四运动与“中国科学革命”的历史阐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牛顿科学传播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时期中国近代科学发挥思想启蒙先导作用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五四时期科学革命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