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不同人眼中的孔子】

材料一:他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他不炫惑世界而是开启心灵,他的讲话只是一个圣人,从不是一个先知,然而人们相信他,就像相信自己的国土一样。

——伏尔泰《中国哲学家孔夫子》

材料二:中国数千年来立国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衍。是以国有治乱,运有隆替,惟此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

——袁世凯《祭孔令》

材料三: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之灵魂也。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

(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概述材料中伏尔泰、袁世凯、李大钊所说的孔子。
(3)他们这样评价孔子的意图是什么?
2 . 唯物史观又名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观察与解读历史的视角,19世纪中期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与辩证唯物主义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首先阐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关于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马克思主义指出,必然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对历史进程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历史必然性根源于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关于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马克思主义还指出,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摘编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

结合世界近代史上的某一个或几个重大历史事件,围绕着“唯物史观”的内涵,选一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史实加以阐释。(要求指出所选角度,明确列出观点,正确运用史实,论述条理明晰)
2023-05-02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教育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