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847年,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简·爱》广受赞誉,女主人公简·爱对其爱慕的贵族罗切斯特说:“你以为我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吗?你想错了!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简·爱的心声折射出(     
A.英国贵族政治日趋衰落B.宗教观念影响世俗生活
C.启蒙精神已经深入人心D.女权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由于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哲学家们仍相信“自然法则”,它不仅如牛顿所说可以影响宇宙,而且可以影响人类社会。由此,他们在寻求自然法则的过程中发展了一套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体系。据此可知,这些哲学家们(     
A.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兴起B.领导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C.倡导以理性推动社会发展D.摆脱了基督教会精神束缚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明清之际确乎存在着一种其精神特质与欧洲启蒙运动的精神特质多少有些相似的思潮。但是,明清之际启蒙思潮与欧洲启蒙运动毕竟是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发生的,其精神特质有很大差异。首先,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潮发生在16-17世纪的资本主义萌芽时代。此时的中国,在产业方面,尚只是在工商业较发达的苏(州)、杭(州)等少数地区出现少量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与之相应,社会中尽管逐渐分化出了一个强烈要求发展工商业的市民阶层,却尚远未形成一个资产阶级,就是市民阶层在社会上的势力也显得很单薄,根本不足以与当时仍然强大无比的封建势力相抗衡。其次,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潮,发生在一个具有以“天下为家”和皇权至上为主要特征的政教合一文化传统的社会里。这种文化的实质,在于封建宗法等级制度。这种制度,到了明清之际,主要由于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和政治剧变等因素的影响,发生了空前严重的危机。

——摘编自周可真《明清之际启蒙思潮与近代欧洲启蒙运动》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欧洲的启蒙思想家,特别是法国的哲学家,在中国形象中发现批评现实的武器。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在经济思想中开发中国形象的利用价值,中国又成为重农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楷模。……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场争论的结果,似乎都对西方心目中的中国形象不利。宗教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而是更为原始的多神论者;政治之争证明中国不是开明的君主专制,而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经济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潮与西方启蒙思想的共性与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形象”成为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流行语的背景及“中国形象”在欧洲人心目中褪色的原因。
2023-07-17更新 | 340次组卷 | 8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8月阶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统计,从1724年到1789年间,法国获得默许出版的图书共12610部。其中,神学和法律书籍几近消失,纯文学、艺术和科学方面的题材占绝对优势,科学和艺术方面的书籍增长尤为显著。这一书籍出版趋势表明法国(     
A.专制王权达到顶峰B.文艺创作冲破了神学束缚
C.启蒙理性得到成长D.大革命推动政治文化重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这场运动是(        
A.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
B.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
C.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
D.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
2019-01-30更新 | 2172次组卷 | 57卷引用:2015-2016学年福建师大附中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6 . 在文艺复兴早期,意大利的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有22人,占当时全世界的44%,是无可争议的中心。文艺复兴后期,英国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有7人,启蒙时期的法国,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有8人,产业革命时期的德国,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有8人,在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人数方面均处于世界前列。这折射出世界文学艺术中心的变化(     
A.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密不可分B.呈现杂乱无序的发展状态
C.体现了欧洲各国文化的传承性D.始终贯穿人文主义的色彩
2022-08-25更新 | 706次组卷 | 19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普通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西方美学史》写道,法国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朝后看,它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1794年)作了思想准备。这一说法分别是基于,启蒙运动(       
A.鼓励及时行乐,倡导分权制衡B.推动科学革命,呼唤开明君主
C.传承人文精神,绘就制度蓝图D.强调理性思考,主张自由竞争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83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进入广东,开始传教。然而,中国人对基督教这个舶来品最初是不感兴趣。为了达到传教的目的。传教士学汉语、用汉姓、穿汉服,读儒家经典,顺应中国习俗,介绍中国人所陌生的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吸引中国人。西学随之在中国传播开来。

——这编自用人员《川学东街对中川文化自信的冲击人儿儿们》

材料二   18世纪出现了席卷欧洲的“中国热”现象。法国伏尔泰《风俗论》(1756)中。以中国为矛攻击当时法国社会的政治和宗教制度。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大力推崇儒家的理性精神,认为中国人已经形成了建立在理性而不是神启基础上信仰自然的宗教。中国还成为法国著名经济学家魁奈为首的重农注意者阐发思想的参照来源。魁奈通过耶稣会士有关中国的文献了解中国。他在1785年发表的《经济表》中将中国树立为欧洲重农典范和理想社会。在讨论中国君主制时,他说“我从有关中国的报道中得出,中国体制建立在明智和稳固不变的规律基础上,虽然帝王发号施令,但是他行为检点。”在《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1767)中,魁奈认为中国的专制不是建立在武断的奇思妙想上,而是遵照规律法则,关注的核心是人们的福祉与社会和谐。

——改编自黄丽娟《“中学西渐”——欧洲现代精神的中国借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中国人对“西学”态度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欧洲学者对“中学”的态度。分析当时“中国热”现象的背景和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认识。
9 . 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
A.以民意制约权力B.以道德制约权力
C.以权力制约权力D.以权利制约权力
2019-01-30更新 | 1799次组卷 | 54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4课 理性之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学东渐中学西传
16世纪末,一些在欧洲受基督教新教改革冲击的天主教派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播宗教,也带来了西方的科技知识和器物文明。中国受個于“天圆地大”的说法,“地圆之说。直到利氏(玛窦)西来而新知之”。清朝史学家赵翼则认为,“自鸣钟、时晨表,皆来自西洋……货绝技也……及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16世纪末到18世纪,欧洲传教主传递了大量的中华文化信息给欧洲,包括把不少的儒、道经典翻译介绍回去。这一交流曾一度引起欧洲的“中国热”,也影响了一批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法国重农学派魁奈认为“中国的专制君主不持偏见…一切官职均经科举获得,只把哲学作为宗派,把文人奉为贵族”。法国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则认为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从材料中提取一组相互关联的中外历中信息,据此拟定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