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6~18世纪,“中学西渐”下欧洲出现“中国热”。16世纪利玛窦用拉丁文翻译《四书》,17世纪比利时神父柏应理著《中国哲学家孔子》,18世纪欧洲编著的《中华帝国全志》使许多启蒙思想家从中获益颇多。据此推知,中学西渐(     
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双向交流B.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开端
C.利于西方文化传入开阔眼界D.启迪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2024-05-2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品货币经济刺激下欧洲城镇化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一个享有许多自由和平等权利的独立阶层——市民阶层。市民阶层既不像农民那样被束缚于土地,又不像骑士与教士那样受传统与教规的制约,这些都为体育活动在市民群体中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内在条件;社会现金流增多刺激下的社会世俗化和娱乐化转向,则为体育活动在市民群体中的流行和兴盛提供了外部条件。市民体育在对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继承和改造的过程中,部分地摒弃了骑士体育和民俗活动中的宗教规则。于是,市民们在城市有限的环境中进行了博采众长、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体育活动。

——摘编自王梓宇等《中古盛期欧洲城镇化背景下市民体育之兴盛及其当代启示》

材料二   14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启了欧洲体育复苏的大门,接着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社会变革推动着人们身体观和体育观的解放,从而为体育的复兴扫清了道路;同时,市民阶层体育需求的增长和绅士阶层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需求,推动着体育形式和内容的变革。宏大的社会因素和体育自身的变革,共同构成了欧洲古代体育向现代体育转型的历史进程。体育事业的现代转型反作用于城市发展,最终为城市发展创造一个更为和谐、积极、健康的内部环境和氛围。

——摘编自张爱红等《欧洲古代体育向现代体育转型的历史审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世纪欧洲市民体育兴盛的背景。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古代体育向现代体育转型的影响。
2024-05-1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毕节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康德把“懒惰和怯懦”作为导致人处于“不成熟状态”的原因,因为懒惰,人们过于安逸或依赖外界,而无法自身独立;因为怯懦,人们只能固守传统,无法改变思维。由此可知康德主张(       
A.人要敢于独立运用理性B.挑战上帝的权威和旧秩序
C.人的尊严应为最高宗旨D.进一步丰富人文主义内涵
2024-05-1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伏尔泰认为中国皇帝是开明君主,说康熙“圣怀宽阔”,是“以善良仁慈,行高德美而驰名遐迩的君主”;雍正是“世上最公正、最有教养、最贤明的君主。”这反映出伏尔泰(     
A.对中国政治文明有深刻而正确的认知B.利用中国政治文明宣扬他的政治主张
C.主张以理性与科学反对君主专制制度D.肯定中国儒学对世界历史发展的贡献
2024-01-20更新 | 148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贵州)- 2024年1月“九省联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表所示为伏尔泰和卢梭关于私有制的不同观点。据此判断,两位思想家(     
思想家观点
伏尔泰国家的法律应该充分体现和保护公民自由的权利,其中最重要的是财产私有权,保护公民的财产私有权,会促进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富裕和繁荣
卢梭私有制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由野蛮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A.所处的政治立场基本相同B.因立场差异导致认知不同
C.都认为财产权是天赋人权D.都注重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14—18世纪中外文化发展简表

时间中国外国
14—16世纪王实甫创作《西厢记》,表现青年男女反叛传统礼教、争取爱情自由的心声。 
王祯编撰《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
彼特拉克撰写抒情诗集《歌集》,直言不讳地抨击教会,被视为“人文主义之父”。
哥白尼完成《天体运行论》,系统介绍“太阳中心说”。
17—18世纪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部分内容。
黄宗羲著有《明夷待访录》,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曹雪芹的《红楼梦》将古典主义文学推向高峰。
乾隆后期,编成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莎士比亚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哈姆雷特》精心塑造了人文主义者形象。
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伏尔泰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了剧本《中国孤儿》。
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对封建社会制度、道德、宗教等展开无情批判。

——据陈文海、谢放《中外文化发展历程》等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今天,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各类事件,离我们越来越近,与我们越来越有关联。如何理解这些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世界各国人民的行为、习惯、风土人情,本书将为你提供一幅简洁、完整而且清晰的图画。

——摘编自【德】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根据目录中一个或多个事件,概括指出其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阐释。(要求:简要写出历史发展趋势,对历史发展趋势的阐释准确全面。)

8 . 近代平等思想发端于古希腊和罗马,而追求民权平等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一生的奋斗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5世圮,雅典民主制达到高峰,平等的概念被用于政治领域,公民不分贫富和出身均有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后来,平等观念随着罗马法的实施而传播开来。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进一步论述道:“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吻合……它是唯一的法律……对所有的人是共同的、如同教师和统帅的神”;“既然法律是公民联盟的纽带,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应该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

—摘自西塞罗《论共和国》、王乐理《美德与国家》

材料二“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人人可以享受”;“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

—摘自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材料三孙中山一生奉行“天下为公”。“既知民为邦本,一国之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从组织兴中会起,就把“创立合众政府”悬为鹄的。同盟会成立后,他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其后又发明“五权分立”的宪法,在西方三权分立基础上,参照传统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而成,以保障民权的落实。民国肇造,约法颁布,民权平等曙光初现,旋为复辟势力所断。直至晚年,他依然致力于三民主义的新生,认为法国革命的“平等”和“民权主义”相同。

—据李华兴《评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等整理

总结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它是顺应革命实践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产物;②它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产物。

(1)根据材树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的方式体现在哪里?概括材料一西塞罗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概括材料二中卢梭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指出,为了维护和保障人类的“天然禀赋”,卢梭在政治理论层面又作了怎样的探索?

(3)阅读材料三,对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您侧重于哪一种认识?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阐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2016-11-27更新 | 1495次组卷 | 18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九中学2017年普通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合(历史部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