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发生重要转折的时期,也是思想家们对秦汉以来的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进行深刻反思的时期。这一时期,社会面临着一系列价值冲突和社会转向,思想文化领域更是发生着激烈的碰撞。其中李贵强调“理气”观否定了绝对的“一”和阴阳二气之上的“理”的存在,直接动摇了程朱理学的本体论;他还要人们恢复“真心”、做“真人”,他的“生知”说从抽象的人的观点出发,反对封建等级观念和先天决定论,大胆提出了人人平等的思想。黄宗羲则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顾炎武则在学术思想上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与现实相结合,努力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王夫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认为“天下为器”,一切事物都可以通过考察研究认识,一切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明清之际思想家的思想具有启蒙和深刻的启迪作用,但是由于清王朝的种种压迫,他们的思想在当时并没有形成主流。

——摘编自卢智龙《明清启蒙思想家之主要思想探析》

材料二   与彻底的革命性和理想远景的强烈渲染而著称的法国启蒙运动不同,英国启蒙思潮则显得温和,带有其特有的经验论色彩,而其后的德国启蒙运动则更着力于弘扬其民族精神,对整体性和内在精神因素要更为关切;同样,也可以更好地解释为什么同为启蒙理想的组成要素或具体体现形态,彼此之间并不遵循同一种逻辑,也往往相互冲突,因为不同阶层所诉求的目标必然相互差异,作为思想代表的思想家由于其立场、出发点不同,所借鉴利用的资源不同,便会提出不同的主张。

——摘编自储昭华《启蒙的自主性与明清思想的定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进步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启蒙思潮的特点及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与近代欧洲启蒙思想的不同之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书中汇集了他从大约1760年起研究经济问题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他观察并思考国民财富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决定一个国家贫富的原因是什么,并将“劳动”作为他的答案。亚当·斯密的研究(     
A.有助于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B.揭示了工业革命的制度前提
C.套用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D.为殖民掠夺提供了合理辩护
3 . 有学者指出:“在卢梭的理论中,有很多是从道德的角度对人和社会进行约束。然而历史告诉我们,道德的力量相对于法律来说还是很小的,想让人们自觉地对权力进行放弃,这种要求对于复杂的社会关系来说,可能是要求过高。”据此可知,卢梭的思想(     
A.淡化了民众的法治观念B.违背了历史发展方向
C.有很强的理想主义色彩D.提高了社会和谐程度
2022-10-21更新 | 149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五世纪的意大利,不仅思想变,乃至行为亦无一不变。研究文艺复兴应注意不能专注意大利,意大利固为文艺复兴之源,然而欧洲其他诸多地区取得之成就亦大有可纪者。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是新型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这一时期文学、艺术作品成为他们肯定个人价值、表达个人真实感情的工具。

——摘编自蒋百里《欧洲文艺复兴史》

材料二   16世纪初,西欧新兴的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他们以本国的封建政权为后盾,这就决定了这场改革并不彻底。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对于完全由宗教培养起来的群众感情来说,要掀起巨大的风暴,就必须让群众的切身利益披上宗教的外衣出现。马丁·路德指出,信仰的唯一途径就是《圣经》,每个人自己有权凭借自己的理性和智慧去理解《圣经》。正如罗素曾指出:“为自由的斗争是从宗教问题上开始的,也是在宗教问题上得到一个几乎彻底地胜利。”马丁·路德还肯定世俗生活的价值,称“履行世俗的职业劳动”是个人道德活动所能采取的最高形式,这种关于“职业”的理论被后人称为“资本主义精神”。

——摘编自范迎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及其对西方近代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启蒙运动最早出现于英国,而法国的启蒙运动以其彻底地反封建性质对欧洲、美洲以及以后的亚洲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是典型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封建等级制度排除了资产阶级进入国家权力机构的一切机会,因此彻底铲除封建专制、要求政治权利成为资产阶级的斗争目标。在自然科学、文化艺术迅速发展的法国,先后涌现出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批思想家,他们高举理性主义的旗帜,促进了思想领域新面貌的展现。

——摘编自张朝阳《法国何以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洲文艺复兴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革命运动”以宗教改革形式出现的主要原因,并简要说明其积极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时期思想领域产生的新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康德强调“启蒙意愿",他指出:“我们面对的是能够自由行动的人,确实可以预先规定他们应该怎么做,但是,他们愿意怎么做却是无法预见的。”据此,启蒙学者认为,启蒙要影响的就是自由的人“愿意”怎么做,而不是规定他们“应该”怎么做。这表明启蒙运动意在(     
A.塑造个体自由意识B.构建理想社会秩序
C.追求社会公平公正D.彰显个性独立价值
6 . 在文艺复兴早期,意大利的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有22人,占当时全世界的44%,是无可争议的中心。文艺复兴后期,英国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有7人,启蒙时期的法国,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有8人,产业革命时期的德国,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有8人,在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人数方面均处于世界前列。这折射出世界文学艺术中心的变化(     
A.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密不可分B.呈现杂乱无序的发展状态
C.体现了欧洲各国文化的传承性D.始终贯穿人文主义的色彩
2022-08-25更新 | 706次组卷 | 19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谈到:独揽一切权力的个人或机关,既可以用其“一般的意志”去蹂躏全国,又可以用其“个别的意志”去毁灭每一个公民。在这样的国家里,即使“没有专制君主的外观,但人民却时时感到君主制的存在”。这说明孟德斯鸠主张(       
A.分权制衡B.开明专制C.人民主权D.社会契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世纪的英国思想家大卫·休谟认为:“在设计任何政府体制时,必须把每个成员都设想为无赖之徒,并设想他的一切都是为了谋求私利,别无其他目标。”由此可推知,大卫·休谟(     
A.批判封建专制B.宣扬理性主义C.主张权力制约D.推崇社会契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6世纪的法国居民几乎都被忠君思想联结在一起,但18世纪对王朝国家的批判在一些思想家那里达到了最高潮。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的加强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文艺复兴的影响D.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2022-05-27更新 | 220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790年,英国保守主义政治家埃蒙德•柏克指出:“它不仅是法国的危机,而且是全欧洲的危机,也许还要超出欧洲之外。”柏克作出上述判断,主要是因为该事件
A.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B.动摇了宗教神学的基础
C.颠覆了旧秩序与旧思想D.刺激了工人运动的兴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