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一度在欧洲流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伏尔泰认为,……(中国的)皇帝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最有权成的预言者,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中国的法律与伦理道德融为一体,成为民众自觉递循的行为规范;在别的国家,法律用以治罪,而在中国,其作用更大,用以褒奖善行。……孟德斯鸠认为,中国的皇帝可以凭借其双重权力为所欲为。……中国的法律往往与习俗相混,判断是否违法并无严格的依据,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最终都取决于皇帝的意志。……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摘编自许明龙《欧洲十八世纪“中国热”》

材料二十八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已经铸就了历史的丰碑。当时的西欧,曾经出现过一个影响深远的中国文化热,朝野市井到处可见中国文化的影子,如茶叶、陶瓷、丝绸、儒家学说、政治制度……十八世纪的中国历史是从康熙中期开始的,历经康、雍、乾、嘉四朝,被认为是清代的盛世,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而同一时期的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还远未建立体系。随着法国启蒙运动的不断发展,学者们迫切需要一种新思想来证明其所推崇的“理性”,并以之对抗宗教的愚昧和皇权的神圣。孔子的这套充满实用理性和自然理性的道德体系,无疑为启蒙思想家们抨击宗教提供了极好的武器,而中国完善的官僚体系和文官制度,则是对抗西方世袭制的有力理论。

——摘编自蔡若明等《论十八世纪西欧的中国文化热》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伏尔泰、孟德斯鸠对中国政治的态度及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八世纪欧洲中国热的背景及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