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这一时期,他们对宗教秉持着一种以理性改之的态度,开始摆脱宫廷、教会进行创作,对于某些基督教神学的荒谬、教会因迷恋权力而导致的堕落以及因人民的盲从与轻信而仍然影响人民生活的有害权力予以讽刺和拝击。材料中的“他们”可能包括(     
A.但丁B.马丁·路德C.哥白尼D.休谟
2023-05-22更新 | 261次组卷 | 5卷引用: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三)山东卷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伏尔泰十分赞赏中国通过科举和所谓根据个人品德才干遴选官员的制度。他在《风俗论》和《路易十四时代》都有所谓举贤授能的论评,他认为中国皇帝是能洞察下情、任人唯贤的,因此不乏溢美之辞,称颂中国皇帝是:“以善良仁慈、行高德远而驰名遐迩的君主。”总之“有一个开明的君主,佐以通过考试或由于德行而选拔出来的官吏,奉行完善的法律,并以纯洁的道德来团结人民”,这是伏尔泰从东方世界所看到的中国,确切地说是他从神秘而遥远的东方所“构想”出来的中国,是他心目中的理想国。

——摘编自钱林森《伏尔泰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1901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承认科举“流弊日深,急宜讲求实学,挽回积习”,明确科举考试,引导士子、官吏重视政治与实事,以求真务实。1903年3月,袁世凯、张之洞《奏请递减科举折》称:“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大兴;士子永远无实在之学问,国家永远无救

时之人才;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强,即永远不能争衡于各国。”1905年8月,由于日本在日俄战争中的胜利已成定局,引起中国舆论的极大关注,立即废除科举制的呼声大涨。由袁世凯领衔会同张之洞等地方督抚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堂,得到清廷的批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宣告结束。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对中国科举制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看待科举制度的正确态度。
2023-05-21更新 | 14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冲刺卷(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如下表所示,18世纪出现禁书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16到19世纪宗教裁判所颁布的《禁书目录》情况
16世纪17世纪18世纪19世纪
版本数量4376
所占比例12.5%9.4%21.8%18.8%
A.文艺复兴出现B.宗教改革兴起
C.自然科学产生D.启蒙运动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孟德斯鸠认为:在专制政体之下,确立某些思想是件好事。比如,儒家把君主视为人民的父亲,从家族制的原则引申出国家的原则,这就要求君主要像为家人谋利益一样为全体人民谋利益。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孟德斯鸠(     
A.认同古代中国政体B.主张限制君主权力
C.推崇儒学政治理念D.宣扬民主共和思想
2023-05-20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八县联考2023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8世纪,法国学者认为“历史学不应当仅仅记录琐碎的事件,而应当能够类似于牛顿的科学,能把事实还原为定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历史学的基点就应当扎根于“人的科学”所揭示出的人性,揭示“人类精神的毁灭、复兴与进步”。据此,可得知这一主张
A.有利于近代科学的发展B.受理性主义思想深刻影响
C.体现理性主义是人文主义核心D.推动资本主义代议制完善
2023-05-16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英国思想家约翰·洛克认为,货币是一个可靠的朋友,它虽然会由这个人转给那个人,但若能使它不流出国外,就很不容易浪费消耗掉,增加金银应当是该国政治经济的大目标。据此可知,洛克主张(     
A.推行重商主义B.发展手工工场C.抑制通货膨胀D.实行自由贸易
2023-05-14更新 | 37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徐光启(1562年—1633年),毕生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勤奋著述,《农政全书》是其代表作。《农政全书》共60卷,分为12目:农本(经史典故、诸家杂论、国朝重农考);田制(井田考和王祯《农书》中各种田制图);农事(营治、开垦、授时、占候,以屯垦为中心);水利(水利工程、农田水利、《秦西水法》);农器;树艺(名物、蔬菜、果树);蚕桑;蚕桑广(木棉、苎麻);种植(经济作物);牧养;制造(食品、房屋);荒政(备荒、附《救荒本草》和《野菜谱》)。前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王祯的《农书》等农业著作,重点在生产技术和知识,可以说是纯技术性的农书,而《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

——摘编自麦群忠等《中国古代科技要籍简介》

材料二弗朗索瓦·魁奈(1694年—1774年),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者、重农学派创始人。由于路易十四连年征战和大肆挥霍,加上对异教徒的迫害,重商主义给法国社会经济尤其是农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魁奈的纯产品学说将农业视为财富的唯一来源,主张推广“大农经营”即资本主义农业经营方式,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促使法国重新走上繁荣富强之路。魁奈的自然秩序思想,在继承西方传统自然法的同时又从流布欧洲的中国古代思想中吸收营养,其在《中国的专制制度》一文中极力推崇中国式的开明君主专制。魁奈的学术和政治活动同当时的启蒙思想家狄德罗等人密切相关,他为《百科全书》撰写《农场主论》、《谷物论》、《人口论》和《赋税论》等论文。

——摘编自晏智杰《重读魁奈经济著作有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政全书》与传统农业著作相比的新发展并简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魁奈重农思想与徐光启农本思想的异同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农业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哲学在近现代突出了理性的特殊重要性,极大地提升了理性的地位,把它视为是人的本质,而且还是人类描述和构建世界的本质所在。因此,理性从此具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地位。费希特曾指出:人类尘世生活的目的即是用依照理性的自由,去把所有人类关系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但是进入19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不断显露出来,人们开始对理性的绝对地位和权威发生了怀疑,由此形成了欧洲大陆的非理性主义思潮。进入20世纪以后,海德格尔对理性主义继续发问,他曾批判以黑格尔为首的唯理性主义把存在这一概念讲得过于抽象、贫乏。

——摘编自李俊春《启蒙与反启蒙:人类理性的自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合理,阐述需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5-13更新 | 105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考猜题卷(一)历史试题
9 . “艺术赞助人制度”与欧洲近代绘画

材料一15世纪以来,罗马教廷和意大利的一些大商人,都有对文化事业的爱好,他们乐于充当文化赞助人。艺术家把作品卖给赞助人,买家也会委托艺术家制作特定作品。有学者称其为“艺术赞助人制度”。《蒙娜丽莎》是达·芬奇为富商约稿所绘,米开朗琪罗应教皇要求创作了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西斯廷圣母》则是拉斐尔为西斯廷教堂创作的祭坛画。此后三个世纪,欧洲画家们也多依宫廷贵族的委托进行创作。画家被委托人和贵族阶层供养,几乎等同于显贵家族的仆人。这段时间盛行祭坛画、肖像画,风景画普遍遭到鄙夷。

材料二19世纪之后,新一代艺术家们不再依附教皇和贵族,画家们的创作目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法国画家库尔贝宣称:“(我)一时一刻也不违背我的良心,一分一寸也不画仅仅为了取悦于人、易于出售的东西。”雷诺阿的名言是:“如果画一个东西不能给我乐子,我画来干吗呢?”他们相信自己可以画一切事物。随着照相术的发明,传统的“画得像”失去了意义,“风格”变得至关重要。1872年,莫奈创作的《日出·印象》标志着一个新画派——印象派问世。他们借助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


(1)阅读材料一,结合历史背景,分析15世纪以来欧洲画坛“赞助人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欧洲画坛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简述变化的原因。
2023-05-12更新 | 26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雪莱说过:“每个人不仅有权表明他的思想,而且这样做,正是他的义务。”康德认为“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即“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据此分析,雪莱和康德均推崇(       
A.法律至上B.言论自由C.理性主义D.民主共和
2023-05-1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等高校招生考试·临考押题密卷历史(A卷)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