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滥觞于意大利,这并非偶然,因为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但是也必须看到:意大利之所以成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还有其他原因。……定居于这些富裕城市中的,有不少博学多识的学者,对古代罗马文化深感兴趣。这些城市共和国的统治者和豪商巨贾,对来自各方的诗人、学者、艺术家,竞相延纳,加以庇护。……意大利有一个独特的文化环境,在这里留下了不少古代罗马的建筑遗迹,足以引人抒发思古之幽情。继承罗马帝国东半壁的拜占庭这时在唤醒意大利人鉴赏古典希腊文化方面也起了独特的作用。……对希腊古典著作及艺术的研究与鉴赏,在意大利更蔚然成风。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二   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在政治上为法国大革命做好了充分的舆论准备。在经济上,大多数启蒙思想家反对特权垄断,主张发展工商业,进行自由贸易。他们还强调政府应该狠抓文化教育,实行政教分离。而且,启蒙运动中自始至终都有人致力于使知识摆脱宗教速信窒息,使其科学化和大众化。可见,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是意识形态现代化的肇始。

——摘编自孙静、刘书珍《法国启蒙运动是意识形态现代化的开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首先发生于意大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
2023-05-21更新 | 73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主张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被誉为启蒙思想的集大成者的学者是(     
A.亚当·斯密B.伏尔泰C.康德D.卢梭
2023-05-0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大力传播牛顿的观点。他曾说:“牛顿的圆规衡量了整个宇宙,揭开了巨大的帷幕,显示出世界的真面目”。这反映了伏尔泰(       
A.倡导科学理性的时代精神B.反对宗教神学的专制统治
C.推崇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D.主张天赋人权的启蒙思想
2023-03-05更新 | 1496次组卷 | 25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深入社会,细心观察,对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独立思考,并展开无情抨击,提出了理想社会的蓝图,并为之进行不息的斗争。他们以人民自居,以宣传群众、启迪民智为己任。为使群众改变旧观念,接受新思想,他们除了出版专门的学术、理论著作外,还出版了普及性的通俗读物,还运用小说、戏剧、诗歌等文艺作品让更多的下层群众了解新观念。因此,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是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多面手,例如伏尔泰,不仅有哲学著作,还撰写了大量的史学著作、文艺小说、戏剧和诗歌,堪称启蒙运动的导师和领袖。这些思想家,常常冒着上断头台、坐牢和流放的危险,为追求正义与光明而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智慧。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思想者们认为,应该全面地引进西方文化,尤其应该引进西方崇尚个人自由的价值观,用以取代中国传统的封建伦理纲常。他们认为,伦理觉悟是“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所谓伦理觉悟,最根本的是确立个人独立平等的人格和进取精神,努力用个人主义取代家庭本位,确立以自我为价值主体的文化和社会。个人主义的基本精神是崇尚个性,尊重个人自由,个人主义不是利己主义,不是以现实中的个体人为中心。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家庭本位倾向,侧重于共性对个性的规范和制约,使个体失去其主体性。与此同时,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思想者还号召国人负起民族、社会、历史的责任,摆脱民族和国别的局限性,用世界眼光观察一切,绝不能以“国情”为借口拒绝学习世界其他文明。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启蒙思想家在行动上的特点,并简析启蒙运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新文化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的相同之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人物孔多塞是法国大革命期间吉伦特宪法的起草者,对概率情有独钟,曾发表数学专著《积分论》,用概率论研究选举投票等社会问题,提出著名的孔多塞陪审团定理。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普通法系得到丰富完善B.世界性法律体系走向了成熟
C.理性思维影响法学发展D.正式确立了西方陪审团制度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新的经济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法国成为复兴研究罗马法的中心。这一转移,使罗马法对法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启蒙思想家高举“民主、自由、平等”之大旗,以自然法理论为武器,同中世纪以来占据统治地位的神学政治论相抗衡。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为保住大革命胜利果实,在拿破仑直接领导下,《法国民法典》终于诞生了。

——摘编自邓慧、袁古洁《理性法典化运动背景之探讨及其借鉴——以〈法国民法典〉之编撰为借鉴》

材料二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做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材料三   启蒙运动不仅鼓舞了人们,而且他们不再害怕教会和其他机构的压迫。他们敢于站起来反抗。因此,启蒙精神首先鼓舞了人们的心灵。这样,那些压迫人民的封建思想就不可能长期存在。很快,通过启蒙运动,领导社会上的爱国者发动了旨在推翻封建统治的其他革命,这也促进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1)指出材料一中造成“新的经济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的事件,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该历史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启蒙思想家们的主要政治主张;并结合材料一、三,概括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康德强调“启蒙意愿",他指出:“我们面对的是能够自由行动的人,确实可以预先规定他们应该怎么做,但是,他们愿意怎么做却是无法预见的。”据此,启蒙学者认为,启蒙要影响的就是自由的人“愿意”怎么做,而不是规定他们“应该”怎么做。这表明启蒙运动意在(     
A.塑造个体自由意识B.构建理想社会秩序
C.追求社会公平公正D.彰显个性独立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727年,德国哲学家布尔芬格尔出版了《由儒家典籍所见的政治与道德的学说及其实例》,表达了对中国德治主义的向往,称誉中国是一方乐土,中国的众王皆为真正的哲学家。他希望在欧洲境内,政治和哲学能够合为一体。这位哲学家意在(     
A.借助德治优势,解决法治困境B.借鉴东方哲学,优化西方哲学
C.冲破专制桎梏,呼唤理性政制D.传播新教思想,提高国民素质
9 . 雕塑家罗丹(1840—1917年)在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有感而发地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依你的推论,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指(   
A.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规B.倾向自由、平等、建立共和政体
C.自由探讨思想学术的创新精神D.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现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