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2024·上海浦东新·二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音乐与时代

不赵不仅热爱音乐,还喜欢探究音乐背后的历史、他在了解18、19世纪的欧洲音乐史后,发现了如下现象,请你和小赵一起完成一次有关音乐与时代的探索之旅,

现象一:法国大革命时期,主人公历经磨难终于得救的“拯救歌剧”风行一时:拿破仑时代,豪华壮观的史诗性歌剧蔚然成风:1815年后,带有神秘与浪漫色彩的中世纪歌剧大量涌现。

(1)大革命前后,影响法国歌剧风格变化的主要史事有(       )(多选)
A.拿破仑在军事上的辉煌胜利B.欧洲反法势力的联合进攻
C.欧洲社会主义思潮兴起D.法国确立文官制度
E.拿破仑帝国覆灭

现象二: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早在1789年法国火革命爆发时,此创作了大合唱《谁是自由人》。他于1804年创作《第三交响曲》时,将原本的《拿破仑·波尔巴大文响曲》标题改为《英雄文响曲》:1812年,贝多芬又创作了《战争文响曲》,歌颂您灵顿的胜利;在1814年为了庆祝维也纳会议召开,创作《光荣的时刻》,亲自参与指挥。

为了理解贝多芬音乐创作的谜团,小赵又制作了“拿破仑生平大事记”:

1799年11月             发动雾月政变,担任第一执政

1804年3月             颁布《法国民法典》

1804年12月             拿破仑加冕

1805年12月             奥斯特里茨战役,大致依奥联军

1812年12月             进军俄国遭到滑败

1813年10月             被惠灵顿率领的联军击败

1815年6月             兵败滑铁卢

(2)根据上述材料推测,触发贝多芬在1804年将《第三交响曲》改名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上述资料,你认为贝多芬的政治立场是否发生过变化?简要说明理由。

现象三:自19世纪中叶起,在欧洲出现了一批致力于振兴本国民族音乐的艺术家,小赵根据有关史科制作了如下表格:

国别音乐家主要作品
波兰肖邦流亡巴黎时听闻反抗俄国统治的华沙起义失败,创作《革命练习曲》
匈牙利李斯特在巴黎深造后,创作《匈牙利英雄进行曲》《匈牙利民族曲法》
捷克新美塔那受李斯特影响,创作《我的祖国》
挪威诺尔德拉克创作《是的,我们爱我们的国家》,后来成为形成国家

(4)依据表格,你认为上述艺术家的作品揭示了哪些时代主题?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音乐与时代关系的理解。
2024-04-07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高考浦东新区二模历史卷

2 . 文明互动,形成了不同特色,交相辉映的世界文明图景。

材料一(拿破仑之以法国革命精神宣传于欧洲各国的真正目的,是很难说的,但我们若知道他对于这个精神所索的代价,便觉得有点不能恭维他了。原来他表面虽打着宣传自由平等的旗帜,而其中怀着搜钱刮财及招募军队的目的,俾他的黩武事业,可以靠着各国人民的血汗而成功,这个代价是何等重大呵!)(请问:这前面这句话有吗?)因此法国革命的精神虽曾跟着拿破仑的马蹄走遍了欧洲的大半,但这只可以说是他的穷兵黩武的旁产品,不是他至诚的目的。

——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二当时的都城是长安,位于西部今陕西省,其名称意为“长久的和平”;波斯人、阿拉伯人和中亚人都来到这座位于丝绸之路终点的城市,使其成为全世界文化最多样的国际大都会。城内有景教教堂、索罗亚斯德教寺庙、穆斯林清真寺。从留存至今的物件来看,可能是当时最富丽堂皇、蓍华绝代的名都。很多古物,例如伊朗银器的仿制品,所反映的审美倾向属于中国人而非其所有者。

——(英)J.M.罗伯茨,O.A.维斯塔德著,企鹅全球史

通过丝绸之路,有许多产品来到了长安,但是它们体现的其实都是中国的审美而不是他们自身。

——罗伯茨《企鹅全球史》

材料三西方的光束投入到了印第安人的棱镜里散成了其基础色,又与印第安人自己的光束结合,经过时间的推移,其文化不属于西方也不属于印第安人,而是印第安美洲文化。

西方文明的光来到美洲,经过美洲棱镜的反射,形成了新的文化光谱

印第安美洲文明   不属于印第安人,也不属于西方/西方殖民者入侵美洲形成一个既不是西方文化也不是美洲文化的新文化

材料四新加坡是移民社会,其多元民族,多元语言和多元宗教信仰共存,陈旧与现代、西方与东方相互碰撞,国际化

1.对于法国革命精神是“穷兵黩武的旁产品,不是他至诚的目的”,理解正确的是?(双选)(     
A.精神传播是手段,穷兵黩武是目的
B.穷兵黩武是手段,精神传播是目的
C.精神传播是主观意图,穷兵黩武是客观结果
D.穷兵黩武是主观意图,精神传播是客观结果
2.你如何理解很多古物的仿制品“反映的审美倾向属于中国人而非其所有者”?说明其原因。
3.谈谈形成材料三和材料四中两种不同文化特征的原因?
4.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如何看待文明互动与文化塑型?
2023-08-02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2024届高三7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等级考)
3 . 时代与思想。

古往今来,在不同的时代诞生了不同的思想,时代与思想的关系引人深思。

(1)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填写历史名词。
时代思想
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人们对和婆罗门教的不满,产生了佛教思想。
面对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社会动荡,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产生了②思想。
17—18世纪,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应运而生。
20世纪初,知识分子对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是因为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束缚,于是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解答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
(2)将下列“思想”与其影响的“历史事件”相对应(填写字母)。

(3)以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为例,根据上述内容,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思想与时代的关系。
2023-12-3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