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权力中心逐渐发生了转移 | B.议会的立法权名存实亡 |
C.代议制民主制度遭到破坏 | D.内阁的控制力明显增强 |
A.三权分立的体制遭到破坏 | B.总统权力已凌驾国会之上 |
C.分权与制衡原则得到贯彻 | D.最高法院有权通过新法案 |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后,日本和中国都选择了变法图强,在清末立宪改革运动中,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诞生;其立法理念、制定过程等多方面都深受日本《明治宪法》的影响。清末立宪运动从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开始拉开序幕,1906年五大臣考察日本宪政,此时日本已经跃然成为东方帝国主义强国,被誉为“宪法之父”的伊藤淖文详细介绍了日本宪法的原则。考察大臣们归国后对立宪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反复阐述,各阶层人士也纷纷发表言论,强调日本立宪成功的意义以及模仿的必要性。清政府于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首先要求“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饮定宪法,以期永远率循,罔有逾越”;其次规定“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止”。
——摘编自柴松霞《〈钦定宪法大纲)模仿<明治宪法>的成效分祈》
材料二 任何国家的政治转型都必然处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中。17和18世纪,法国屡次在海外争夺中败给英国,一些先进人士开始寻求解决良策。不少法国革命领导人都游历过英国和美国,甚至参加了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前,君主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中心,这虽然增强了政府职能,但也隐藏许多危机。政府大兴土木,路易十六为了搜刮钱财重新召开了关闭很久的三级会议,这不仅得罪了第三等级,连特权阶级也得罪了。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法国政治转型经历了专制君主制、议会君主制、议会共和制、帝制、君主制、总统共和制、帝制以及议会共和制的漫长过程。
——摘编自卓健君《1789~1875年法国政治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钦定宪法大纲》模仿《明治宪法》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89—1875年法国政治转型的时代背景。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西方政治变革的认识。
材料一 独立战争的硝烟未尽,美国却已险象环生:根据1777年《邦联条例》建立的邦联合国会,名为国家领导机构,实际权力十分有限,自身威望难以建立。1786年,马萨诸塞州负债累累、陷入绝境的农民们在独立战争的退伍军人丹尼尔·谢斯的领导下揭竿而起,凸显了邦联体制的脆弱和积弊。在这种情况下,对外,无力在外交折冲中保护美国利益,英国拒不履行《巴黎条约》,而且与西班牙联手对合众国进行经济封锁;对内,则无法领导和协调13个州,各州自行其是,以邻为壑、不相往来。国内经济严重萧条,国债年息高达1200万美元,而国家年收入仅20多亿美元。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787年美国在货城召开了制宪会议,为美国制定了第一个治国方案——1787年宪法。宪法确立了联邦体制,联邦政府为各州的中央政府,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
(1)最高立法机构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2)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对宪法负责,对国会的立法有否决权。
(3)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178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10条修正案,用法律的形式保证了公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但是,印第安人和广大黑人并不能享有这些基本人权,美国的联邦制度和民主制度仍有待完善。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邦联政府面临的困境。(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美国建国初的宪法。
A.议会改革必要性的加强 | B.破坏了英国的民主化的进程 |
C.三权分立的原则被破坏 | D.是责任内阁制下的正当行为 |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 B.王位继承制度得以完善 |
C.君主权力归议会执掌 | D.法律拥有至高无上权威 |
A.帝制更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 B.民主制度阻碍了工业革命 |
C.经济发展有助于帝制的巩固 | D.政局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
A.要求继续限制国王权力 | B.肯定了内阁权力的扩张 |
C.极力反对议会权力过大 | D.希望议会尽力支持内阁 |
A.平衡了不同阶层的利益 | B.适应了国家政权的运行机制 |
C.推动了国家统一和团结 | D.提高了民众参与政权的热情 |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