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美法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4 道试题
1 . 2012年由于有58个国家都进行领导人的换届选举,因此被称为“换届年”,在美国和法国的大选中,奥巴马和奥朗德分别成为新任总统,回溯法国第三共和国时期与美国民主政体,有关两国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国总统都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两国的内阁都由国会任命产生
C.两国总统都要对议会负责
D.两国总统都是本国的国家元首与军队统帅
2 . 近代资本主义各国大都设立国家元首一职,近代英、德国家元首的共同点是
A.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B.有权解散议会
C.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D.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3 . 近代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代议制民主政治。代议制的核心是
A.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B.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
C.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D.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2018-01-01更新 | 281次组卷 | 25卷引用:宁夏银川二中2010届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

4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世纪初,在英国的政治舞台上,托利党独揽大权,土地贵族实行只有利于他们的政策,使广大人民,包括工业资产阶级在内,都处于无权地位。......在此期间,西班牙发生的革命(1820年)、希腊革命(1821年)和比利时发生的革命(1830年),都在英国国内引起广泛的同情。特别是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在整个欧洲产生了强烈反响,有力地推动了英国国内的改革运动。......惠灵顿公爵倒台后,国王乔治四世任命主张改革的辉格党领导人格雷勋爵组阁。格雷一面派军队镇压工人的罢工和农村的骚动,一面向议会提出改革方案,以缓和国内的强烈不满情绪。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直到19世纪30年代,德国才真正踏上工业革命的道路。......普法战争后,国家实现了最后统一。......到70年代末,德国工业革命终于宣告完成。......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它在理论上为欧美和其他地方的革命和改革做了准备。......普鲁士的统治集团在1848年革命的震撼下,感到有必要在政治上作一些调整,......国王在1848年和1850年前后颁布两部宪法,成立两院制议会,上院议员由国王任命,下院议员通过选举产生。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三

第二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

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二十条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蒋相泽《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下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出台的背景。

(3)分析材料三,归纳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及意义。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西方代议制民主的核心内容。

5 . 七月王朝统治时期,社会矛盾突出表现在(  )
A.大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之间的矛盾
B.大资产阶级与工业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工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金融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之间的矛盾
6 . (附加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崇祯十三年(1640年)夏,李自成率部从湖北房县出发,进入河南,起义军针对明末土地高度集中、赋役繁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明确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深受广大农民的拥护,到处传唱着“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的歌谣。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改西安为长安,称西京,建国号大顺。三月十九日晨,大顺军攻入(北京)内城,崇祯帝在万寿山(煤山)自缢,统治276年的明王朝宣告覆灭。四月三十日,大顺军撤出北京。五月初二日,清军入京。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欧洲政治革命的第一阶段是17世纪的英国革命。英国这场大变动的根源可以在国会和斯图亚特王朝之间的冲突中找到;这场冲突后来演变成一场公开的内战,内战中,国会获胜。英国国会胜利的结果是建立起代议制立宪政体这是英国对欧洲、对世界的最大的政治贡献。从14世纪中叶到19世纪欧洲人开始真正侵入中国为止,这整个时代是人类有史以来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伟大时代之一;传统的制度和习俗农业经济、儒家生活方式、选拔政府官员的考试制度和身居北京的天子的受人尊敬的统治一直在顺利地、令人满意地继续着。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7世纪40年代发生在中英两国的重大政治事件的结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17世纪的英国革命”斗争的焦点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英国是如何建立与完善“代议制立宪政体”的?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从14世纪中叶到19世纪欧洲人开始真正侵入中国为止”,中国“传统的制度和习俗”“一直在顺利地、令人满意地继续着”的观点的看法。
7 . 十七世纪前期,英国议会拥有的权力是
A.任命内阁首相B.决定是否向民众征收新税
C.决定王位的继承D.可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
8 . 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
方案一(弗吉尼亚方案)方案二(新泽西方案)最终方案(康涅狄格方案)
设立一个按人口比例分配表决权的国会设立一个各州无论大小有同等表决权的国会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

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A.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B.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C.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D.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
2016-06-12更新 | 1879次组卷 | 62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江苏卷精编版)
9 . 在北京时间2007年5月7日凌晨2时左右公布的法国总统选举中,萨科奇以53%的支持率赢得大选,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第六位总统。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总统产生的途径是
A.众议院选举
B.参议院选举
C.选民直接选举
D.参众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10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目录A第一章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节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
第二节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革命形势的成熟
第三节革命的开始第一和第二次内战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
第五节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第六节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政变
第二章(略)
——摘编自《世界通史·近
代部分》,1972年版
目录B第一章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节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
第二节文艺复兴
第三节宗教改革
第四节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
第二章17世纪至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
第二节(略)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
2011年版

(1)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正确,合理充分。)

材料二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三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