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美法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一些西方学者在深入研究了19世纪法国工业统计资料以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即19世纪法国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经济起飞。对此解读合理的是,19世纪的法国(     
①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②工业化阻力较大
③政局动荡殃及经济   ④企业垄断程度较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2-0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1832—1910年英国选举权的变化情况。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年份等级选民数选民占人口比例%投票率
18328133.3
186822987.5
1886573415.8
1900673116.474.6
1910769417.086.6
A.代议制发展呈现渐进特征B.国王照顾骑士和市民的利益
C.武装斗争推动选举权扩大D.黑人奴隶制度处于合法地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主题,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予以说明。(要求:主题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20-09-08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渤大附中、大连育明高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2017-07-1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多次重大的转型。回答下列问题。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汉书·地理志》

(1)与西周相比,秦朝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简述这一变化的作用。

1782年秋,诺思—福克斯内阁因议会通过不信任案,被迫集体辞职。24岁的小皮特上台组阁,再遭议会不信任。但他寻求国王的支持,解散了议会下院,重新选举,最终取胜,反对派议员被驱逐出议会下院。

——《英国政治制度史》

(2)从英国议会与内阁关系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分析清晰;归纳准确完整)

中华民族在二十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是这段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台阶。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的胜利,看作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看作它最终结出的硕果。

——《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3)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台阶”。

2016-11-27更新 | 120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八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表摘引了美国学者所着《1787年之夏:缔造美国宪法的人们》一书的目录。根据所学,对下表章节核心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目录
第三章着火的房子:1787年春天……
第十章小州的胜利:7月11日~17日……
第十三章总统制的迷局:7月17日~26日
第十九章瑕不掩瑜:9月8日~17日

A.“着火的房子”,反映美国联邦体制面临危机
B.“小州的胜利”,说明美国中央集权制的衰弱
C.“总统制的迷局”,反映出总统丧失了行政权
D.“瑕不掩瑜”,说明颁布的宪法存在着局限性
2017-08-14更新 | 20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10月)历史试题
7 .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可以看到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封位于汴水(汴河)两岸,汴水北通黄河,南通淮河、长江,因此开封市场上有来自江淮的粮食、沿海各地的水产、辽与西夏的牛羊,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酒、果品、茶、书籍,还有日本的扇子、高丽的磨料、大食(阿拉伯)的香料和珍珠。名闻遐迩的东京相国寺的庙会集市,各地来的商品琳琅满目,大山门内出卖飞禽走兽;第二座山门内出卖各种杂货;广场上出卖家用器物……近大殿处,出卖老字号名牌产品……大殿后、资圣阁前出卖书籍、古玩……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材料二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上升至51%,约克郡的城镇数量由1801年的15个增长到1891的63个。从1820年到183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等主要工业城市的人口增长达40%以上,是增长最快的10年。

——摘编自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材料三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法案正式生效,改革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重新分配议席。取消了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人口大量减少的选区),减少了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郡的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得到了65个议席。第二,更改选举资格,扩大选民范围。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得到了选举权,选民人数大大增加。

材料四   世博会上海馆石库门演绎“永远的新天地”石库门住宅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十九世纪后期,在上海开始出现用传统木结构加砖墙承重建造起来的住宅。由于这类民居的外门选用石料作门框,故称“石库门”。……它的出现是一种城市生活的必然。洋场风情的现代化生活,使庭院式大家庭传统生活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适合单身移民和小家庭居住的石库门弄堂文化。石库门建筑盛行于20世纪20年代,中共“一大”、“二大”都是在这样的石库门建筑里召开的(见下图:中共“一大”会址)。



(1)根据材料分析开封商业繁荣的原因。以相国寺的庙会集市为例,分析当时集市贸易的特点。
(2)推动英国城市化的原因是什么?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关系。
(3)透过石库门你能体会出近代上海的哪些特征?任选中共“一大”或“二大”一次会议,解读“石库门演绎‘永远的新天地’”的含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