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美法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屋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美国独立后,州与州之间为河流的使用起了争执,为港口的使用权相互械斗,相互设置贸易壁垒,滥发纸币和通货膨胀,战时债务无法偿还,英、法、西班牙在周边虎视眈眈,松散的联盟难以应对危机。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后,德意志各地的资本主义逐步发展。1815年起,德意志人民要求实现国家统一的斗争不断高涨。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后,认为“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议论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的,要通过一场斗争来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普鲁士先后进行了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统是德意志历史上的划时代转折点,有重大的进步意义。由于扫除了历史积留下来的障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统一后的德意志经济发展是神速的,而在政治上则难以摆脱专制主义的色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后的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实现统一的因素及统一后德国政治体制的局限性。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詹姆士二世的宗教迫害政策,着手于恢复天主教在英国统治地位的行为却触犯了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阶级的共同利益。因为天主教一旦恢复,他们就可能丧失在宗教改革中获得的财政地产,工商资产阶级的利益也必然受到威胁。同样的如果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就会把国家拖到腥风血雨中,由此可见,这场兵不血刃的宫廷政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的妥协……这种英国式的政治妥协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一种英国政治发展的常态,是一种民族特性、行为习惯和社会实践方式。罗素在论及英国经验主义时就指出,英国人承袭了典型的喜欢妥协的传统,在社会问题上,他们考虑的是改良,而不是革命。这反映了一种偏向妥协的民族特性和传统价值。

——摘编自陈晨《从1688年光荣革命看“英国式”政治冲突的解决》

材料二美国人明白自己的国家具有强烈的多元性,而它们通过制定宪法,不是要消除这种多元性,建立唯一的占主导地位的利益或价值体系。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制宪者必须在利益高度多元化的背景下通过妥协来达成某种共认,妥协的精神与原则充分的体现在了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具体来看,在宪法的制定过程中,各州代表争论得不可开交,但是其中的几对矛盾的处理,充分体现了妥协的精神,最终的宪法,没有照顾到每一个人所有的利益,因为这些利益是多元而对立的。在制宪后,许多人也发现,宪法离自己的主张相去甚远,但美国宪法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巧妙地协调了原则和妥协的关系,使不同的群体均可从中寻求满足自己利益的资源,而不必走上推翻宪政的极端道路。

——摘编自赵九州《政治是关于妥协的艺术一一以美国宪法的制订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光荣革命采取妥协方式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政治妥协的具体表现,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方政治妥协的认识。

3 . 法制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前的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曲伸,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十二铜表法》是当时罗马社会政治斗争,特别是平民与氏族贵族斗争的产物。它集中了过去的习惯法,并结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编纂而成。它是罗马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罗马法发展的基础。
——郭守兰等《西方法文化史纲》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十二铜表法》产生的背景条件及其重要历史影响。
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十五讲》说:“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2)依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在清末新政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法制改革也被捷上议事日程。1902年3月,清廷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况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
——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时期法制改革的背景。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建立法制化国家。17世纪中到19世纪初西欧北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过程通常伴随着重要的立法过程。
(4)简要叙述与英国、美国、法国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的立法成就。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是世界近代史上最早实行联邦制的国家。联邦制不仅是美国立国的基本制度,也是它治理国家的重要政治原则。联邦制的确立,为美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美国最终实行联邦制,除了防止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这一直接原因外,其他因素也起了重要作用。在13个殖民地上,虽然都有总督和议会,但在其组织形式、产生的方式以及职能方面不尽相同。产生这些差别的原因是各地区的环境不同,根据环境需要而规定政治统治形式,造就了美国人民不拘泥于旧制度模式而从实际开基立业的创新观念。自反英斗争开始后,一些政治思想家就已经在探索13个殖民地如何实现政治统一的问题。1767年,迪金森首次提出了联邦制思想。其后,威尔逊在《英国议会权限探讨》、杰斐逊在《英属美洲权利综论》、亚当斯在《新英格兰人》论文中作了进一步阐述。为了论证在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汉密尔顿、杰伊和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中,用大量篇幅阐述了希腊共和国联盟、亚该亚同盟、瑞士各州联合和尼德兰联盟的特点及其历史命运,这些联盟给美国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教训。

——摘编自张定河《论美国联邦制的确立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二   联邦与州政府各司其职,最大限度地避免机构重叠和最有效地发挥政府职能;联邦就国家事务(国防、外交等)立法;各州依本州除国家事务外的其他所有事务立法,避免立法无据或无针对性;由于分权管理,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在国家事务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有明确分工。

——摘编自《美国联邦机制的四大优势》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联邦制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联邦制确立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它主要有以下特点: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王必须根据议会意愿行使行政权力;君主是名义上的世袭国家元首,其存在主要作为国家的象征。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表面上,议会通过的法案要经过国王的批准,实际上只是一种形式。

——摘编自陈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法两国君主立宪制结局的不同原因》

材料二   1871年建立起来的总意志帝国是普鲁士首相伴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的产物,是普鲁士强叔政治的结果在意态帝国中,以皇帝为首的容克贵族居于领导地位,资产阶级则从“参与”的意又上加入了统沿阶烦的行列,帝国在建立之初虽然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但立完为虚,君主是实。1871年修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有任免国家官史之权,有法律的创制叔是帝国武装力量的统帅,决定帝国的对外政策;以帝国的名义宣战、拂和,与外国缔结同盟和签订条约委派驻外使节。帝国宰相是全帝国唯一的大臣,其领导下的内网主持着帝国政府的运转。由于宰相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因而只对皇帝而非议会负责;而由宰相任命的国家各部门的负责人则对宰相负责。从立法机构有关权力的规定中,可以看出德意志帝国政治生活中的专制主义色彩。

——摘编自邢来顺《略论德意志帝国政治架构的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英国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意志帝国专制色彩形成的历史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法国剧作家博马舍(1732-1799)的喜剧《费加罗的婚礼》中,主人公费加罗和苏姗纳是某伯爵府的仆人,他们正在欢天喜地地为婚事作准备,却突然得知伯爵对婚礼怀有阴谋,于是各色人物开始登场,平民和贵族之间展开了较量,最终聪明勇敢的平民取得了胜利,虚伪荒淫的伯爵当众出丑。在这部喜剧中,第三等级的普通平民成为戏剧中的正面人物,而传统戏剧中一直受到赞颂的贵族伯爵却成了被嘲笑的对象。

1782年,博马含的剧本被呈送给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国王立刻就下了禁令。人们不断上书请愿,才迫使当局让步。1784年4月27日,《费加罗的婚礼》首次公演,当天清晨法国大剧院就被人群包围起来,大门被冲开,门卫被赶走,铁栅栏被拆毁。这部喜剧从第一天公演起就获得了巨大成功,有的评论家还把这一天称为法国戏剧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摘编自[法]约瑟夫·盖尔让《博冯舍与〈费加罗的婚礼〉》

材料二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二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利。

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

……

第十一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

……

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当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所显然必需时,且在公平而预先赔偿的条件下,否则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摘编自法国制宪会议《人权宣言》(1789年8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费加罗的婚礼》首次公演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人权宣言》否定旧制度的表现,并指出其为新制度确立的原则。
2023-06-1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42年法国历史学家米涅在他的《法国革命史》中认为: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取得了政权,而当人们正感到需要“一位能手领导下重建社会,而作为伟大人物和常胜将军的波拿巴(拿破仑)正适合于从事这一事业”。赞赏拿破仑在奖励工商业、促进对外贸易、提高行政效率和从事大规模建设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也赞扬他的立法事业,使“法国有了超越于欧洲所有社会的民事立法”。第二帝国出现了抨击拿破仑的浪潮,他们以攻击拿破仑第一来攻击拿破仑第三(拿破仑三世),以指斥雾月十八日政变来指斥十二月二日政变,借以发泄他们的愤懑。

——摘编自王养冲《拿破仑研究的演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被誉为“伟大人物”的史实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历史学家对拿破仑评价存在差异的原因。
2023-06-1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6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的中央机构,临摹了唐代的框架,虽有三省,但已名存实亡,取而代之的是“二府三司”的中央行政中枢体制,即中书门下掌行政事务,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中枢与枢密院持文武两柄,号“二府”。“二府三司”各有分工、相对独立,惟皇命是从,理论上互不统属。此外还设有台谏系统,“台谏"乃御史台和谏院的合称,谏官事权重大,设立初期可“纠绳天子”,随着台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官制改革,取消了“纠绳天子之权”,台谏转而“规谏宰相违失”。在高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下,中央机构难以长期保持这种分权制衡的状态,积贫积弱的局面也随之产生。

——摘编自李艳《宋代中枢机构的构成及其制约机制》

材料二   孟德斯鸠最早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原则,这一思想原则以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为核心,三权互相独立而又互相监督,美国的政治分权就是这一思想的成功典范。

美国国内政治局势已为接受新型的分权思想做好了准备,加之作为曾经被殖民的美洲人,民众渴望更多的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因为可以说分权原则在美国的发展是一种必然。在这种分权原则下,立法、行政、司法三机构无权力中心,不存在最高国家权力机构。该原则是一个国家的权力的划分形式,一个国家的权力在谁手中、如何行使,决定一个国家内部的安定团结与发展,决定一个国家整体的发展方向,这种制约与平衡也为更多国家所认同。

——摘编自吕艳《美国政治中分权原则的再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中枢权力制衡机制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采取三权分立原则的原因,并分析宋代分权和美国中央权力制衡机制的主要不同。
2022-09-0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材料二: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雅典民主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雅典能够确立民主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2022-05-2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4月)历史试题
10 . 人文主义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际上,(人文主义)的产生出现也许在于以下两点:或是对旧的社会结构的衰败进行反思,或是对新的生活形态的兴起进行尝试。当时,西欧社会内部爆发了现代英国史学家希尔所声称的“封建主义总危机”:政治制度的自我衰败之势已不可阻挡,宗教意识的信仰危机也愈来愈重,在这种情况下,涌现出一大批文人、学者,对社会自身进行反省。

————张井梅《西欧人文主义思潮再认识》

材料二     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人物思想主张
伏尔泰抨击教会和专制,倡导君主立宪;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法律就是理性的体现
卢梭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材料三   “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美的大厦。”                                                                 

————(美)威尔逊《国会政府》报告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二,概括人文主义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的相同点。他们的思想主张体现了怎样的时代潮流?
(3)材料三中提到的宪法指什么?该宪法通过实行哪一制度来协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