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美法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荣革命以后的300多年,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人们看到的只是逐步的变革、前进。……它是英国文化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外人对这种方式评价如何,其优劣得失如何,它确是道道地地的英国的。

——钱乘旦《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二   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结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辄……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是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从结果看,法国做得相当不错,到19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膛乎后也。

——孙中山1905年11月《民报发刊词》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指出英法美三国革命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什么?材料一中“英国模式”有何特点?这一特点对英国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二中英国和美国对民主政治的“创新”和法国推动现代民主政治“全球性”的表现。
(3)与欧美国家相比,材料三中孙中山提出的革命目标方面增加了什么内容?孙中山为实现这一目的做出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试从主客观方面分析孙中山无法实现这一新增目标的原因。
2016-12-07更新 | 6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2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规定,一切成年的雅典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有选举执政官的实权,但只有第一等级的人才有被选举权,执政官必须接受公民大会的监督,公民大会对于“四百人会议”的决议,也有最后的否决权。在雅典最盛时代,约有9万的自由公民,除了女性和儿童外,能参加公民大会的成年男性公民有三四万人。……农民和城市贫穷的手工业者很少有机会参加公民大会。因之经常参加公民大会的只有4000至7000比较富裕的人们而已。
--------摘编自李天轱《古代希腊史》
(1)根据材料一,谈谈你对梭伦改革中有关公民大会规定的认识。
材料二 英国1832年的议会改革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色,反映了英国社会变革的基本特征。英国的改革模式与和平发展之路非常具有典型性,它说明政治制度的变革完全可以用非暴力的手段进行。
----摘自刘宣照《浅析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832年议会改革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议会改革的局限性。
材料三 美国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的立法,但国会两院又能以三分之二多数否定总统的否决。总统有权缔结条约,但必须经过参议院的批准。国会可以通过弹劾将总统或法官免职,但必须达到三分之二多数。总统任命最高法院法官,但法官上任后只要忠于职守,便可终身任职。最高法院有权宣布国会通过总统签署的法律为违宪而非违法,总统和国会都必须服从法院的判决。但最高法院无权否定宪法修正案,国会若要否定最高法院对于某项法律的违宪判决,可以通过宪法修正案,国会还有权对玩忽职守或犯罪的法官提出弹劾。
------据美国1787年宪法改编
(3)根据材料三,说明美国的政治体制有何特点。你如何评价这一运行机制?
材料四     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分析社会主义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
2016-12-12更新 | 7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辽宁省瓦房店高中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7~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一些国家相继确立,由于国情的不同,这些国家的政治制度体现了不同的特点。

材料一美国华盛顿纪念塔有一块来自中国的石碑。碑文取自清朝晚期徐继畲《瀛环志略》:“华盛顿,异人也,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材料二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美国政体形式及“创古今未有之局”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两国议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权力和地位。
4 .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中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材料二: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来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四:第十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的决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依据材料一,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
(2)材料二中,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一变化历程表现出哪些特点?
(3)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4)综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2019-01-30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辽宁省抚顺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它主要有以下特点: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王必须根据议会意愿行使行政权力;君主是名义上的世袭国家元首,其存在主要作为国家的象征。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表面上,议会通过的法案要经过国王的批准,实际上只是一种形式。

——摘编自陈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法两国君主立宪制结局的不同原因》

材料二   1871年建立起来的总意志帝国是普鲁士首相伴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的产物,是普鲁士强叔政治的结果在意态帝国中,以皇帝为首的容克贵族居于领导地位,资产阶级则从“参与”的意又上加入了统沿阶烦的行列,帝国在建立之初虽然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但立完为虚,君主是实。1871年修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有任免国家官史之权,有法律的创制叔是帝国武装力量的统帅,决定帝国的对外政策;以帝国的名义宣战、拂和,与外国缔结同盟和签订条约委派驻外使节。帝国宰相是全帝国唯一的大臣,其领导下的内网主持着帝国政府的运转。由于宰相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因而只对皇帝而非议会负责;而由宰相任命的国家各部门的负责人则对宰相负责。从立法机构有关权力的规定中,可以看出德意志帝国政治生活中的专制主义色彩。

——摘编自邢来顺《略论德意志帝国政治架构的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英国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意志帝国专制色彩形成的历史原因。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的政治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 伯利克里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材料四 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内容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与古代希腊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分别说明其特点。
(2)近代的民主制度首先在西方确立,依据材料三、材料四英国与法国在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过程中颁布了什么重要文献?
(3)上述材料揭示的政治制度有何本质区别?
7 . 古往今来,各地区各民族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里提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共同体。”……我以为《中庸》里边“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十二个字是最能表现出我们民族形成的情形”,……最早提出了汉民族秦汉形成说。
——吕思勉《中国民族演进史》
材料二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的改变。
——《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三 ……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是指与生产力不断提高相适应的各民族、各地区交换、交往的增长,闭塞和隔绝状态的突破,文化的扩散和汇合。
——舒小昀《边缘与中心的变动:英国现代化模式探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汉民族秦汉形成说。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4—19世纪上半期西方各民族怎样实现了“人心的改变”和“政治制度的改变”。
(3)归纳材料三的观点,并以19、20世纪的史实加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