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美法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英国的君主自此失去了它的专制色彩……然而英国统治阶级需要君主制和王室,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变成能够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国家工具,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这种设想。……以议会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便逐步形成。英国资产阶级创造了一种既符合国情又实用有效的统治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

——摘编自刘杰《论英国宪政模式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制定是将欧洲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发扬光大。

——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摘编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君主权力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宪法将哪些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的含义,并说明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代议制民主将公民权简化为投票权,而这既难以解决多元社会内部矛盾,也难以避免由公民信息资源的不对等而导致的公共事务参与机制的不平等,进而导致公民的政治冷漠和政治疏离感。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西方开始对协商民主进行探讨。而中国协商民主发展的根本动力与西方明显不同,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西方国家协商民主充分体现自由、平等的精神,倡导个性解放和人的价值;但这种价值观忽视集体利益或者公共利益。中国协商民主的目的是实现人民政治参与和当家作主的统一,构建中国稳定的社会秩序与和谐的社会关系。西方协商民主的制度形式普遍存在于实行多党制或者两党制的国家中,它是协调政党与政党之间以及政党内部利益与矛盾的重要方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党派之间实行民主协商的制度性安排,它强调党派之间的协商与共存,与协商民主理论要求更具内在的契合性。

——摘编自杨生利《协商民主与中国乡村治理的路径探析》

材料二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主张公民在协商讨论的过程中,通过讨论、对话、争辩和审议等形式,提出各种相关信息或者理由,说服他人,或者在讨论的过程中改变自己的价值偏好。这种协商民主是公民通过参与公共决策的讨论,行使政治权利,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从而赋予立法和决策以政治合法性的一种程序、制度和模式。合法性同样也是中国协商民主发展的目标之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协商民主的兴起源于其国情多样性,这表现在文化上、民族上、社会分歧上、利益诉求上的多样性等。从社会结构看,中国的社会结构正由单一性的同质化社会结构向多元的异质化社会结构转变,社会分层现象明显,社会主体和利益结构复杂多样,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各不相同。

——摘编自陈剩勇《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中西方协商民主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协商民主的历史作用。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的主权,但并没有解决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关系问题。行政与立法其实处在一种双头状态下,双方各行其是,缺乏配合的机制。到安妮女王时,议会把内阁置于自己的控制下,规定任何人出任国王的大臣,都必须先成为下议员。同时内阁意见必须统一,由此就逐步发展成内阁的集体责任制,内阁作为整体对议会负责。当内阁向议会负责的原则确立后,政府要么服从议会,要么下台。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总的说来,美国的民主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种综合是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学者们一般以“三大妥协”来概括费城制宪会议,这就是大州与小州就国会代表权达成的妥协,北部与南部就税收和代表权上如何计算奴隶人数达成的妥协,以及北部与南部就管理对外贸易和征税达成的妥协。制宪会议上意义重大的妥协还有不少,至少应包括两院制和总统选举法等问题上的妥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封建专制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摘编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关系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民主政治“三大妥协”的意义。
(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和法国民主道路的不同点并分析两者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
2022-11-20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89年8月26日,制宪会议上通过了宪法的序言,这就是著名的《人权宣言》。宣言在法国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宣言中说: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始终是自由和平等的;每个人都天然拥有不可剥夺的自由权、财产权:公众的意志由法律体现……这个宣言将启蒙运动中的思想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下来。宣言的发布,打击了封建专制制度,激发了群众的革命斗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二战后,黑人民权运动风起云涌。1964年“民权法案”规定黑人可以与白人一样享用旅馆、饭店、娱乐休息场所和其他公用设施;取消学校的种族隔离;保护黑人的选举权:给黑人以平等的就业机会。1965年的“民权法案”要求给全部美国人以实际的选举权。1968年通过的《开放住房法》规定在出售或租赏住房时不得有种族歧视行为。

        -------摘编自王伟《“民权法案”对黑人民权运动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人权宣言》和美国“民权法案”体现的共同原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民权法案”出台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022-06-0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4年法国犹太裔军官德雷福斯被认为是德国间谍,被诬陷犯有叛国罪,被革职并处终身流放。1897年,法国文坛领袖左拉在《费加罗报》上发表文章要求重审此案。次年,左拉还写了一封致总统的公开信,并发表在《震旦报》上,该报主编乔治·克里孟梭给公开信冠上了“我控诉!”的通栏标题。公开信发表后,《震旦报》连续刊登“抗议”并征求签名支持,得到了越来越多民众的签名响应,他们大多是大学里的师生或持有高等教育文凭的学者,此外还有作家、艺术家、建筑师、律师、医生等。当克里孟梭写出“来自各个地方的所有知识分子为了一种理念而汇集在一起”这句话的时候,法国知识分子自此“诞生”。他们走出各自的专业领域,利用自己的声望,从全人类共同奉行的一些价值信条出发,以各种方式全面“介入”社会政治生活,批判社会的不合理现象。他们以强烈的公共关怀和显著的独立人格著称于世,被世界各国的知识分子奉为楷模。

——摘编自吕一民、朱晓罕《法国知识分子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法国知识分子诞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作为知识分子应该具备的素养。
2023-11-19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美、德民主化道路

美国

德国

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标志美国独立;
1783年,英美签订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制宪会议制定和通过《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789年,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
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向丹麦发动战争,即第一次王朝战争;
1866年,普鲁士对奥地利开战,即第二次王朝战争;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即第三次王朝战争;
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称帝,宣告德意志帝国成立,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摘编自乔明顺《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关于西方近代化特征有不同的看法。第一,近代化是一种革命进程。现代性与传统的尖锐冲突,现代性对传统的破坏将贯穿近代化的全过程。……第三,近代化是一种系统进程。都市化、工业化、世俗化、民主化、教育以及传播媒介的参与等,并不是零乱、偶然地发生的,某一因素的变化总会影响到另外一些因素的变化。第四,近代化是一个全球过程。它在空间上始于西欧,后来扩展到全球。……第九,近代化是一个进步的过程。近代化所带来的创伤是多方面的和深远的,但在长期发展中,近代化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摘编自[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美国和德国是如何确立政治近代化道路的。
(2)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对材料二中“近代化是一种革命进程”这一看法加以说明。(从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方面答)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际学术界通常认为,德意志帝国宪法是君主制和民主制的混合物,也是在中央集权和联邦分权之间寻求平衡的妥协产物。一些学者对其有不同态度,如德国历史学家汉斯-乌尔里希·韦勒认为,德意志帝国宪法主要是“由普鲁士霸权、联邦制的帝国联盟、旧的集权体制和现代选举法等构成的混合体”。它不是君主立宪制,而是“一种独裁的、半专制主义的虚假的立宪主义”。相反,德国宪法学家恩特斯·R·胡贝尔则认为,1871年宪法是“德国宪法问题的合适的解决之道”。

——摘编自沈辰成《德意志帝国宪法:富有特色的立宪议会制度》

材料二   1875年宪法确定了共和国的制度,虽然这是一个“连自己名称几乎都不敢宣布的不光彩的共和国”。但它终于站了起来。共和政体的确立,当然是因为当时保皇派力量分裂,共和派加强了自己的地位,更主要的是因为绝大多数工人、小资产阶级和农民已经憎恶了君主制度,而这正是法国大革命带来的一个贡献。在此以后,法国虽仍相继出现了两次君主复辟运动,但都宣告失败。

——游盛华《从1875年宪法看第三共和国政治生活》

材料三   明治二十一年(1888)四月,新设了枢密院。宪法草案的审议工作就在枢密院秘密进行,明治二十二年(1889)二月结束,择同月十一日纪元节,颁布了宪法、皇室典范及附属各法令。颁布宪法时全都欢腾,举国庆贺;但实际上大多数人并不知宪法为何物。即使对此表示关心的人,事前也全然不知道它的内容,大家只是对盼望已久的宪法,终于发布了这件事本身表示庆祝而已。

——【日】坂本太郎《日本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德国两位学者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不同认识,并结合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分别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75年法国宪法能够确立共和政体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明治政府宪法制定及颁布的特点。
2023-07-09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市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省制形成于魏晋南北朝,确定于隋朝,完善于唐朝。隋朝三省职责分工和运行机制并没有明确,而职责明确、运行协调的三省体制,是在唐朝才得以形成的。唐朝在中央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负责草拟有关军国大事的诏旨;门下省是审署下达机构,有封驳之权,负责审查中书省起草的诏旨,如认为不当,可以驳回,此外,尚书省等各官署送呈的奏章,也由门下省先行审议驳正,门下省将审核意见提供给皇帝参考;尚书省主掌行政事务,负责执行政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全国各项政务。唐朝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门下省的长官侍中和尚书省的长官尚书令都是宰相,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摘编自赵士祥《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结构与特点的探讨》

材料二   独立战争后,各州从维护本州统治集团的利益出发,使得原来的邦联政府名存实亡、濒于瓦解,同时,以英国为首的国外列强对美国的独立耿耿于怀、虎视眈眈。美国宪政的奠基者们开始把孟德斯鸠的理论进一步系统化和美国化,确立了分权制衡的原则。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召开之际,富足的资产阶级之间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是,当1786~1787年的谢斯起义威胁着他们的基本利益的时候,这种集团间的差异就被共识所取代了。美国宪法规定国会掌握立法权,不受行政机关的干预,同时对总统具有弹劾权。行政权由总统行使,由选民选举产生,只对选民负责,可以对国会通过的法案行使否决权。司法权由联邦最高法院以及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来行使,最高法院有终审权,联邦法院的法官均由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进行任命,法官只要忠于职守,可以终身任职,非经国会弹劾不能被免职。同时,规定任何一个机关的官员不得在任职期间担任另一机关的职务。

——摘编自魏海群《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分权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确立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唐代分权制与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主要不同。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的中央机构,临摹了唐代的框架,虽有三省,但已名存实亡,取而代之的是“二府三司”的中央行政中枢体制,即中书门下掌行政事务,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中枢与枢密院持文武两柄,号“二府”。“二府三司”各有分工、相对独立,惟皇命是从,理论上互不统属。此外还设有台谏系统,“台谏"乃御史台和谏院的合称,谏官事权重大,设立初期可“纠绳天子”,随着台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官制改革,取消了“纠绳天子之权”,台谏转而“规谏宰相违失”。在高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下,中央机构难以长期保持这种分权制衡的状态,积贫积弱的局面也随之产生。

——摘编自李艳《宋代中枢机构的构成及其制约机制》

材料二   孟德斯鸠最早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原则,这一思想原则以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为核心,三权互相独立而又互相监督,美国的政治分权就是这一思想的成功典范。

美国国内政治局势已为接受新型的分权思想做好了准备,加之作为曾经被殖民的美洲人,民众渴望更多的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因为可以说分权原则在美国的发展是一种必然。在这种分权原则下,立法、行政、司法三机构无权力中心,不存在最高国家权力机构。该原则是一个国家的权力的划分形式,一个国家的权力在谁手中、如何行使,决定一个国家内部的安定团结与发展,决定一个国家整体的发展方向,这种制约与平衡也为更多国家所认同。

——摘编自吕艳《美国政治中分权原则的再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中枢权力制衡机制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采取三权分立原则的原因,并分析宋代分权和美国中央权力制衡机制的主要不同。
2022-09-0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末,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分裂危机,在社会、政治不同层面上均出现国民分裂为相互对峙的“两个法国”的现象。第三共和国政府致力于改革国民教育,希望将学校建设成为法兰西民族统一的熔炉,相继出台世俗化教育、统一学校教育、修订教学大纲等教育改革举措,践行从“一个祖国”“一个共和国”到“一个民族”逐层递进的教育理念,将爱国主义和共和主义思想教育融入民族统一思想教育之中,推动民族整合与国家整合同步进行,从而为现代法兰西民族共同体和民族国家的构建与巩固奠定了历史文化和社会政治基础。

——摘编自曾晓阳《论19世纪末法国促进民族统一的教育举措》

材料二1927年后,中国革命势力进入赣南后发现,民众对宗族的认同度很高,对阶级、阶级斗争概念的认识程度则很低,这不利于动员民众加入“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斗争中。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为了在民众中建立起对革命的认同,苏维埃政府先是掌握学校的监管权,然后选择、组织契合革命所需的教育内容。去除民众宗族观念、在民众中建构起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革命意识形态是苏维埃教育的理想。但革命教育的理想遭遇了国共战争环境一系列现实因素的制约,在多种因素的合力作用下,革命教育尽管产生了一定的成效,但未能真正内化为民众的认同。正因为如此,在新中国建立后的土改运动中,通过划分阶级来建构新政权的意识形态仍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摘编自李国强《中央苏区教育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法国推进民族教育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法教育变革的不同点,并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