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美法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停止任何法律效力;1701年议会又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把原先属于国王的任免法官的权力转到各部大臣的身上。罗伯特·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内阁首相,他的政策在下议院失去多数的信任而被迫辞职,从而开创了一个先例:凡内阁失去下议院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各自拥有什么权力?结合所学对这一制度进行简单评价。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什么政体?图中体现了美国政体的什么特点?(1分)总统、国会、联邦法院各自拥有什么权力?      
(3)据材料三概括近代英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历程。    
(4)材料一和材料二、三中都体现了对权力的分割,结合所学谈谈它们实质上的不同。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革命之所以“光荣”,就在于它完成了1640年以后未能完成的任务,只不过使用了另一种手段。……尽管英国以后的政治历程仍然是曲折的,但正是“光荣革命”把英国引进了现代社会。

——齐世荣、钱乘旦、张宏毅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材料二   战争失败后,君主专制主义者在是否设单一候选人的问题上没能达成一致。争吵使得那些支持共和政体的人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势力。1875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可谓应时而生:这是一个有着强大的立法机构的自由主义国家,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

——(美)菲利普·J·阿德勒、兰德尔·L·波韦尔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1871年宪法是一部照顾各种势力利益的妥协性宪法,是在考虑各邦原统治者利益、资产阶级自由派关于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要求以及普鲁士的霸权等三个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该宪法有关行政机构的设置、政治体制的架构等,皆可从以上三大因素中找到根据。

——齐世荣、钱乘旦、张宏毅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光荣革命”使用的“另一种手段”是什么,它怎样把英国“引进了现代社会”。
(2)据材料二,说明普法战争对法国政体的演进所产生的影响。结合法国1875年宪法的内容,说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的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德国1871年宪法为什么要体现“普鲁士的霸权”?它怎样体现了“普鲁士的霸权”?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过程和形式所体现的基本特征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帝王在反腐倡廉方面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主要表现在:加强封道德伦理教化,以严刑酷法惩治贪官污吏,建立御史制度监控官员行为,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但是,中国古代受对建专制制度和人治的限制,严刑酷法惩治贪官只是事后治表,建道德伦理教化也只是治标不治本,这说明中国古代尚未找到遏制和铲除腐败的治本之路。

——周树志《中国古代反腐倡廉研究》

材料二健全法律和习法体系是防止腐败的重要制度保障。国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与抑制腐败密切相关的法律,比如禁止公司由联邦公职人员捐款的法津(1907年),竞选经费公开法(1910年)、联邦反腐败行为法(1925年)等。对腐败行为的制约,更离不开监督执行

这些法律规章的独立机构,20世纪以来,近80%的公共腐败案件由联邦检察机构提出诉讼。势均力敌的党派之间出现利益冲突并形成的相互制衡与监督,客观上成为抑制腐败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故称为“第四权力”的新闻媒体在美国反腐败斗争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核编自张宇燕、富景筠《美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帝王反腐倡廉的措施以及中国古代不能遏制腐败的根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分权与制衡的角度出发,说明美国遏制腐败的方法。

(3)综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目前中国反腐倡廉的建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二此时的法国已经落后于英国……资产阶级处于绝对君主制的控制之下,国王没有给他们真正的自由去发展生产……因此,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显得日益突出……

如此艰难岁月,再加上启蒙思想家……使人民日益觉醒。而此时,整个欧洲、美洲都是一幅风起云涌的大时代画卷,北美殖民地人民狂吼着自由,取得了自己的独立,对此行动大加支持的法国也深受影响。一个积累民主精神、迸发时代激情的时代深深将法国卷入其中。在内外冲击下,法国革命已然蓄势待发。

——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法国》解说词

材料三世界上有2000多个民族,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们的社会历史文化不同,它们的发展水平不同,实现民主的形式和途径也是不相同的。这种文化的多样性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民主制度同任何真理一样,都要接受实践的检验,任何国家和地区,民主制度的状况、优劣,都要以实践为检验标准。

——温家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政治领域的现代化的含义。英国是怎样迈出第一步的?对英国社会经济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2)结合材料二,分析“法国革命已然蓄势待发”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最终选择的政体形式与英国有何不同。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政治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时期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的监察网络。洪武年间曾制定了《 宪纲》 四十条,后经宣宗、英宗两朝的修订,更为详细。正统四年(1439年),正式制定颁布的《宪纲条例》时监察官的地位、职权、选用、监察对象以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可谓是事无巨细,使其成为一部“所定宪例甚备”的监察法规。
据统计,明朝监察官员的总人数浮动在200~300人之间,这还不包括诸如巡抚、巡按和总督之类的监察官员人数。明朝监察官的职权更加广泛。明朝一改其他朝代所提倡的“风闻奏事”的制度,明令不允许“风闻奏事”,凡议论之事必须有理有据,不得捕风捉影、妄加揣测。

——摘编自郑永兰、梁润《浅析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 西方公务员制度的起源受到了中国科举考试制度的影响,科举制“在形式上是特别现代的、和平的和官僚体制化的代表”(韦伯语),麦杜思在《中国札记》中就强烈呼吁建立向全体巨民开放的竞争性考试制度,直到19世纪晚期,英国现代公务员制度正式确立。在其影响下,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彭德尔顿法案》,在法律上废除了政党分赃制,把自由竞争机制引入到了政府官员的选拔和录用,体现了功绩制、政治中立和对公民负责的核心价值和精神,从而奠定了美国公务员制度的基础。

——摘编自《西方公务员制度的起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美公务员制度建立的原因及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官员任用制度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材料二 ①凡是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②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③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④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材料三 1796年9月17日,华盛顿发表告别词,表示坚决不再出任下届总统,从而开创了美国历史上摒弃终身、总统至多连任两届的先例。
材料四 这一年(1796年),中国的乾隆皇帝传位于嘉庆,自己整整做了61年皇帝。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什么特点?根据材料三、材料四以及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总统与中国皇帝产生的方式有何不同?
(2)从材料二中看出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在这种体制之下英国国王的地位如何?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英国与美国政治体制上的不同。
2016-12-13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西上饶县中学高一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三
第十五条   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并享有皇帝的尊称,是国家的元首……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材料四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全新的政体”指的是什么?指出英国有哪些政治制度“已为世人所公认”,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实现政治制度“有衡”的?
(3)根据材料三说明德国政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皇帝与英国国王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力差异。
(4)结合材料四,分析社会主义新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并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2016-12-12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8 . 某班同学在历史课上开展以“古代、近代中西政治文明”为主题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问题一:中国古代的政体与选官制度
材料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天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
(2)材料二中的“这两种制度”各是什么?
探究问题二:英美民主政治的评价
下表是某中学在“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两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得出的结论。
组别
材料
结论
英国组
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制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
——《欧洲文化史》
《权利法案》的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成为一个民主国家。
——《全球通史》
17世纪后期~19世纪上半期,英国民主化的趋势不断发展。
美国组
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中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
——H.科特《欧洲的美国精神》
美国通过革命建立起的民主政体,是世界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最具有进步意义的制度之一。

请回答:
(3)有同学认为,英国组的材料不足以得出最后的结论。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补充相关的史实。指出美国组材料中关于“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民主政治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的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建设的看法。
2016-12-12更新 | 3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明代的君巨冲突中,“礼”被抗争之臣反复提及,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礼”与“理”二者相通,士大夫据“礼”成“理”,持守理在君上的政治价值观,理在君上观的背后支撑是天下为公观、法祖观与君德观,这三种观念在传统政治文化中具有接近公理的地位。在士大夫观念中,已将顺从与匡救并举当作理想的臣道,并不以服从君主为是。明代士大夫虽因官职不同,具体的政治诉求不同,但就朝廷公共权力的分配这一角度看去,都指向反对皇权专制极端化。主张君臣分职、共治天下。

——摘编自李佳《论明代的君巨冲突》

材料二 1837年,维多利亚继承了王位。首相墨尔本把女王寝宫中的侍官换成清一色的辉格党贵妇,诱使维多利亚在政治上采取了自由党立场。1839年墨尔本政府在下院多次遭到保守党批评,在围绕政府重要决策投票时,内阁仅获5票多数,墨尔本决定辞职并劝女王及时任命保守党(由托利党演变而来)领袖皮尔任内阁首相。不料皮尔得寸进尺,非要她遣散宫廷中的辉格党贵妇才会出面组阁。女王愤然回绝,皮尔拒不组阁。女王丈夫阿尔贝特告诫她:身为立宪君主,面对党争应持不偏不倚的超脱态度;尽量任用能在下院获得多数的人为首相。于是,女王邀请皮尔组阁,历时两年的“寝宫危机”以维多利亚的让步落下帷幕。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虚君制的逐步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君臣冲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英国政治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君主权力的认识。

10 . 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欧美三大国的历史文献:代议制又称为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代议制最早在英国产生,以后就被欧洲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效法。

材料一国会可用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的总统、副总统提出弹劾……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批准,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金钱,超越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材料三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请回答:

(1)上述三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分别确立了哪几种政体?

(2)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方面谈谈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何不同点?

(3)以美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哪些基本特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