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美法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伯里克利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四 美国人在制宪会议上心里很纠结:一方面,心理上对政府权力不信任;另一方面,现实中又有集权的需要。如何加强政府的权力、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同时又不至于侵犯到个人的权利自由呢?

——《西方代议制中“权利的制约和平衡”原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2)说明材料二中“民主”的含义。根据伯利克里的说法,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特征。
(3)材料一中所说的“一种完美的政治设计”应指英国的什么政治体制?
(4)美国人是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的?核心特征是什么?
(5)以上材料反映出政治制度发展怎样的趋势?
2016-11-27更新 | 5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近代以来工业化进程促进了城市专业化的发展与家庭关系的演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64年,曼彻斯特的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1769年,曼彻斯特的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并取得专利权。
18世纪80年代英国第一家棉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诞生,加工来自亚洲、美洲等地的棉花。
1775年,阿克莱特申请到梳棉机、曲柄梳棉机、粗纺机和进料器的发明专利。
1789年,曼彻斯特纺织厂开始装备蒸汽机。
1830年,建成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
1830年,曼彻斯特的棉纺织厂达99家,拥有全国棉纺织工业的四分之一。
1853年,曼彻斯特由“镇”改“市”。
1853年,曼彻斯特人口为37万,1888年达到50万。
1887年,曼彻斯特开凿通海运河,1894年通航,运河长58公里。
——据钱乘旦等著《英国通史》整理
材料二 (18世纪)工业革命纺织机的出现,为劳动妇女提供了走出家庭的机会,中产阶级妇女也逐渐走近变化中的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各国妇女运动的兴起,英国妇女在1928年也获得了与男子同样的选举权。……家庭内部妻子对丈夫,孩子对父亲的经济依赖减弱。父亲由此失去了支撑他对于户内成员权威的强大的支柱。……维系家庭的主要纽带不再是经济而是男女之间的感情。在核心家庭中,“爱情已从家庭关系的外沿变成它的首要的正当的核心”。……相对于前工业化时代因经济关系,或为生存而组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19世纪英国曼彻斯特发生的变化,分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家庭关系的进步之处,分析英国妇女地位变化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2016-11-27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山东实验中学高三上第三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卷
3 .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只要有人被认为独揽一切,握有全部立法和执行的权力,……人民的损失或不幸就无法得到救济或解决”。“立法权是最高权力,其他一切权力必须处于从属地位”。“谁握有立法权或最高权力,谁就应该向全国公布法律,而不是以临时的命令实现统治。”
——[英]洛克《政府论》(1690)
(1)概括材料中洛克的主张,并结合所学指出光荣革命后至18世纪初英国哪些法律性文件体现了上述主张。
(2)结合所学分析英国政治体制的建立对英国乃至世界的影响。
4 . 欧美资本主义的创新与实践,对近代世界进程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权利法案》: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该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并须出席的参议员中三分之二的人赞成;国会可以制定法律,酌情把这些下级官员的任命权,授予总统本人,或授予法院,或授予各部部长。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议会两院任何一院的议员不得因他在执行职务时发表意见或投票表决而被控诉或被追究……两院任何一院的议员在开会期间,非得其所属议院的准许,不得因刑事或轻罪,被控或逮捕……。
材料二 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指出,首先实现了资本主义发展起来的国家,“具有向世界其他地方伸展的趋势——这就使整个世界成为一个统一体”。
——摘自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现代经济的增长:发现和反映》
材料三 英国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在《帝国》中说:“如果不是英国人的统治扩张到世界各个角落,我们很难相信,自由资本主义的框架会在全球如此多的不同经济体内成功地建立起来。他认为,英语“也许是过去三百年中最重要的一项出口。今天有三点五亿人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约四点五亿人以英语为第二语言。也就是说,地球上大约七个人中就有一人会说英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法律条款制定的理论依据。概括这些法律条款在英、法、美能够贯彻和实施的共同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西蒙·库兹涅茨的主张,并指出这一主张的局限性。
(3)对材料三中尼尔·弗格森的观点加以评述。
2016-11-2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山东泰安高三下期二轮复习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5 .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自阎照祥《英国史》
材料二 《联邦宪法》(指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
——马克壶《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在谈到1787年宪法时说:“一个向上帝要求赋予自由的民族,没有迈出同时给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是不应该的。”
材料四   人大:第一、二、三、四、五届召开的时间分别是1954年、1959年、1964年、1975年、1978年。1978年起每五年一届,至现在已召开第十一届。
政协:第一、二、三、四、五届召开的时间分别是1949年、1954年、1959年、1964年、1978年。1978年起每五年一届,至现在已召开第十一届。
——根据中国网资料整理
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以后又通过四个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选举权改革的趋势?这体现了英国政治民主化道路的怎样特点?
(2)材料二、三是如何看待1787年宪法的? 结合所学阐明其依据。
(3)依据材料四概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并指出该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
2016-11-27更新 | 2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山东乳山市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明时期社会流动频繁,是一个“善变”的社会。嘉靖年间的一位给事中凭借他在做官的具体观察,分析了其中的缘由。他说:“大约豪宦连田阡陌,其势力足为奸欺,而齐民困于征求,顾视田地为陷阱,是以富者缩资而趋末,贫者货产而僦庸”。

随着社会力量发生新的分化,传统的四民之说已经无法规范社会大发展下社会各阶层力量的新变化。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明人姚旅才重新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所谓的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分别为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奕师、驵侩、驾长、舁夫、篦头、修脚、修养、倡家、小唱、优人、杂剧、响马贼。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从“四民”或“六民”向“二十四民”的转化,显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明代社会大流动的一种结局。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社会流动性初探》

材料二   英国在16—18世纪是一个社会流动尤其显著的社会。这一时期社会流动节奏之快是空前绝后的。这种频繁社会流动的一个主要表现是贵族构成发生变化。在传统贵族因为自然原因人数减少时,都铎国王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发展,有限的任命贵族,使贵族人数总量基本不变。伊丽莎白统治时期,一共任命了18人,虽然贵族的总数基本不变,但是贵族构成却发生了变化。伊丽莎白任命的18名贵族中,只有两人是老贵族家庭或皇室亲属,绝大部分贵族都是新贵族。他们由非贵族阶层跻身贵族阶层,甚至一跃而成贵族。迈克尔·波尔是商人赫尔之子,后成为理查二世的国务大臣,卜托马斯·克伦威尔出身寒门,是制衣匠的儿子,成为埃塞克斯伯爵,进入国家政务管理层,任国王的掌玺大臣。威廉·彼得爵士出生于德文郡一个偏远乡村里,是一个约曼(扈从)家庭的幼子,后来成为亨利八世和爱德华六世、玛丽女王统治时期的国务大臣。他以出任国家政府官员获得的财富为基础,在家乡大量购买庄园,成为名副其实的贵族。

——摘编自刘贵华《近代早期英国的大学教育与社会流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引起明代社会流动频繁的原因。
(2)根据材料指出,晚明社会与近代早期英国社会的流动特点的主要区别。根据材料,指出社会流动对中英两国产生的相同影响。
2016-11-27更新 | 598次组卷 | 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215年,英王约輪同贵族代表签订《大宪章》,规定国王征税必须同贵族会议商 量;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 保护权、流放。167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人身保护法》,规定没有法庭的逮捕令,不得拘役和羁押任何 人;被逮捕的臣民及其亲友均可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状。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准许,国王不得征税;向国王请愿是 臣民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干涉;议员在议会中的演说、辩论及议事是自由的。
(1) 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人权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共同设立政府,政府之正当权力,来自被治理者的同意。 而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有损于此目的,人民就有权予以变更或废除,并建立新政府。新政府所 依据的原则和用以组织其权利的方式,必须使人民认为只有如此才最能臻于安全和幸福。
-—《独立室言》
(2) 为了建立和巩固人们共同的政府,18世纪的北美人民做出了怎样的努力?
2016-11-27更新 | 3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8 . 住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2)近代史上,西方各国逐步建立起了代议制民主制度。因国情差异,各斩政治制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试指出英、美两国代议制民主的不同形式,并概括两种不同形式各自的特点。
材料二:俞可平在《人民至上——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文中指出:“新中国60年民主攻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成就说明“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有哪些?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文本     选举村级委员会
(4)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哪些特点。
2016-12-07更新 | 6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山东省聊城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9 . 近年来,福利制度建设成为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以前,英国穷人的救济问题多是通过基督教会、个人慈善捐款等方式解决。国家并没有将其视为自己的责任。相反,视贫困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经常制定惩治流浪者(大多是失地的农民)的血腥法律,并引起农民的强烈反抗。这种情况下,为稳定社会秩序,1601年都铎王朝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把贫民区分为三种。

(1)强壮有力而不愿工作的。

(2)老弱残疾而不能工作的。

(3)不幸而找不到工作的。

第一种贫民不能得到任何救济,他们要接受强制劳动,对拒绝工作的人则要被关入惩戒所,为酷刑所惩罚甚至被处死。第二种无劳动能力的贫民可以得到救济,对第三种不幸而找不到工作的人规定济贫官有帮助其找到工作的义务。

——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材料二 西方经济学家一般认为,“公平”是指社会成员收入的均等化,“效率”是指资源的有效配置。进入20世纪70年代,沉重的福利负担,降低了经济发展速度,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巨大的经济效益在福利制度下消失得无影无踪。……福利机制作为社会再分配的形式,其直接目标有时并不是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而是达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平衡。而这种不顾效率的平衡,在有些条件下则成为阻碍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羁绊。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起民众的抗议怒潮,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

——林苏等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述评》


(1)依据材料一,分析指出英国福利制度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方福利制度造成的问题。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远?
10 . 妇女地位提高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吉利之俗,男女婚配,皆自择定,然后告父母。至婚配之日,耶稣教师诫以善言,为之祈福。男以戒指约於女指,亲宾送之入房,欢宴而散。其俗男女皆分父母之产,男不得娶妾,犯者流之七年。
——《瀛环志略》
(1)   依据材料一,概括英国的婚姻观念,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   1916年,北京中国银行最先使用女子司账,一时被称为“银行界之破天荒,妇女界之新事业”。1918年4月,上海曹某的理发店首次雇佣了二三十名女理发师。进入20世纪20年代,一些大城市的医疗、银行、商店、文艺、电讯等部门均有女职员出现。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新中国的成立为妇女参政事业建立了优越的制度,《共同纲领》中首先订明妇女在政治上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权利。1953年公布的《选举法》规定“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再次重申了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对比材料二,指出材料三中妇女地位的提高出现什么新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妇女地位的变化折射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2016-11-21更新 | 7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山东省曲阜崇德高考补习学校高三阶段测试(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