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近代美国和德国所确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不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宪法的缔造者们真正有分歧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在多大程度上把各州权力融入联邦权力,以及他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如果国民按人数或按选区选举,人口较少的州必定完全受到压制。如果是按州而不是按人数选举代表,则永不能获致必要的联合,旧邦联的所有弊端将永远保留下去。

——摘编自[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

材料二 美国议会民主制的最大特点……在于地方分权,并且在其分权的幌子下又隐藏着集权的本质,即通过相互制衡把权力集中在最高权力机关中的大多数人手中。但宪法第五条规定,若两院议员2/3多数认为必要,或2/3以上的州议会提出请求,可提出对联邦宪法的修正案,经适当方式批准后即可生效,又赋予宪法必要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从而增加了联邦宪法的生命力。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三 帝国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命议会主席、召开和解散联邦议会。帝国议会按照普遍的、直接的、秘密的选举制选出。然而,它未能组成代议制的政府,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因为一切法律和其他决议都必须取得联邦议会和皇帝的同意方能生效。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宪法的缔造者们”想要解决什么问题?结合1787年宪法的内容,指出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2)美国议会民主制开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新模式。据材料二,归纳美国议会民主制的特点。
(3)据材料三,概述德国代议制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4)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近代美、德代议制的不同特征有何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60年代,沙皇政府一般是以官方订货方式来刺激工业生产,对与铁路修筑以及机车制造有关的工业和企业的订货价格往往高于市场上的价格;成立有工商业者参加的工业会议和商业会议,讨论工业、商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办技术学校,培养技术人员;出版有关杂志,以交流生产经验。为保证俄国铁路、重工业的发展,1868年沙皇政府准许免税进口冶金、机械制造、钢轨工业所需要的生铁、熟铁和一部分机器。随后,当外国商品大量涌入,影响本国生产发展时,沙皇政府便应本国企业主的要求,实行了巩固关税壁垒的措施。1868—1891年,生铁关税增加9倍,钢轨关税增加3倍半。高额关税还涉及绝大部分工业品,沙皇政府在1861年改革后相当注意引进西方先进国家的机器设备、重要工业原料和新技术。改革前50年,俄国进口的工具和机器总计为83974件,“木犁与链枷、水磨与手织机的俄国,开始迅速地变为铁犁与脱谷机、蒸汽磨与蒸汽织机的俄国”。

——摘编自张桂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再思考》


(1)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60年代俄国经济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60年代俄国经济改革的影响。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围绕农奴制的废除问题,俄国各派提出了不同的方案。西方派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但不赞成采取革命的方式消灭他们,而是主张通过渐进的改革,废除农奴制,建立西欧式的君主立宪制,以实现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化。斯拉夫派反对走西方工业化的道路,认为西方国家因为资本主义工业化而变得腐朽,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存在就是西方社会的“溃汤病”。他们认为俄国发展的道路是独特的,主张在保留农村公社及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这样地主就会和农民在农村公社内和平共处,农民也不会反对沙皇政府。农村公社就给俄国带来社会安定及经济繁荣。车尔尼雪夫斯基是新的革命一代的代表,他认为只有农民革命才是农民获得解放的唯一途径,因而他对统治阶级不抱任何幻想。他积极宣传农民革命的思想:废除农奴制,必须先消灭专制制度。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依据材料,概括俄国三个政治派别的改革方案。
(2)结合俄国1861年改革的史实,说明上述三种方案的实施情况。
2021-10-0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外国语学校2015届高三3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俄历2月19日(公历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批准了改革法令。法令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农奴人身得到解放。他们可以自由处理个人和家庭事务。有权拥有动产和不动产,可以自由转换职业,从事工商业活动,并以自己的名字签订契约等。同时,农奴可赎取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农民有永久使用权(在法律上仍属地主的财产)。在订立赎地契约前,农民对地主仍有“暂时义务”,交租和服役依旧。赎金数额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实际上包括了人身自由的赎金。农民在禁地时一次先付赎金的20%-25%,其余由国家银行垫付。另外,为加强对农村统治和管理,在俄罗斯各州(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除外)保留了村社,政府把农民组织在村社中实行连环保。地主有权否定村社的决议,甚至把农民开除出村社。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861年产生了1905年。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改革的农奴制性质……使农民遭到了无限恶劣的和痛苦的折磨,但是它改变不了发展的方向,防止不了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

——摘编自《列宁全集》第二十卷《“农民革命”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列宁的结论?并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俄国近代化的特点。
2021-05-09更新 | 16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治维新伊始,日本天皇就提出了“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的强国目标,并被作为国家意志由日本政府坚决地贯彻执行。1872年2月,日本废除了兵部省,设置了海军省和陆军省,从而使日本海军完全独立。为加大对海军的资金投入,日本皇室、文武官员以及普通国民都积极捐钱、购买公债。随着马汉著作的问世,海权观进一步理论化,日本又陆续出现了一批海权论者。他们的特点是把“马汉海权观”与日本的实际相结合、把海洋战略研究与海军战术研究相结合,最终形成了日本传统的海权观及海洋战略。

——摘编自张景泉《日本的海权观及海洋战略初探》

材料二 中国创建近代海军时,封建社会已走到尽头,清王朝也由盛而衰,经历了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封建统治阶级只求保住发发可危的江山。中国海军没有建立近代的编制体制,也没有建立近代兵役制度。清政府在海军建设中一直实行临时招兵制度,其既难保证兵员数量,更难保证质量。中国海军所用战术基本上停留在被西方早已抛弃的“横队撞角”战术阶段,所进行的战术训练内容也仍是以阵法变换为主,战术训练和军事理论严重滞后。这是中国近代海军虽拥有与日本海军差不多的武器装备,其战斗力大大低于日本海军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毕啸《近代中日海军创建对比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日本发展海军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海军建设滞后的原因和结局。
6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赞普赤德祖赞年少继位,由祖母没禄氏辅政。为稳定局势,吐蕃于景龙元年(707年)向唐请婚。中宗封宗女为金城公主许嫁吐蕃。景龙三年吐蕃遣大臣赞咄赴长安迎亲。次年,唐朝命左卫大将军杨矩护送金城公主。金城公主带着数万段锦帛和大量的工匠入吐蕃……开元十九年(731年),唐应金城公主之请,赐《毛诗》《礼记》《春秋》等书。
——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中宗时吐蕃与唐和亲的主要原因,并从文明交流的角度分析金城公主入藏对吐蕃的影响?
材料二   1912年4月上海女子参政同志会等联合其他各省的妇女政治团体组成女子参政同盟会。宣布宗旨为:“普及女子之政治学识,养成女子之政治能力,期得国民完全参与政权。”此期,以吴木兰为会长的女子同盟会也宣布:“本会之设以民国促进共和,发达女权参预政事为宗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妇女为响应革命而做出了哪些探索?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日本国防妇人会成立于1932年,幕后支持者是陆军省,口号是“国防从厨房开始”,日本国防妇人会伴随日本侵略扩大化而急速发展起来。会员数一年后发展到10多万,两年后发展到60万,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发展到接近1000万人,成为一个规模极其庞大的妇女组织……靖国神社合祀的246万个亡灵中,有57000多是女性,她们大多是“大东亚圣战”中志愿为天皇捐躯的“昭和之烈女”。
——摘自《战时体制下的日本妇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妇女运动的特点。
材料四:

图1                                             图2
图1:1959年的水利工地上,“刘胡兰战斗连”的120个姐妹与壮小伙子摆开“拉石磙”擂台赛,大获全胜,在工地竖起一面光荣旗帜。
图2:被称为“大寨铁姑娘”的队员在开山造田。大寨是地处太行山腹地的一个小山村,在大寨人的辛勤劳动下,粮食亩产由不足百斤提高到了500斤,成为那个时代“伟大的创举”。1964年,在“农业学大寨”号召下,大寨成了万众瞩目的地方。大寨女书记郭凤莲和所有的大寨人一样无比欢欣鼓舞、干劲倍增。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两幅图片中女性与男性共同参加劳动的原因。从这一时期妇女积极参加生产劳动中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2019-01-30更新 | 5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山西临汾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四次四校联考历史卷

7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1)根据材料一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沙皇俄国“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所采取的措施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改变中国”过程中的作用。(要求:史论结合)

2017-04-18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下学期阶段性练习(4.11) 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8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纳贡办法,一律作废;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原有地方厅官或各乡各村就地征收之税目,亦一并按照土地价格征收之,但所征金额不得超过地税金额三分之一。……今后对于茶叶烟草等其他商品,均将逐步课征商品税,及至国家商品税岁入超过二百万元时,当按照商品税岁入之比例,于已实施改正之地区,逐步减低地税。
此次改正地税之事,举办非易。因土地情况之不同,改正亦有缓急难易之差别。……原有税法,于地税改正实施之前,继续有效。改正之后五年以内,土地价格因土地买卖而生增减,均按照最初核定之土地价格。
——明治六年《地税改正条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治时期地税改革的措施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时期地税改革的历史意义。
2016-12-12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山西太原高三模拟(三)文综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海开埠40年后的1882年,近代中国的第一家股份制公司一一上海轮船招商局,终于打破了外商对航运业的垄断。成立刚10年的轮船招商局已在海外设立了多家分支机构,年利润在160万两白银以上。但是,一个体制性难题渐露端倪。轮船招商局在创办之初就明确提出了“官督商办”的理念。“官督”是官督商办企业的成功之处,但同时也埋下了失败的伏线。其最大的问题是“所有制”问题,即“产权不明”,究竟是官府所有,还是民间所有?如果管理者按商场规则经营,则企业发展顺利;如果以官场逻辑行事,企业很快衰败。1910年冬天,旅居日本的梁启超冷眼静观时局,写下了(《敬告中国之谈实业者》一文,梁氏尖锐指出,中国是立法自立法,是违反自违反,上下恬然,不以为怪。
——摘编自雷颐《清末“国有”与“民营”的激斗》、央视《公司的力量》
材料二          1871年至1873年,岩仓具视使节团历时22个月,访问了欧美12个国家。随行的伊藤博文描述自己是“始惊、次醉、终狂”。明治政府设立工部省,相继建立诸多国营企业。福泽谕吉疾呼:“政府若为了富国,就认为可以做任何事情,与人民从事相同的寻常事业,甚至与人民竞争工商之成败,其弊极矣。”1884年,明治政府将当时日本最大的造船企业、几乎与招商局同期创办的长崎造船所,仅以1日元的象征价格“出售”给私营企业家岩崎弥太郎,这家企业后来发展为著名的三菱株式会社。1890年,国会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日本臣民,其所有权不受侵害。”1916年,《论语与算盘》一书出版,成为日本企业界的“圣经”。作者涩泽荣一从东方的儒学传统中为经商找到了高尚的动机,经商不仅同理想人格没有矛盾,而且还是实现理想人格的最佳途径。
——摘编自央视《公司的力量》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日工业化背景的相似之处及具体途径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解放、制度重构的角度概括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日工业化一败一成的原因
10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政府刚成立时,参与维新的功臣——多是些三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充满对欧美社会的美好憧憬,决心把西方的一切——从物质到精神到规范制度统统搬进日本,……正如伊藤博文在启程之初草拟《奉命使节要点》中所写:要把“超越我东洋”的“欧美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守产”等“开明之风,一概移入我国,使我国民迅速进步,达到同等化域”。

——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材料二   我理解由著名德国学者格奈斯特和施泰因所提倡的国家组织之梗要,我对其观点知之甚深,乃是可为帝国大厦奠定基础而不至减损天皇权威。回观国情,人人皆信乎英美法自由激进之论,视其为金玉良言,以至国家几被损毁。但我已有纠正之理由,报国正是此时,我深信实现此信念至为重要。

——伊藤博文(1882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治政府改革的目标。
(2)两则材料中伊藤博文对政治制度改革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在明治政府采取的举措中有何体现?对此加以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