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材料一   1871年,一支近百人的政府使节团从横滨港出发,前往欧美各国。使节团中包括49名明治高官,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政府官员总数的一半。为了支撑这次庞大的出行,成立刚刚三年的明治政府拿出了当年财政收入的2%。在一年零十个月的时间里,他们考察了欧美12个国家,写下了长达百卷的考察实记。日本的最高领导阶层最后用的是始惊、次醉、终狂三个词来概括这次使节团出访。



思考
(1)你认为“始惊”“次醉”“终狂”这三个词分别是什么含义?归国后,他们是怎样实践的?

材料二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内务省1881年《劝农局处务条例》

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思考
(2)依据材料,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3)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思考
(4)你认为图一中“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对当时的日本有何影响?
(5)图二示意图制作的依据是什么?对其应该如何评价?

材料四   (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思考
(6)根据材料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材料五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思考
(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
(8)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给我们哪些启示?
2019-10-14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学案: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圈地运动迫使大量农民进城,使得城中的流浪者大量增加,产生很多的社会问题。为此英国政府于1662年颁布了著名的“定居法”,其主要内容是将在异地特别是大城市居住的权利与财富联系起来。“在当地年房屋租金为10镑以下的外来人口”可以被遣返回原籍,而当时工人年收入大约5英镑。如拒绝返回,将被送入“济贫院”,接受强制劳动。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定居法引起了工人和越来越多的工业资本家的不满。到了20世纪初,在面对英国各地兴起罢工风潮、英国失业人口增加等这些棘手的社会问题时,定居法则只能起到火上浇油的效果。

——摘编自张绍忠《英国“户籍制度”缘何被取消》

材料二   1871年,日本政府颁布《户籍法》,一“户”指同住一地的家族全体成员。户主是家族之长,由嫡长子继承,可以凭借申报权掌握对整个家族成员人身的控制权。此后日本通过对《户籍法》的三次修订,逐步强化了户主权。一方面,这符合封建色彩浓厚的财阀集团、地主阶层的利益。另一方面,这继承了封建时代的武士道之“忠”和家族之“孝”,用家族制度来保证人民对天皇(以及天皇的政府和军队)的绝对服从。这使个人权利的伸张脱离了法制基石,最终在进入昭和时代后,日本极端国家主义思潮泛滥。

——摘编自王鹏飞《近代日本户籍制度的建立与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英国1662年“定居法”和日本1871年《户籍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阐述近代英国和日本户籍制度的相同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7~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一些国家相继确立,由于国情的不同,这些国家的政治制度体现了不同的特点。

材料一美国华盛顿纪念塔有一块来自中国的石碑。碑文取自清朝晚期徐继畲《瀛环志略》:“华盛顿,异人也,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材料二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美国政体形式及“创古今未有之局”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两国议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权力和地位。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

——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

材料三   穆罕默德·阿里说“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以魏源为代表的中国地主阶级改革派,对阿里改革评价很高。《海国图志》一书对埃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作了全面介绍,对阿里内政和对外扩张作了评述。

材料四   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并所学知识指出,俄国、日本、中国三国改革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2)中日两国改革的结局有何不同?这种不同的结局给两国自身历史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3)俄日改革有哪些相同特点?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影响?
(4)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阿里是如何“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的?
(5)据上述材料看,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
2020-01-20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0年高三1月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有何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材料1874年,板垣退助组成“立志社”,大力提倡“天赋人权”,主张“人民尽皆平等,无贵贱尊卑之别”。同时,呼吁为伸张人民的权利,必须建立民选议会,给人民以选举权,租税共议权,才是拯救国家之道。甲午战争爆发后板垣退助立即率领自由党转而积极支持政府的预算方案及对外战争,并在1895年发表了自由党与第二局伊藤内阁的合作宣言,板垣在第二年获得政府内务大臣的职位。中国学者如此评价板垣退助:“虽然有进步的政治思想,并能果断实践,但在对邻国关系上却坚持武士阶级的反动立场。”实际上,在板垣退助等近代日本改革者的眼中,民权与国权是对立的统一体,对内争取民权,对外争取国权,两者相辅相成。

——摘编自王新生《日本简史》

(1)根据材料,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概括板垣退助在19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所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板垣退助言行体现出的明治维新的特点。

7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鸿章问:“阁下对贵国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本国独立精神而甘受欧洲支配,难道一点都不感到羞耻? ”森有礼回答:“相反,我们对这些变革感到骄傲:这些变革绝对不是受外力强迫,完全是我国自己决定的,……只要发现长处就要取之用于我国。”
————1875年李鸿章与日本外交公使森有礼谈日本的服装
材料二 (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年—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三千人左右。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请回答:
(1)日本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材料三对戊戌变法作出的评析,你是否认同?说明理由。
2016-11-18更新 | 5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辽宁省本溪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际学术界通常认为,德意志帝国宪法是君主制和民主制的混合物,也是在中央集权和联邦分权之间寻求平衡的妥协产物。一些学者对其有不同态度,如德国历史学家汉斯-乌尔里希·韦勒认为,德意志帝国宪法主要是“由普鲁士霸权、联邦制的帝国联盟、旧的集权体制和现代选举法等构成的混合体”。它不是君主立宪制,而是“一种独裁的、半专制主义的虚假的立宪主义”。相反,德国宪法学家恩特斯·R·胡贝尔则认为,1871年宪法是“德国宪法问题的合适的解决之道”。

——摘编自沈辰成《德意志帝国宪法:富有特色的立宪议会制度》

材料二   1875年宪法确定了共和国的制度,虽然这是一个“连自己名称几乎都不敢宣布的不光彩的共和国”。但它终于站了起来。共和政体的确立,当然是因为当时保皇派力量分裂,共和派加强了自己的地位,更主要的是因为绝大多数工人、小资产阶级和农民已经憎恶了君主制度,而这正是法国大革命带来的一个贡献。在此以后,法国虽仍相继出现了两次君主复辟运动,但都宣告失败。

——游盛华《从1875年宪法看第三共和国政治生活》

材料三   明治二十一年(1888)四月,新设了枢密院。宪法草案的审议工作就在枢密院秘密进行,明治二十二年(1889)二月结束,择同月十一日纪元节,颁布了宪法、皇室典范及附属各法令。颁布宪法时全都欢腾,举国庆贺;但实际上大多数人并不知宪法为何物。即使对此表示关心的人,事前也全然不知道它的内容,大家只是对盼望已久的宪法,终于发布了这件事本身表示庆祝而已。

——【日】坂本太郎《日本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德国两位学者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不同认识,并结合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分别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75年法国宪法能够确立共和政体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明治政府宪法制定及颁布的特点。
2023-07-0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市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它主要有以下特点: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王必须根据议会意愿行使行政权力;君主是名义上的世袭国家元首,其存在主要作为国家的象征。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表面上,议会通过的法案要经过国王的批准,实际上只是一种形式。

——摘编自陈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法两国君主立宪制结局的不同原因》

材料二   1871年建立起来的总意志帝国是普鲁士首相伴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的产物,是普鲁士强叔政治的结果在意态帝国中,以皇帝为首的容克贵族居于领导地位,资产阶级则从“参与”的意又上加人了统沿阶烦的行列,帝国在建立之初虽然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但立完为虚,君主是实。1871年修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有任免国家官史之权,有法律的创制叔是帝国武装力量的统帅,决定帝国的对外政策;以帝国的名义宣战、拂和,与外国缔结同盟和签订条约委派驻外使节。帝国宰相是全帝国唯一的大臣,其领导下的内网主持着帝国政府的运转。由于宰相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因而只对皇帝而非议会负责;而由宰相任命的国家各部门的负责人则对宰相负责。从立法机构有关权力的规定中,可以看出德意志帝国政治生活中的专制主义色彩。

——摘编自邢来顺《略论德意志帝国政治架构的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英国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意志帝国专制色彩形成的历史原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219日颁布的《解放法令》是充分保证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实施的,地主因土地被分配给农民可以得到政府付给的长期国债券,而农民则必须交纳49年的赎地费给政府。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l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

——摘编自《农业资本主义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材料二   1870年,日本民部省提出:士、农、工、商同受国家保护,士、工、商不纳税,而让农民承担重税是不公平的,“必须减重增轻,使天下民产得以平均”;l872年,明治政府向土地所有者发放了地契,承认地主和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1873年,颁布《地税改革条例》,规定:向土地所有者按地价3%的税率征收现款作为地税。这些措施在保证农民土地所有权的同时减轻了农民的税负。

——摘编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农业和农村政策》

材料三 明治维新不是由于社会内在的成熟而引起的革命,而是由于外部压力所产生的立足于民族主义的“文化革命”。一位被恢复权力的年轻天皇的诏书被用来加强服装、发型的变化以及法律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新的学校制度的创立,西方音乐、文学和会计的采用,以及新银行、新工厂的建立,与一支近代军队、一部宪法和一个新的政治秩序的建立同时并进,都是革命的目的。

——(美)弗兰克·吉布尼《明治:一次文化革命》


(1)有学者指出,l861年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依据材料一指出这种说法的合理性。
(2)依据材料二,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农业政策的中心是什么?这种政策对当时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3)依据材料三,概括明治维新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