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在建国初期,总的说来是鼓励接受外来移民的,但是接受的数量并不多。19世纪下半叶,随着内战结束和南方重建展开,美国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1864年,美国政府成立移民局,通过了《鼓励移民法案》,积极鼓励接纳外来移民,奉行来者不拒的政策。成上万的中欧、西欧,以及亚、非、拉的移民涌向美国。据统计,从1860到1900年,移居美国的人数在1400万以上。

——摘编自潘月《工业革命与美国移民政策转变的研究》

材料二   二战后,大批的外来科技人才对美国的贡献让美国政府尝尽甜头,联邦政府出台的《1952年移民法》规定“全部移民限额中的50%用于引进美国急需的、受过高等教育的、有突出才能的各类人才。”如今,美国人口除了有各种族土著外,还包括欧洲移民、非洲移民、拉丁美洲移民和亚洲移民,不同种族的移民体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格,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在这片特殊的土地上组成了不同特色的小团体,并由小团体之间的摩擦、碰撞而创造出更繁荣的经济文化景象。移民带来的多元文化让美国社会更具多样性和更加注重平等、民主。越来越多的有色人种不断涌入美国,这些移民所获得的成就,逐渐打破了白人在美国社会中的霸权。

——摘编自朱学敏《浅析美国多元化文化对美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60到1900年间美国外来移民激增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移民政策出现的变化。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移民对美国社会发展的产生影响。
2 . 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亚历山大二世的大改革是国家、地主和农民各种对立利益之间进行复杂的协调、折衷的结果。政府被迫对地主作了多种多样的让步,219日法令的许多缺点和改革明显的不彻底性由此便可以作出解释。村社保留了连环保,集体负责向国家纳税和交纳赎金。俄国农民在解放后仍没有充分的个人行动自由。大改革把俄国推向比较稳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但是这离真正的稳定还很遥远,尤其是在政治方面。改革前遗留下来的许多问题还没有解决,改革后工业的迅猛发展又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便沉积在没有解决的旧问题之上。社会各阶层不满意国家缺乏民主和自由的专制统治方式,但国家又坚持这种方式,激进知识分子掀起的革命运动就出现了。

——摘编自曹继安《评亚历山大二世的俄国大改革》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大改革”不彻底的表现及其成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改革“大改革”的主要影响。
2022-03-09更新 | 19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百校联考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825—1855年尼古拉一世统治的30年间,已爆发了500多次农民骚动。随着克里米亚的灾难,农奴的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尼古拉的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把解放农奴当作代替革命的唯一办法。亚历山大作这决定时也受到许多贵族的鼓励,这些贵族赞成解放农奴是为了利用日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欧洲对谷物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材料二:俄国史学家尽管一致承认列宁有关革命形势的概念是正确的,但围绕如何解释这种概念仍有分歧。德国史学家全面否定这种概念,认为涅奇金娜提出的农村大量骚动对政府有关农民问题的政策产生决定性影响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施拉姆认为,改革前几十年的种种情况并非证明“沙皇和贵族坐在火药桶上”,更不能够谈什么农民革命,只是一小部分农民愤愤不平,而穿上军装的昔日农奴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忠心耿耿地为自己祖国和自己沙皇”作战。

——摘编自张广翔《德国学者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奴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作简要说明。
(3)材料三中德国与俄国学者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史学争议问题?
2020-11-1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近代俄、日两国改革影响深远,给后人留下深刻启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政府寻求平衡地主和农奴的利益,但是解放条款上的种种平衡措施令大多数农民不满意。政府对土地所有者失去的土地和在这些土地上耕种的农奴进行补偿。农奴获得了自由,逐渐免除了劳作义务,并有机会成为土地所有者。但是农民没有获得什么政治权利,还不得不为所获得的土地交纳赎金。很多失望的农民认为,统治者是在强迫他们为本来就是他们的土地付钱……大多数人发现他们背上了一辈子的债务——这是造成疏远和激进的根源。解放农奴几乎没有带来农业产量的增加。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解放宣言》更重大。在美国,《解放宣言》仅关系到少数黑人,而在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涉及到占压倒多数的人口。解放农奴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致于其他一系列改革证明是不可避免的……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18768月(明治政府)公布《金俸公债条例》,规定凡领取俸禄者均须献出俸禄,由政府按其俸禄多寡发给金禄公债”……通过赎买办法革除封建武士俸禄的意义是重大的。封建武士作为一个阶级瓦解了。而且没有发生大的叛乱就实现了改造。更重要的是政府以公债取代了体禄,既可以减轻财政困难,又可以使武士们将公债转化为资本,去从事工商业活动。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作者对1861年改革的评价。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剥夺武士封建特权的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俄、日改革的共同影响。两国改革对待传统势力的做法,对你有何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治维新是指日本明治时代初期所推行的一系列重大复兴举措。

材料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经济基础方面的变革,并没有完全模仿西方工业文明的做法。1869年实行奉还版籍的改革,实际上是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将地方“治权”奉还中央政府。地税改革规定,承认地主和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自由种植、农民自由择业、自由迁徙;地税一律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税额为地价的3%;一律缴纳货币等。明治政府让一切地租制度仍旧按幕府时期处理,征收最高额地租税,一般占农民收获的60%—70%。明治政府的地税改革实际上大大增加了只收租佃不事经营的寄生地主的剥削收入,地主阵营不断扩大。自耕农、佃农、雇农在内的上千万农民的生活仍然十分贫困,这便直接造成日本国内市场的极端狭小和资金匮乏,强烈地刺激着统治阶级疯狂地从事对外扩张。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实行地制改革的举措。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地制改革的影响。
6 .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阅读材料: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年-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   日本人地理观、世界观的转变,要求模仿荷兰制度实行社会改革,使得日本能够冷静地按照当时的国际秩序和惯例处理外事问题。吉田松阴等“志士们”具有近代西方强国的视野和使日本成为世界强国的抱负,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以近代西方先进武器和体制建立起来的武装力量。再加上当时外部有利的国际环境,使明治维新的成功被誉为“世界奇迹”。

——摘编自唐纳德·基恩《明治天皇:1852-1912》

材料三   倘若我们把“明治”理解为“明智”,便会发现,明治天皇和他的臣僚们在当时复杂的内外形势下,是多么“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摘编自王光波《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条道路“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20-21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世纪中叶开始的明治维新使日本的社会阶层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刚开始的时候,明治政府完全依靠那些支持自己的藩国武装来维持秩序,但是对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政府来说,这无疑是不适当的。因此,明治政府的领袖们开始组建一支脱离地方联系的新式武装力量。新式军队和征兵制完全消除平民和武士之间的区别,现在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一名战士了。到1870年的时候,普通民众也被允许拥有姓氏了,同时以前对他们职业和居住地的限制也被取消了。对于很多武士来说,新秩序意味着自己可以从以前的诸多限制中解放出来,但是,很多武士没有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转行从事那些新的职业,同时也没有能够利用自身的收入在新的领域进行发展和投资,急剧没落,对政府极度不满。

——摘编自坂本太郎《日本史》

材料二   在日本近代化中,武士曾经起过独特的作用。……然而武士道精神却并未随之消亡,而是在日本社会中长期延续下来,影响到其近代化道路的选择。

——摘编自吴乃华《论武士与日本的近代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前后日本武士阶层地位的变化,并概括发生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武士道精神的“延续”体现出明治维新具有怎样的局限性?指出这些局限性在“其近代化道路选择”中的具体表现。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的改革给领地农民的处境带来了新的变化:农民不仅摆脱地主统治获得了自由……社会因素则日渐提高。一个人是否有成望,在很大程度上决于他的经济状况,他所担任的公取、所受的教育、同颇具影响力的人们的关系及其个人能力。就对财富的崇拜而言,便有多种多样的表现行式。……富裕农民受人尊敬,常有人前去讨教,他们本身也都自以为是。

——(俄)米罗诺夫《俄国社会史》

材料二 日本地制改革始于1869年,明治政府将各藩领主所辖版图(土地)和“户籍”(人民)收归中央。伴随着地制改革,政府着手税制革新,新地税的税率固定为地价的百分之三,一律交纳货币,保证了政府财政收入的稳定。由于地税改革,农民有了人身、移居、职业的自由,不再被紧紧地束缚在土地上了。

——摘编自汤晓黎《日本明治政府地税改革探析》

材料三 明治政府地制改革大大增加了只收佃租不事经营的寄生地主的剥削收入。剥削佃租的半封建寄生地主在日本百般受到扶植,拥有强大的势力,对军国主义的一切举措坚决拥护。包括佃雇农在内的上千万农民的生活仍然十分贫困,直接造成了国内市场的极端狭小和资金遗乏。改革后农民的抗争反而更加高涨。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1861年改革给农民带来了哪些“新的变化”?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明治维新中地制改革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与局限
19-20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9 . 近代俄、日两国改革影响深远,给后人留下深刻启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列宁指出:“臭名远扬的懈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同时他又说:“1861年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就完成了欧洲某些老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完成的转变。”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1876年8月(明治政府)公布《金俸公债条例》,规定凡领取俸禄者均须献出俸禄,由政府按其俸禄多寡发给“金禄公债”……通过赎买办法革除封建武士俸禄的意义是重大的。封建武士作为一个阶级瓦解了。而且没有发生大的叛乱就实现了改造。更重要的是政府以公债取代了体禄,既可以减轻财政困难,又可以使武士们将公债转化为资本,去从事工商业活动。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农奴制改革是如何掠夺农民的?这反映了改革具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剥夺武士封建特权的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俄、日改革的共同影响。两国改革对待传统势力的做法,对你有何启示?
2019-12-14更新 | 15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19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历史试题
10 . 农业生产关系变革对经济近代化起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废除农奴制后,俄国有2 250万依附俄国封建农奴主的农民获得了解放,在法律上成为有财产的自由人,同时恢复农村公社(即村社)对农民的管理。沙皇政府声称:“公社是俄国人民的特点,侵犯公社就是侵犯特殊的俄罗斯精神。”俄国50个省的统计数字表明:农民土地单位面积的产量提高了,1861~1870年为每俄亩29普特,1871~1880年为31普特,1881~1890年为34普特。

——摘编自《俄国农民与苏维埃政权》

材料二 1897年居住在俄国的47.2%的贵族地主通过出售或出租土地等方式远离农村,移居到城市,但在1858年只有15%~20%。部分贵族通过抵押土地和出卖土地获得的资金用于商业或俄国的新兴产业。1882年在莫斯科大约有500个世袭贵族办企业和234个世袭贵族开工厂。但比较普遍的是贵族把资金投在国家债券或者铁路、银行和其他私人企业的有价证券。据1882年资料统计,正是这类投资的股息或利率成为许多莫斯科贵族大部分收入的来源。

——摘编自周静《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贵族的经济状况》

材料三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离土不离乡”,广泛使用强制劳动,成为俄国工场手工业的一种普遍特征。废除农奴制并不意味着农村封建关系的终结,错综复杂的传统的超经济的剥削方式在俄国庄园里继续盛行。沙皇专制政府成为自上而下的迅速工业化的发动机,使俄国的工业化表现出明显的内在矛盾性:为了募集资金,沉重的赋税负担不得不压在农民身上,而这样又阻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从而限制了进一步的投资。

——摘编自张宗华《苏联时期俄国城市化的特征及历史渊源》


(1)根据材料一,指出农奴制改革带来的变化及沙皇政府声称“侵犯公社就是侵犯特殊的俄罗斯精神”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归纳贵族获取财富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俄国现代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对农奴制改革的观点及其理由。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俄国农业生产关系变革对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