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被侵略地区而言……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变革。
——钱乘旦《再论世界近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兴其业,以遂其生者,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长其才艺又非学不可。自为日常之用的语言、写作和计算,到为官、为农、为商、为匠、为工等各行各业必需之知识,……事实上对于人类所有的职业而言,无一业无需求学……为此,知识乃是立身之本。
——日本《教育法》(1872年9月5日颁布)
材料四:对比中日两国维新的背景你会发现,“教育程度”似乎决定了维新的成败。教育,在维新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到了江户时代末期,日本的教育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百日维新之时,梁启超曾经评论说,中国科举网尽举国上下之人才,专事空疏无用之学,使学生“悉已为功令所束缚,帖括所驱役,鬻身灭顶,不能自拔”。
——苏静主编《知日》
(1)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日本、中国改革的共同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3)据材料三,明治维新时期人们对“知识”有何新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治政府在“文明开化”方面的具体举措。                                   
(4)据材料四,与日本明治维新相比,中国维新变法中存在什么严重问题?
(5)综合上述材料,你对 “中国梦” 的早日实现有何建议?                  
2016-11-27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安徽涡阳第四中学高二下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2 . 【上重大改革回眸】古今中外有许多涉及教育方面的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公元1068—1085年),王安石创立太学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内、上三等,初入学为外舍生……经年考月试便能逐渐升为上舍生;上舍生毕业成绩优等的可以免试授官,中等的参加殿试,下等的经吏部考试再经殿试后也可授官,从而使学校教育与仕进的结合更加紧密。

——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1863年6月18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国务会议提交的《大学章程》,取消了教育部督学对大学的种种干预,恢复了1835年被尼古拉一世取消的大学自治。……1864年6月14日,颁布了《关于初等国民学校条例》,其中规定允许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小学。……1864年11月19日,颁布了《中学章程》。根据这个章程,中学分为古典中学和实用中学(重点学习数学与自然科学)两类。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

材料三   维新伊始,先破陋习,特广求知识于世界之卓见,一时取西洋之长,虽奏耳目一新之效,其流弊为轻仁义忠孝,徒以洋风是竞,恐终将招至不明君臣父子之大义亦不可测。此非我邦教学之本意也。是故自今而后,应基于祖宗训典,专一阐明仁义忠孝,道德之学主述孔子。

——《教育大旨》(日本文部省,1879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一项措施?这一措施有什么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教育涉及哪些领域?
(3)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