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下表反映了1854-1861年俄国沃罗涅日地区土地赎买价格情况,从中得出的关于农奴制改革的正确认识是(  )
1854-1859年,每俄亩土地平均价格1861年,政府每俄亩土地可垫付的赎买贷款额1861年,每俄亩土地农民实际支付价格
25.93卢布33.11卢布69.26卢布

A.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提高
C.减轻了俄国农民的负担D.有利于俄国的资本积累
2 . 下列农奴制改革的法令中最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款是
A.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B.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C.农奴摆脱农奴主控制,归村社管理
D.高价赎回一小块份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基于“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财产之多寡”的认识,明治政府开始
A.实行地税改革B.开化社会文明
C.引进欧美科技D.鼓励工商贸易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日本是在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利用内外矛盾交织形成的历史机遇,推翻封建幕府后站到资本主义发展的起跑线上的。……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缩短乃至消灭与欧美国家之间几乎天壤之别的巨大差距,获得实实在在的大国地位与国际社会的发言权,显然套用任何一个欧美国家的发展模式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采取超常规的手段发展日本。基于此,日本欧美考察团成员之一、内务大臣大久保利通制定了符合日本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殖产兴业”政策。

——摘编自《日本明治政府的“殖产兴业”政策》

材料二:明治政府成立之初,殖产兴业的重点是由国家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加以改造,使用蒸汽动力,同时,还致力于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架设了日本第一条电讯线路,开通了第一条铁路。到19世纪80年代初,国营工厂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量和规模,起到了示范作用。政府还转而扶植私人企业,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将一大批国营工厂陆续出售给与政府关系密切的民间大资本家,如三井、三菱等,推动了民间企业的兴起。与此同时,日本十分注意培养人才,政府高薪聘请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以利于引进和掌握外国先进技术。同时,日本大力培养本国人才,派遣人员出国留学,设立东京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这些本国培养的人才成为日本推进工业化的重要科技力量。

——摘编自岳麓版选修《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政府制定“殖产兴业”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实施“殖产兴业”政策的主要特点。
5 . 保罗·肯尼迪说统一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帝国专制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他所说的德国是
A.极端沙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国家
B.有封建军事色彩的资本主义国家
C.有民主政治特色的封建主义国家
D.现代工业较发达的封建军事国家
6 . 1871年,德国天主教会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要求有“独立处理和管辖”自己财产和事务的权利,为此,俾斯麦在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的支持下颁布了一系列法律限制教权。当时教会和政府间的这种斗争
A.结局是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B.压制了自由,不利于民主进步
C.说明经济发展推动了德国统一
D.体现出德国皇权与贵族已结盟
7 . 推动德意志统一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人民反对国家分裂
B.普鲁士的霸权主义
C.历史发展趋势
D.分裂状态阻碍经济的发展
2017-11-2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执信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8 . 19世纪中期,受工业文明影响下的德意志地区自上而下完成了法国人曾经“自下而上干的事”,这个“事”的实质是
A.建立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B.满足农民土地需要
C.为近代化扫除障碍
D.对外殖民扩张获得成功
9 . 当美国南部11州公开退出联邦发动叛乱时,林肯总统提出了“为联邦统一而战”的口号,他以战争维护国家统一的法律依据是(        )
A.《1787年宪法》:国家主权属于联邦,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
B.《1787年宪法》:总统是统管所有地区、指挥全部军事力量的最高行政长官
C.宪法第13条修正案(1865年):废除奴隶制、承认黑人公民权
D.宪法第14条修正案(1868年):任何州都不得制定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
10 . 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
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声越来越高……”
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
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材料四 “君试看日本国,土地不过我中国两省多,人民亦不过我中国两省多。四十多年以前亦是一个最小、最穷、最弱之国,自明治维新以后,俨然称为列强。全球上能成为列强者,不过六、七国,而日本俨然是六、七国中之一国。他是用何种方法,始能如此?亦只是用开放主义。”
——孙中山
(1)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向西方学习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分析指出中国维新变法失败的客观原因有哪些?你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是什么?
(4)材料四中孙中山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给我们哪些启示?
2016-11-21更新 | 5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广东省执信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