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69年7月,日本政府发布“版籍奉还”令,版籍奉还,就是要诸侯向政府交出对土地和人民的封建领主所有权。版籍虽然归还了,但藩主仍是藩的行政长官,而且藩主仍旧控制着征税和军令的权利。1871年8月,岩仓具视等人调集一万御亲兵于东京,进行武力威慑,召集56 藩的原藩主到东京,当面宣布了废藩置县诏书,并表示他们必须强制在东京居住,领取国家俸禄。 在明治维新运动中,明治政府先后废除620 多个藩地,共设三府七十二县,县知事由日本中央政府任命。虽废藩置县,但长州藩、萨摩藩、肥前藩、土佐藩,这四大藩帮的藩主依旧有着极高的政治话语权。

——摘编自《日本明治维新中的废藩置县》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废藩置县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废藩置县的积极意义。
2024-02-2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60年代,沙皇政府一般是以官方订货方式来刺激工业生产,对与铁路修筑以及机车制造有关的工业和企业的订货价格往往高于市场上的价格;成立有工商业者参加的工业会议和商业会议,讨论工业、商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办技术学校,培养技术人员;出版有关杂志,以交流生产经验。 为保证俄国铁路、重工业的发展,1868年沙皇政府准许免税进口冶金、机械制造、钢轨工业所需要的生铁、熟铁和一部分机器。 随后,当外国商品大量涌入,影响本国生产发展时,沙皇政府便应本国企业主的要求,实行了巩固关税壁垒的措施。1868-1891年,生铁关税增加9倍,钢轨关税增加3倍半。……“木犁与链枷、水磨与手织机的俄国,开始迅速地变为铁犁与脱谷机、蒸汽磨与蒸汽织机的俄国”。

——摘编自张桂荣《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再思考》


(1)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60年代俄国经济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60年代俄国经济改革的影响。
2024-02-2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按照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规定,帝国皇帝由普鲁士国王兼任,任何其他人无权问鼎。普鲁士在帝国议会占236名,超过半数;虽然在联邦议会中没有占到多数,但重大事项非得普鲁士同意才行。这些规定(     
A.使德皇地位至高无上B.使普鲁士居于优势地位
C.使行政权高于立法权D.削弱了联邦议会的地位
4 . 有学者说,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出台与其他西方国家宪法的出台形式不同,它不是制宪会议或国民议会民主讨论的结果,而是由俾斯麦一手炮制的,实际上是“俾斯麦贯彻普鲁士霸权”的结果。该学者意在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     
A.脱离政治民主化轨道B.确立了争夺欧洲霸权的战略
C.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D.借鉴了其他国家宪法的成果
2023-12-29更新 | 179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教育片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68年通过的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指出:“任何人,凡在合众国出生或归化合众国并受其管辖者,均为合众国及所居住之州的公民……任何人,如未经适当法律程序,均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这些法律规定(     
A.加速了美国南北战争的结束B.肯定了被解放奴隶人权
C.加强了州与联邦的相互钳制D.消除了美国的种族歧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统计,19世纪60年代,俄国有工厂工人和矿工80万;19世纪80年代,这一数字达95万左右。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最终完成了工业革命B.政策调整促进了经济发展
C.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D.殖民扩张拓展了海外市场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摘编自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材料三:“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摘编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你对日本明治维新期间“一个奇特的现象”的理解。
(3)根据材料三,指出史学界将戊戌变法视作“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的主要依据。
(4)从以上三国走向近代化的改革中我们能得出哪些启示?
2023-07-2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二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 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一戊成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1)指出材料一中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心灵紧闭”而保留的民族传统是什么?这一时期日本“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了什么而超越了别国?
(2)材料二中康有为没有认识到中日两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你认为当时中国与日本所处的国际环境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是什么?
2023-07-16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七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改革必然会触动I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使改革充满阻力,明治维新和戊成变法都遇到了这个难题。下列关于两国改革者在改革前处理这个难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A.日本明治维新前,通过武装倒幕,推翻了幕府统治,消除阻力
B.维新派借用孔子权威进行舆论宣传,与封建顽固势力论战,消除阻力
C.两国都是利用皇帝的绝对权威,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化解阻力的
D.两国都通过思想宣传,积极发动社会民众参与,以减轻改革的阻力
2023-07-16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七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不想变成 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教徒,即使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九十五条论纲”

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一-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人们的自然生活。

——伏尔泰

材料二1492年, 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引发了一场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大交换。有学者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欧洲移民漂洋过海来到新的土地生活,他们带来的小贵、葡萄、马匹、牛、猪等使得美洲食物和营养的供给快速增加;他们携带的传柒病使美洲的土著人口数量锐减。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等作物在他们的传播下也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

——摘编自《新全球史》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欧洲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者共同的思想核心和主要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哥伦布大交换”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3)归纳材料三所反映的当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