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下图是一幅题为“撕裂的美国地图”漫画,他反映的时代是
A.18世纪末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期
D.20世纪前期
2019-09-0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第三次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下图是1854年发表的漫画。牌桌上,贵族们将成打捆起来的农奴作为赌局筹码。这幅漫画揭示了

A.农奴命运的悲惨
B.贵族阶层的贪婪
C.社会矛盾的尖锐
D.农奴制度的腐朽
2019-08-24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一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农奴制改革前,俄国出口商品主要包括粮食、亚麻、兽皮、皮货、木材等,粮食占出口额的35%以上;进口商品主要为工业品,即工厂所需的机器和设备、颜料、皮棉、煤。从1822年起,俄国对进口商品实行高关税,对外国商品的输入进行限制,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出口结构中,农产品仍然占最大份额,粮食占出口额一半以上,主要出口英国,由于工业急需金属、机器和设备,俄国降低了保护关税税率,使进口机器的支出由1861~1865年的730万卢布增加到1876~1880年的4680万卢布。到90年代,与改革前相比,俄国对外贸易额增加2倍以上。

——摘编自(苏)B.T.琼图洛夫等编《苏联经济史》


(1)根据材料,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对外贸易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对外贸易发生变化的原因。
2020-07-09更新 | 4972次组卷 | 27卷引用:2020年高考全国三真题历史变式题
4 . 如图中阴影部分是某个历史时期德国的疆域图。直接促成该疆域形成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拿破仑战争结束B.三次王朝战争完成
C.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D.两德统一完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见下图)是列宾根据1870—1873年间对伏尔加河纤夫进行深入考察后的作品。它反映了当时的俄国社会
A.俄国国内还没有使用蒸汽轮船
B.农奴制改革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C.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十分落后
D.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奴制社会
6 . 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遭遇“数千年未有之强敌”,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倭仁《同治六年二月十五日大学士倭仁折》

材料2: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3:昔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舰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


问题:
(1)从材料看,倭仁与李鸿章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各自的主张是什么?
争论的焦点:        
材料1主张:        
材料2主张:        
(2)19世纪中期,中国遭遇“数千年未有之强敌”的表现是什么?材料3所言中、日两国的事件分别是                
(3)结合上述材料和已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观点的看法。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长期的国家分裂割据,货币和度量衡制度的五花八门,重重关卡的限制,德意志商业和贸易的发展受到了极大阻碍。普鲁士首先推动了关税统一进程,1818年普鲁士颁布“新税法”,取消一切商品进口的禁令;同时废除境内税收和商业关卡,建立统一税制。1828年,普鲁士与黑森——达姆斯塔特根据普鲁士税法原则订立关税同盟条约。1834年,那些原先担心主权丧失的邦国,如巴伐利亚、符腾堡、萨克森、图林根各邦等也先后加入了普—黑关税同盟,德意志关税同盟正式生效。

——摘编自徐剑《关税同盟与德国的民族统一》

材料二   1932年,英国在渥太华召开英联邦和殖民地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其主要内容是:自治领、殖民地农产品在英国的销售市场需得到英国的保证,运往自治领、殖民地的英国工业品要相应地受到优待;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这样,在英国与自治领、殖民地之间建立了关税同盟性质的帝国特惠制。

——摘编自倪宏忠《1932年渥太华会议前后英美在加拿大的经济博弈》


(1)根据材料一,指出德意志关税同盟建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建立对德意志统一进程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帝国特惠制”的特点,并简要评析“帝国特惠制”。
8 . 中历:中华文明的时间序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历,又称“阴历”、“农历”,是中华文明的一大象征。过去的东亚汉文化圈以农耕文明为主,传统的中历既表现月亮的阴晴圆缺,又反映太阳的四时变化,是非常适合东亚社会的,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一用就是两三千年。
中历过去在东亚的通用,还具有国际秩序的象征意义。“正朔,所以统天下之治也。”(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四十《同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之一,也曾以颁赐历法来宣示对天下的控制。在朝贡-册封体制之下,通用或部分通用中国历法,每年由中原朝廷颁赐历书供各国和各地区使用,或授权有些国家或地区据此编出各自的代用历书,此即所谓的“颁正朔”或“奉正朔”,是东亚传统国际秩序的象征。
朱元璋登基伊始,也遣使于周边各国,要求朝贡,给予册封,并颁赐《大统历》,以重整东亚世界的时空秩序。《明实录》中,差不多每年都记载了颁赐《大统历》于各国之事。
朝鲜半岛上自古即用中国历法。新罗自674年起采用唐新历,宪德王时采用唐《宣明历》,一直用到高丽忠宣王时。朝鲜王朝历奉明、清正朔,先后用明《大统历》、清《时宪历》。
日本从7世纪至17世纪末的千余年间,先后采用了中国的《元嘉历》《仪凤历》《大衍历》《五纪历》《宣明历》。尤其是《宣明历》,一用就是八百余年。
越南历史上虽然常用自己所造的历法,如陈朝的《协纪历》、胡朝的《顺天历》、黎朝的《万全历》、阮朝的《协纪历》等,其实它们都源自中国历法,只不过换了个名称而已。有时连自己可以编撰的历本,也要每年等待中国的颁赐。这样就省了自己编撰、印制的麻烦,同时也表示一种外交上的臣服姿态。
使用统一的中历历法,曾经是东亚汉文化圈的传统标志之一。在漫长的岁月里,东亚人民依中历来生活、生产,大至国家大事,小至个人生日,无不以中历来记载。可以说,中历作为一种时间坐标系统,其影响已渗透到东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进入近代以后,东亚各国纷纷“脱亚入欧”(实是“脱中入西”),其标志之一,便是弃中历而改用西历。西历就是西洋历法,又称“阳历”、“公历”。西历是太阳历,只反映太阳变化,不反映月亮变化。从1873年日本率先改用西历,1896年朝鲜半岛开始使用西历,到1912年中国本土最终改用西历,短短四十年间,东亚各国完成了从中历到西历的转变,但在民间和民俗的层面上,中历还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摘选自《新民晚报》2010.4.11B7版《中国岁时文化在东亚》
(1)根据材料,古代东亚各国为何大都采用中历?
(2)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说明近代日本和朝鲜改用西历的原因。
(3)基于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国岁时文化在东亚的变化?
9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74年,当时担任日本内务卿的大久保利通在其殖产兴业的建议书中写道:“大凡国之强弱,由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虽以人民之勉励工业与否为其胚胎,然寻其源头,未尝不赖政府政官诱导奖励之力……自工业物产之利,至水陆运输之便,凡属人民保护之要者,宜顾国之风俗,民之性情智识,制定方法,以为今日行政之基轴。其开成者保护之,未就者诱导之。……促进西洋技艺之推行,兴起劝业殖产之事。使事无一夫慢怠其业,国无一民不得其所,以之使入富足之境。人民殷富充足,国必随之富强,此必然之势,不俟智者后知也。果如此,直与诸强并驾齐驱,夫亦何难哉!”

——《大久保利通文书》,第五卷,日本史籍协会丛书,1927年版,第561~566页

材料二   李鸿章说“惟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万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他认为,“洋机器于耕织、刷币、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妙在借水火之力以省人物之劳费。”……

李鸿章从兴办官督商办企业开始,倡言“商为承办,官为维持”,而且也确实采取了一些“维持”官督商办企业的措施。其中主要是借垫官款,减免税厘和申请专利特权等等。在中国主要民用产业的发生期,李鸿章等洋务派官僚对于这些产业的控制和扶持是互为表里的。而官督商办制度所固有的封建性,又大大便利了企业内官权的膨胀。所以,这种制度实质上又是一种封建势力对商办企业控制多于扶植的制度。

——《李鸿章的心态与洋务运动的得失》


(1)依据材料一概括大久保利通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对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分析李鸿章与大久保利通有哪些共识?在对待商办企业的问题上又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