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872年,日本启动了“明治改历”,废除了沿用千年的太阴历,改用太阳历。太阴历通过日出和日落来确定时间,反映自然节气的转换,但每天和每个节气的长短都不固定,准确性远不如太阳历。这一做法
A.加强了日本国民的民族认同感B.扫除了封建专制思想遗毒
C.为明治维新的开展做好了准备D.是工业现代化扩展的产物
2 . 出身容克阶层的俾斯麦,使用战争暴力手段,完成德国的统一,并把德国带入现代发达国家的行列。后世有史学家将其称作“白色革命家”。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德国统一解决了德意志民族的生存问题
B.经济的工业化和思想的现代化共同发展
C.国家统一的革命性和新建政体的局限性
D.社会革命的进步性和工人运动的容忍性
2019-04-18更新 | 2840次组卷 | 4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872年日本文部省颁布《学制》,两年后进一步颁布《增补学制》,在此推动下,日本基础、高等教育和外语教育等领域取得长足进步。1890年日本政府又颁布《教育敕语》为国家基本教育方针,其中规定忠孝为“国体精华”,维护天皇的绝对权威。日本近代教育的发展反映了(     
A.文明开化政策的深化B.天皇专制权力至上
C.广受世界趋势的影响D.传统与近代的杂糅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791—1845年美国棉花的产量、出口量和出口占产量的百分比
年份年平均产量(磅)年平均出口量(磅)出口占产量的百分比
1791—17955200000173870033.43
1801—1805596000003360380056.38
1811—1815800000004226940052.84
1821—182520900000015242020072.93
1831—183539852160032907760082.57
1841—184582295380069151720084.03
上述情况(     
A.加剧了美国南北之间已有的矛盾B.推动了美国农业耕作技术的革新
C.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体现工业革命对全球贸易的影响
2024-04-23更新 | 375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2024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860-1865年,巴西的东北海岸原棉产量实现了倍增;埃及长绒棉的出口量从1860年的2700万公斤增加到1863年的近6000万公斤;被英国视为棉花“补足产区”的印度,一跃而成为英国头号原棉进口地,在1862年时甚至占到英国棉花进口的近90%。导致上述状况的重要原因(     
A.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B.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C.蒸汽轮船的广泛使用D.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
6 . 1813年10月,在德意志莱比锡附近,俄罗斯、奥地利、普鲁士及其他欧洲各国与法兰西第一帝国进行了一场决战。因参战国家和民族众多,被反法同盟国家称为“民族会战”。拿破仑最终战败,半年之后拿破仑退位。由此可见,拿破仑对外战争
A.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B.激发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C.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失败D.推动了欧洲国家民主政治的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 世纪上半期,德意志各邦逐渐进行农奴制改革,允许农民通过高额赎金或土地赎买封建义务,废除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贵族由此获得大量赎金,大批农奴则获得人身自由。这一改革(       
A.加速了德国对外扩张的步伐
B.推动了德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C.奠定了德国统一的经济基础
D.反映了德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8 . 1848年,由各邦代表组成的德意志国民议会成立。国民议会在讨论德国统一方案时,容纳奥地利的大德意志方案与排除奥地利的小德意志方案争论激烈,主张普鲁士国王继承德国皇位的建议也被普鲁士国王拒绝,政治分歧还引发多邦人民起义,1849年国民议会被迫解散。据此推知,在当时的德意志
A.实现统一尚未成为各邦国的共识B.自上而下完成统一将是必然选择
C.奥地利成为统一大业唯一的阻碍D.实现统一的历史条件已基本具备
2021-05-18更新 | 502次组卷 | 7卷引用:重庆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1年,恭亲王奕䜣等奏请筹办洋务,引进、仿造外国坚船利炮,以应对内外交困的危局,从而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程——也是近代科学技术传播和各类近代企业陆续兴办的过程。然而,总的来说,当时的清皇朝并没有明确的近代化意向。事实上,甲午战前洋务企业的开办,新式军队的建立以及绝大多数新式学校的创办,大都是得之于地方督抚。而且,当时中国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非常落后,兴办近代企业,势必要依赖外国的机器设备、生产技术乃至技术人员和信贷资金。一些洋务派官僚又不思振作,甘愿听任外国人的摆布。

——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瞄准那些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对重工业和新兴工业的发展具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组织和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如国立物理研究所(1873年),国立化工研究所(1878年),国立机械研究所等。俾斯麦本人对当时的尖端科技“电的进军”的意义并不理解,但他却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尚未掌握的世界高新科技。德国人把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科学研究同生产过程联系起来,互相渗透,相互促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国家”。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现代化起步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德国快速实现工业化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德两国现代化起步的认识。
2021-08-05更新 | 413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沙坪坝实验中学校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1881年,威廉一世对颁布《事故保险法案》进行解释:“国家应当比从前更关心那些急需要帮助的人们。”俾斯麦也曾表态:“在经济斗争中站在弱者一方,是我效忠的这一王朝的传统”。材料反映出二人的共同目的是
A.运用经济手段巩固政权B.理性对待劳动者的价值
C.探索实践社会民族主义D.进一步解放社会生产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