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9 道试题
1 . 村社是俄国人民生活的重要社会组织,是联系国家和民众纽带和桥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民通过赎买土地的方式得到了解放,签订各种契约等还由村社管理。改革后村社仍是国家管理地方基层的重要工具,村社必须保证国家赋税的正常交纳。村社会给予孤寡老人和服役病人家属一定的照顾。在村社中不尊敬孝顺父母的农民,村社会给予惩罚和批评,子女与双亲出现争端时,村社会偏向双亲。农民对村社过于依赖,使得农民缺乏自主意识,民主观念淡薄,形成了逆来顺受的处世态度。同时,形成了俄国独有的集体主义精神。这种集体主义的原则对俄国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陈丽娟等《浅议1861年俄国村社职能的变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对农奴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概括村社的职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村社制度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资本主义上升时期(17世纪中期—19世纪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一些一般特点:

①都是资产阶级取得了革命的领导权,而不是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进行的。

②广大的人民群众是这个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主力,而且他们在革命中发挥了很大的革命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对革命发展的进程起到了促进作用。

③因为这个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而广大人民只是革命的积极参加者和推动者,所以革命的结局都是以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结局而告终的,这一个事实本身正是表明,一切革命的主要问题,是领导权的问题。

——摘编自吕朝欣《试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基本特征》

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就材料中“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相关论述,提出你的看法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定鼎燕京,以绥中国”,把迅速接管明朝疆域奠定“大一统”疆域格局作为主要任务。然而,清朝上层也清楚地意识到,如若仅是承袭明朝疆域,根本无法实现立国,特别是其文化上的先天“短板”,导致立国话语权的缺失,只有构建起超越以往历代的疆域,才能稳固立国根基。因此,自入关初,清朝统治者就把突破以往的九州疆域“大一统”作为预设目标。在乾隆朝重新实现西域新疆统一后,疆域“大一统”观被乾隆帝发挥到极致:“关门以西,万有余里,悉入版图……以亘古不通中国之地,悉为我大清。”清朝自身的少数民族身份被汉族士大夫认定在“夷狄”范围之内,并不具备统治资格,于是清朝在构建疆域“大一统”观时,极力淡化边疆“四夷”观,清帝认为,在疆域“大一统”观的统筹下,“华夷”之间已经成为一体,不再分彼此,这在客观上展现出促进族群融合、解构“华夷之辨”的价值功能。

——摘编自李金飞《论清朝的疆域“大一统”观》

材料二   “天命之说”是19世纪中期在美国广泛传播的一种资产阶级史学观点,是由美国扩张主义者约翰·奥沙利文于1845年首先提出:“上帝为了让我们年年增殖的大量人口得以自由发展而赐予的‘命运’,是让我们扩张繁衍。”这种观点一经面世,就立即成为美国对外扩张行动的理论依据。1845-1848年间,在“天命之说”华丽辞藻的掩饰下,美国获得了俄勒冈、加利福尼亚和新墨西哥,增加了120万平方英里的领土。19世纪末,美国打败西班牙,占领菲律宾之后,美国总统麦金莱说:“我并不想要菲律宾,菲律宾是作为上帝的礼物而向美国走来的。”麦金菜的所作所为不仅把“天命之说”发展到空前水平,而且在利用它为美国的海外殖民政策服务方面创造了新的纪录。

——摘编自李薇《“天命之说”对美国领土扩张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疆域“大一统”观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天命之说”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从英国革命开始一直到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其动因主要来源于“无承诺、不纳税”或“无代表、不纳税”的公正、公平观念。在日本,与权力精英相对应,非权力精英要求通过立法机关(议会)影响政府决策,以扩大或保护自己的利益。他们之所以争取参政权,是因为意识到作为国民的义务和权利,即纳税和选举权的关系。正是从这一理论出发,他们发起了自由民权运动。1873年地税改革以后,土地所有者直接向国家纳税,因而在自由民权运动者的眼中,国家赋予了土地所有者参政权。1874年4月,板垣退助等人组成“立志社”,大力提倡“天赋人权”,呼吁建立民选议会、制定宪法。1875年2月,组成统一的政治团体——“爱国社”。该政治团体主张“各伸张其自主之权利,尽人类本分之义务,小则保全一身一家,大则维持天下国家”。

——摘编自王新生《日本明治时期近代化的得与失》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日本自由民权运动兴起的原因。
2023-11-02更新 | 107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二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影响着整个民族人民的价值取向和行动方向。德意志民族主义在德国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对德国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中世纪以来,德国一直处于封建割据、四分五裂的状态,当时大多数德国民众不觉得自己是德国人,而是普鲁士人、巴伐利亚人、法兰克福人等,也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和文化没有尊重和认同感,在他们的心目中不存在德意志民族观念,他们意识不到德意志。直到17世纪末18世纪初,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人们的民族意识开始逐渐苏醒。德国知识分子也在法国大革命的政治“启蒙”下,开始关心政治,并有了政治觉悟,于是,德国文化民族主义诞生了。19世纪,拿破仑帝国的扩张使德意志民族的地位降到了历史最低点。德国的文化民族主义在全德人民高涨的要求民族团结、反对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情感中上升为政治民族主义,德意志近代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理论体系最终形成。德国统一后,灿烂辉煌的物质繁荣和普鲁士流传下来的军国主义传统使德意志民族优越感不断膨胀,以及威廉二世推行“世界政策”并加紧扩军备战,最终一步步向极端民族主义发展。

——摘编自葛丽《德意志民族主义形成和发展变化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德意志民族主义形成与发展的理解。
2024-01-11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顶效开发区顶兴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佛教在南北朝时期,达到全盛阶段。公元574年,(北)周武帝诏令“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灭(北)齐后,周武帝又下令“现成寺庙,出四十千,并赐王公,充为第宅。五众释门,减三百万,皆复军民,还归编户。融括佛像,焚烧经教,三宝福财,簿录入官,登即赏赐,分散荡尽”。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1.凡成年男性未被褫夺法律行为能力,并执有任何依租簿而获得的土地或产业之产权,……其净年值除缴纳该项土地之一切租税及费用外,不少于十镑者,即有权参加选举其本区代表,参加下届国会……任何人不得在任何一年登记作为选民,选举该城市或城镇选区之一名或数名国会代表,假如他在当年七月底之前十二个月中曾接受教区赈款或其他救济金,依照目前议会法之规定,他丧失了选举国会代表的资格。

——《1832年改革法》(英国1832年6月7日)

2.凡年满21岁制男子,目前不在因犯罪而坐牢之列者,都有选举权。秘密投票--以保障选民运动用其投票权力。国会议员不应有财产的资格限制--使各选区能够选出他们爱戴的人,不论贫富。

                                                                                                                                                                                                                                      -----英国宪章运动中的《人民宪章》1837年

材料三:18世纪的奥地利仍是盛行农奴制度的农业国,这种落后状态又使奥地利受到新兴的普鲁士的凌辱。女皇特蕾西亚进行的改革,便是在这种状况下开始进行的。她于1751年颁布了普遍征税法,取消了各邦和领主们的收税权。根据以女皇名义发布的土地册,一切臣民都要按照财产和等级普遍纳税。此外还规定农民为领主服徭役的时间每周不得超过3天,并宣布在皇室领地上废除农奴制。为发展经济,政府开始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国家对新建工场免税10年,放宽必须加入行会的规定,还统一了币制和度量衡,废除了国内税卡。此外,国家还对进口工业品课以高关税,而对进口原料则降低关税。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1981年,全国总工会、共青团等9个单位联合发出倡议,倡议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开展“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198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倡导开展了第一个“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使亿万群众自觉参加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的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活动。在这过程中又有不断的发展,在“五讲四美”的基础上增加了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三热爱”内容。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周武帝禁绝佛道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份改革主张的最主要分歧,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宪章》提出这一主张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特蕾西亚女皇经济改革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意义。
2023-12-2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四)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影响着整个民族人民的价值取向和行动方向。德意志民族主义在德国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对德国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中世纪以来,德国一直处于封建割据、四分五裂的状态,当时大多数德国民众不觉得自己是德国人,而是普鲁士人、巴伐利亚人、法兰克福人等,也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和文化没有尊重和认同感,在他们的心目中不存在德意志民族观念,他们意识不到德意志。直到17世纪末18世纪初,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人们的民族意识开始逐渐苏醒。德国知识分子也在法国大革命的政治“启蒙”下,开始关心政治,并有了政治觉悟,于是,德国文化民族主义诞生了。19世纪,拿破仑帝国的扩张使德意志民族的地位降到了历史最低点。德国的文化民族主义在全德人民高涨的要求民族团结、反对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情感中上升为政治民族主义,德意志近代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理论体系最终形成。德国统一后,灿烂辉煌的物质繁荣和普鲁士流传下来的军国主义传统使德意志民族优越感不断膨胀,威廉二世推行“世界政策”并加紧扩军备战。最终,之前反对民族分裂、渴望祖国统一、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的理性意识,开始一步步向极端民族主义发展。

——摘编自葛丽《德意志民族主义形成和发展变化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德国民族主义的发展过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民族主义对德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8 . 资本主义制度的面相

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1.下列文献中,受法国启蒙思想影响的有(     )(双选)
A.《九十五条论纲》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权利法案》
2.19世纪中期左右,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的根本动因来自于(     )(单选)
A.新航路开辟B.启蒙运动C.工业革命D.早期殖民扩张
3.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过程中,各国也面临着不同的现实问题。其中,面临沦为半殖民地民族危机的是(     )(单选)
A.美国B.俄国C.德国D.日本
4.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该学者强调《权利法案》的哪些历史作用?

严格来说,革命的政治后果并不是建立君主立宪,而是将这种早已存在的立宪传统以成文法的形式确立起来,以消除对议会的干扰和破坏。从某种角度看,《权利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英国也因此获得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先决条件。

——摘编自张新宇《从<权利法案>看英国革命》

5.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你怎么评价资产阶级的民主和人权。   

由于1832年的改革,(英国)全国选民人数从1831年的48.8万人上升到1833年的80.8万人,由占人口比例的约2%增加到3.3%。

——王觉非主编《近代英国史》

杰克逊总统实行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政策……印第安人在迁徙中约减少了1/3的人口。美国的大陆扩张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坟场上。

——杨生茂、陆镜生《美国史新编》

2023-11-0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南宋至明清,乡约制度是县级以下在村落推行的一套地方自治机构,它的地位正可与王安石的保甲制相当。保甲制是上级政府为了适应当时苦难的局面向下推行的一套施政机构,“编户口、练民兵”是它的主要功能。可是乡约制度的作用并不在此,它是人民自动结合的机构,这就是吕和叔先生所说的:“乡人相约,勉为小善。”他给乡约厘定的四大条款是: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这四大条款就描写了乡约制度的主要功能,它是绅士以领导者的身份,作为教育与组织人民的工具,冀以形成为人民自动结合的机构,成为一个自动奉公守法、知礼习义的单位,也就是一个具有政治意义的团体。

——摘编自费孝通、吴晗《皇权与绅权》

材料二   1864年,俄国实行了地方政治改革,在各省、县分别成立自治局,负责管理地方经济、卫生、教育等事务。1870年通过市政改革,在各城市召开了市杜马,在市杜马选举中,取消了封建贵族特权,实行统一的财产资格标准,即缴纳城市地方税的人都有选举权。1874年又进行了军事改革,废除了募兵制,打破了贵族对军队领导权的垄断。但在以后的30年内,沙皇政府不但没有把改革继续进行下去,而且残酷地镇压民粹派运动和日益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终于在1905年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乡约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地方自治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改革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0年11月,俾斯麦与南德4邦(巴伐利亚、符腾堡、巴登,黑森-达姆施塔特)政府之间缔结了联合条约,南德4邦正式与北德联邦合并,成立“德意志帝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

材料二       《凡尔赛条约》关于重划德国疆界的内容是;西部:莫列斯纳、欧本和马尔梅迪划归比利时。阿尔萨斯-洛林重归法国;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其行政权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期满后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东岸50公里内德国不得设防。南部: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德奥永远不得合并。将西里西亚南部的古尔琴地区划归捷克斯洛伐克。东部:德国承认波兰独立。波兰从德国得到西普鲁士和波兹南的绝大部分,使波兰获得海岸线。北部:在德国与丹麦之间的石勒苏益格地区实行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疆界的这种划定,使德国在欧陆丧失了13.5%的领土。

材料三       1949年,在美英法三国控制的德国西占区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首都为波恩。半个月后,苏联占领区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首都在东柏林。

材料四       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德国和柏林完成了统一。

——摘编自吴于度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现代史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两个时期分别说明近现代德国疆域变化的原因及其对国际形势的影响。(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07-09更新 | 64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