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三幅图片与日本明治维新具有重要的联系。


材料二   他们却下意识地执行起日本文化传统中的“选择原理”,将“西方文明”中不符合“日本国情”的若干“重要部分”予以剔除,而这些很可能就是“西方文明”(实际上是现代文明)中的精髓所在。事实上作为现代化的后起者,德意志帝国只是个发育尚未完全的“现代”社会,而日本“向西方学习”,最终落实到以德国为榜样,这不可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误。

——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材料三   日本维新政府原本试图通过官营企业的形式进行工业化,但在官营企业亏损后即将其下放给民间资本,民间资本在政府的主导下向近代工业资本转化。

——改编自严立贤《日本资本主义形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图1、图2、图3之间有何关系?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个巨大的失误”的依据是什么?此“失误”对日本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工业化的特点,并举出史实说明
2 . 建筑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坟墓,起源于马斯塔巴墓,最初只有一层。为了体现君主集立行政、司法权于一身的权威,后来层层叠加,逐层向上缩小,形成了阶梯状金字塔,开创真正金字塔建筑之路。金字塔凝聚了古埃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他们在天文学和几何学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古埃及人对太阳神拉高度崇拜,他们认为巍峨高耸的金字塔每天可以接收来自太阳的第一束光芒,因此规模浩大的金字塔也是对太阳神崇拜的产物。

——摘编自王海利《埃及通史》

材料二   1248年,科隆大主教决定重建科隆大教堂。这一工程规模浩大,为此画出的羊皮图纸,叠在一起就有四公尺高。1517年,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爆发,科隆大教堂建设资金中断,工程就此停工。300年后,在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的鼎力赞助下,科隆大教堂得以按照原来的设计图复工。1880年,高达157.3米的大教堂终于完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是中世纪哥特式艺术风格的完美呈现。

——摘编自陈文捷《凡世的荣光——璀璨的中世纪建筑》

材料三   20世纪前期,进步和反传统的建筑风格受到赞美;20世纪后期,保守和反“反传统”的建筑风格却成为美德。1987年,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对英国战后建筑和建筑师进行尖锐批评,他认为英国建筑师对伦敦造成的破坏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轰炸机造成的破坏还严重,如圣保罗大教堂的辉煌殿宇已经被拥挤的摩天大楼所包围,他呼吁修建更多将英国的建筑传统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建筑物。

——摘编自吴焕加《西方近现代建筑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埃及金字塔得以修建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科隆大教堂重建过程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建筑“传统与现代之争”的认识。
2023-07-18更新 | 71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中外历史纲要下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它主要有以下特点: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王必须根据议会意愿行使行政权力;君主是名义上的世袭国家元首,其存在主要作为国家的象征。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表面上,议会通过的法案要经过国王的批准,实际上只是一种形式。

——摘编自陈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法两国君主立宪制结局的不同原因》

材料二   1871年建立起来的总意志帝国是普鲁士首相伴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的产物,是普鲁士强叔政治的结果在意态帝国中,以皇帝为首的容克贵族居于领导地位,资产阶级则从“参与”的意又上加入了统沿阶烦的行列,帝国在建立之初虽然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但立完为虚,君主是实。1871年修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有任免国家官吏之权,有法律的创制叔是帝国武装力量的统帅,决定帝国的对外政策;以帝国的名义宣战、拂和,与外国缔结同盟和签订条约委派驻外使节。帝国宰相是全帝国唯一的大臣,其领导下的内网主持着帝国政府的运转。由于宰相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因而只对皇帝而非议会负责;而由宰相任命的国家各部门的负责人则对宰相负责。从立法机构有关权力的规定中,可以看出德意志帝国政治生活中的专制主义色彩。

——摘编自邢来顺《略论德意志帝国政治架构的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英国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意志帝国专制色彩形成的历史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材料一   这其实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到了1688年,英国的统治阶层已齐心协力,下决心要把詹姆士二世搞下台。他们不能容忍专制制度的恢复,更不能接受天主教的复辟;但同时,他们也不愿再看到新的革命,不愿让下层民众再参与国家政体的设计。它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新国王还具有继承王位的最直接条件。但实质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

——摘编自钱乘旦、许明洁《英国通史》

材料二   美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在芬兰,某些阴谋反对瑞典国王的贵族谈论的是乔治·华盛顿。在德意志,人们以诗歌、散文、历史著作和学术性小册子抒发对美国人的热情。在英国,改革者指出:“在美国的州和联邦宪法中不同宗教团体的成员在政治上受到的待遇都是一样的”。在爱尔兰,志愿军以美国先驱者为榜样,组织起武装连队,之后,英国不得不赋予爱尔兰部分自治权。欧洲的中产阶级满意地看到那个国家人受到应有的尊敬,真正的功绩得到应得的报酬,人们对他们按照能力和贡献加以评价。

——摘编自(英)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人权宣言》确立了被称为“不朽的原则”的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基本的原则。《人权宣言》从原则上提出各项基本人权: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社会有权要求机关公务人员报告其工作;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摘编自赵铁生《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原则的宪章——<人权宣言>》

主题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材料四   制宪会议的大多数代表并不真心欣赏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他们更关心如何建立一个有效力的但又受到约束的政府。他们既想建立一个有足够权威的中央政府,又要竭力保护各州已经拥有的重要权力;既反对贵族或寡头政治,又害怕简单无序的暴民政治。正因为有这些顾虑,1787年宪法格外注重权力的分割与制约。建立一个有效的和有限的联邦政府是这部宪法的核心。

——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主题三资本主义的扩展

材料五   1857年末改革诏令发布之后的短短三年时间里,沙皇依靠高效的官僚机构搜集和整理了大量资料,并且制定出相当完备的改革法案。这表明历史积攒的隐性力量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力量既来自农奴制的思想危机和克里米亚战败后的政治危机,也来自于19世纪上半期俄国政府在农民问题上的不断改革。索洛维约夫说:“如果改革大业不是在专制皇权的主导下开始,那么反对派的实力将会强大得多,并会将改革完全倾覆。”在制定改革方案的过程中,亚历山大二世发挥了主持者和平衡者的作用,并且成为最终的仲裁者。他促使贵族主动提出改革,在形式上保障了贵族对改革的参与权,使得改革没有变成贵族与沙皇的公开冲突。在最为关键的土地和赎买问题上,亚历山大二世表达了平衡地主与农民利益的公正立场。在政治斗争中,他对贵族和政府的方案都采取了模糊立场这就保证了贵族对沙皇的信心,同时转移了斗争的焦点。最终在沙皇的保护下,编纂委员会(改革的中心机构)的主要成果得到保留。

——摘编自张广翔等《再论亚历山大二世与俄国1861年农民改革

材料七   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交成另一种东西。

——选自林肯《家庭纠纷》

材料八   (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专家在日本人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三千人左右。然而意识形态方面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二十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摘编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背景及其标志。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对近代欧洲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权宣言》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确立的基本原则。
能力提升
(4)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国家权力运作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所学,阐释美国宪法如何体现了这一原则。
(5)根据材料五、六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
(6)根据材料五、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的特点。
(7)材料七反映了林肯的什么主张?为了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他颁布了哪部文献扭转战局?
(8)根据材料八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特点。
历史纵横
(9)根据上述材料,简析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世界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219日颁布的《解放法令》是充分保证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实施的,地主因土地被分配给农民可以得到政府付给的长期国债券,而农民则必须交纳49年的赎地费给政府。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l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

——摘编自《农业资本主义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材料二   1870年,日本民部省提出:士、农、工、商同受国家保护,士、工、商不纳税,而让农民承担重税是不公平的,“必须减重增轻,使天下民产得以平均”;l872年,明治政府向土地所有者发放了地契,承认地主和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1873年,颁布《地税改革条例》,规定:向土地所有者按地价3%的税率征收现款作为地税。这些措施在保证农民土地所有权的同时减轻了农民的税负。

——摘编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农业和农村政策》

材料三 明治维新不是由于社会内在的成熟而引起的革命,而是由于外部压力所产生的立足于民族主义的“文化革命”。一位被恢复权力的年轻天皇的诏书被用来加强服装、发型的变化以及法律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新的学校制度的创立,西方音乐、文学和会计的采用,以及新银行、新工厂的建立,与一支近代军队、一部宪法和一个新的政治秩序的建立同时并进,都是革命的目的。

——(美)弗兰克·吉布尼《明治:一次文化革命》


(1)有学者指出,l861年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依据材料一指出这种说法的合理性。
(2)依据材料二,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农业政策的中心是什么?这种政策对当时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3)依据材料三,概括明治维新的特点。
6 . 政府作用

材料一   1602年,荷兰大商人集股组建东印度公司。荷兰议会授权东印度公司在东起好望角,西至麦哲伦海峡的广阔区域内享有贸易垄断权。公司有权代表议会对外宣战、签订条约、招募军队,在殖民地发行货币和任命官员等。公司先后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得了好望角、爪哇和苏门答腊等地。166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股份公司,拥有150艘商船、40艘战舰、50000名员工、10000名雇佣兵,股息高达40

——摘编自成耆仁《寻根:荷兰东印度公司与陶瓷丝路纪行》

材料二   上海轮船招商局大事记(局部)

时间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1872李鸿章上奏《试办招商轮船折》,提出该局“官督商办”,以“渐收
利权”
18763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获7艘海轮、9艘江轮,运输航线得到扩充
187612
与英资太古洋行、怡和洋行签订第一次等价合同,赢利158万两。
1882依靠英国伯明翰矿务公司的技术,投资创办开平煤矿。
1896投资创办中国通商银行、南洋公学(上海交大前身)

——据李慰《上海轮船招商局的晚清四十年》整理

材料三   在十九世纪的俄罗斯工业化与西欧有很明显的不同,其发展的动机是政治和军事,驱动力的来源不是源于企业而是政府。

进入二十世纪,列宁和他的支持者,不得不为保卫政权抵御敌人进行了快速的国有化进程。1921年,列宁表明了他的实用主义的倾向,他决定实行与激进的经济手段相反的政策。随后,斯大林及联共党实现了史无前例的苏联资源与劳动力的最大限度的集中。当世界其他地区在经济崩溃边缘蹒跚行进的时候,外部世界的人们怀着恐惧和羡慕的复杂心情,注视着苏联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荷兰东印度公司与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特点。
(2)关于俄罗斯的工业化,有观点认为“自上而下”是其实现农业大国向工业国转型的重要手段。以“国家与工业化“为主题,解读上述材料。
2022-07-29更新 | 388次组卷 | 4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11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俄历2月19日(公历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批准了改革法令。法令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农奴人身得到解放。他们可以自由处理个人和家庭事务。有权拥有动产和不动产,可以自由转换职业,从事工商业活动,并以自己的名字签订契约等。同时,农奴可赎取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农民有永久使用权(在法律上仍属地主的财产)。在订立赎地契约前,农民对地主仍有“暂时义务”,交租和服役依旧。赎金数额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实际上包括了人身自由的赎金。农民在禁地时一次先付赎金的20%-25%,其余由国家银行垫付。另外,为加强对农村统治和管理,在俄罗斯各州(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除外)保留了村社,政府把农民组织在村社中实行连环保。地主有权否定村社的决议,甚至把农民开除出村社。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861年产生了1905年。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改革的农奴制性质……使农民遭到了无限恶劣的和痛苦的折磨,但是它改变不了发展的方向,防止不了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

——摘编自《列宁全集》第二十卷《“农民革命”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列宁的结论?并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俄国近代化的特点。
2021-05-09更新 | 162次组卷 | 3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2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时明治政府……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学习美国。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1871年,明治政府创设文部省。1872年,制定出《学制》。《学制》第一章至第七章将全国划分为八个大学区,每区设一所大学,每一大学区分为32个中学区,每中学区设中学一所,每一中学区分为210个小区,称为小学区,每一小学区设小学一所。第五十二章规定,学生如缴纳学费有困难者,可以借贷,但学成后要分期偿还或出具保证书,以为官方义务供职的方式偿还(离校5年后分期偿还,如因病死亡则免还),这就给贫困学生就学提供了经费的保障,有利于普及教育的开展。明治维新教育改革重视对儿童文化教育,使得小学入学率迅速上升。1873年,小学入学率为28.1%,1899年达到70%,1905年达到96%。1907年,虽然把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六年,入学率并没有因此下降,而是上升到98%,1925年,更达到99%,几乎是百分之百。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胡茂波《洋务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之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和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