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日本人好学求知,“择善而从“,是日本富强昌盛之根本。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的几十年里,西方扩张的威胁和压力对日本的传统政治文化形了致命的挑战。日本的反应从“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概敌视、文化上盲目自大,不情愿地承认自身在财富和力量上的劣势”到后来“以夷制夷”,获得了成功。明治维新可以说是日本近代史的起点。

——摘编自张光《明治维新》

材料二   他们通过发放津贴、购买原料或成立政府公司确保所需工业的建立。政府领导人不仅注意支持轻工业如纺织业,而且注意支持重工业如采矿业、铜铁工业和造船业。这些企业建成后,政府通常以极低的价格将它们出售给各种享有特权的私人行业。少数富裕家族,即财间,以这种方式扼制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对西方文化的态度有何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发展工业之路上的独特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2020-05-1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城市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由之路。

1871年,日本东京男子剪发的人数逐渐增加,西服、普鲁士帽、法兰西鞋算是当时最时髦的服装。西村胜三以“伊势胜”为店名在东京开鞋厂,1872年在银座开设了西洋服装店。1871年东京出现第一家叫“开阳亭”的西餐馆,以后又有多家西餐馆开业。人力车夫、演员、艺人学生等在西餐馆坐下来,一边用筷子吃牛肉火锅、喝啤酒(如果喝白兰地那就更显得“文明”了),一边说着很蹩脚的英语,嘲讽社会上的旧弊。1875年建成的东京银座大街,是以砖瓦结构的欧式楼房和马路两侧排列匀称的瓦斯路灯组成的一派欧洲景象。1872年,东京至横滨的铁路通车。     


19世纪70年代,日本东京城市面貌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
2020-04-2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3届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二)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明治维新把日本从一个以世袭为主决定地位的社会,变成了一个以受教育程度和个人成就为主决定地位的社会。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版籍奉还,废藩置县B.废除等级,四民平等
C.移风易俗,文明开化D.地税改革,土地私有
4 .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了独具特色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本国乃至亚洲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审视1868—1889年明治维新的全过程,可以看出,1868—1878年,明治政府全面移植欧美文明,破旧立新,欧化色彩强烈,社会面貌变化剧烈。与此同时,贪大求洋、政府内斗、改革实效不高等问题,致使维新难以为继。1881年11月,太政官大书记官井上毅进呈《人心教导意见书》,建议政府劝奖汉学、倡导忠爱恭顺之道,发展实业教育,推广与日本国情最接近的德国学等。明治政府及时调整政策,至此,政策基调转为“兴汉学”和“学德国”,这成为维新成功的关键举措。

——宋成有《明治维新若干问题的再思考》

材料二 在日本,“自上而下的革命”的倡议、指令和骨干力量,都是来自部分封建领主和皇室公卿。日本资产阶级只能在一个方面发挥作用:商人和企业家阶层的存在使得从西方学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行之有效。所以“明治维新”不能被视为真正的“资产阶级革命”,甚至不能被称作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不过倒可看作是与资产阶级革命相等的、行得通的革命的一部分。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明治维新指导思想的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政策基调”变化后的具体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明治维新的定性及其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治维新负面影响。
2020·江苏·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10分)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武士阶级的变化是近代日本社会转型的一个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很贫困,尤其是那些俸禄低微的武士,更是困苦至极。穷武士中,甚至于出卖祖上传下来的武器”,一些中下级武士迫于生计,也不得不屈身从事过去被人瞧不起的商业或手工业,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

——摘编自《世事见闻录》

材料二

1871年是最重要的一年,6月,平民被准许骑马,9月,武士被允许“散发”、“废刀”,10月,准许武士和平民通婚。据统计,1872年日本有士族425872人,加上家属合计1941286人,他们每年领取的俸禄消耗了日本政府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明治政府采取了渐进的手段,以发行债券或赎买等方式逐渐取消俸禄,消灭了武士阶级。

材料三

在日本的近代化中,武士曾经起过独特的作用。它既是倒幕的领导者、明治维新后近代化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又因近代化的推行而逐步衰落。然而武士道精神却并未随之消亡,而是在日本社会中长期延续下来,影响到其近代化道路的选择。

——摘编自吴乃华《论武士与日本的近代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当时日本武士的地位和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政府逐步消灭武士阶层的举措及目的。(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武士在日本近代化进程中起到了什么“独特的作用”。(3分)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19年是京张铁路通车110周年纪念,也是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逝世100周年纪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詹天佑是中国铁路之父,为中国铁路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在詹天佑的主持下,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胜利通车。京张铁路的工程难度之高在当时的筑路技术条件下堪称之最,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铁路早期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的过程。詹天佑将在修建京张铁路时草拟的毕业生升转帮工程司暨递升副工程司办法,以及应具备合格之品行及学识的要求,正式规定章程。这为科技人才的成长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1905年,詹天佑大力倡导全国铁路采用1.435米(4英尺8英寸半)的国际标准轨距。1918年在交通部公布的《国有铁路建筑标准及规则》中又明确规定了这一标准,以后中国各时期的政府均以此为据。

——摘编自刘宁《非凡的詹天佑》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张铁路在中国铁路建筑史上的历史地位,分析詹天佑对中国铁路建设的重要贡献。(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詹天佑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人物传记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4分)
C.[探索历史的奥秘]玛雅文明是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我们面对着玛雅遗址异常灿烂的古代文明,谁都会情不自禁地问:这一切是怎么来的?史学界的材料表明,在这些灿烂文明诞生以前,玛雅人仍巢居树穴,以渔猎为生,其生活水准近乎原始。有人甚至对玛雅人是否为美洲土著表示怀疑。因为,没有证据表明,南美丛林中这奇迹般的文明存在着一种渐变,或称过渡阶段的迹象。没有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难道玛雅人的这一切是从天而降的吗?


的确,这一切是从天而降的。地面考古没有发现文明前期过渡形态的痕迹,分析在此之前的神话传说,也无线索可言。玛雅文明仿佛是一夜之间发生了又在一夜之间轰轰烈烈地向南美大陆扩展。

——上述材料摘编自《古代文明未解之谜》

材料二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报刊的一些文章看,认为包括医学、历法、习俗、音乐等方面印第安与中国古代十分相似。另外,墨西哥瓦哈卡地区印第安人“我”“你”“他”的发音及玛雅人“人”“镇”“银”等发音与汉语发音相同。美国考古学家也宣称在美西海岸海底发现了3000年前古代中国的石锚……总之,关于中国古人早就到达美洲的说法,差不多已持续200多年了。

——摘编自钟婴《印第安人会是我们的远亲吗?》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材料一中对玛雅文明的由来持什么观点?(4分)
(2)据材料二,概括“美洲文明与中华文明有关联”的主要依据。(6分)
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皖南古村落,地处安徽南部的山岭川谷崎岖之中,与山有着浓浓的情怀,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但皖南古村落同样与“生于斯长于斯”的水有着不解之缘。……正是由于皖南古村落聚居环境的独特性,其水景观也呈现独有的特征。它既不同于江南水乡古镇般水气氤氲如泽国,也不同于黄河中游的“关中八水”般浩浩然泾渭分明,更不同于西南高原的江河般漭漭奔腾。

——摘编自朱姝莹、陈永生《皖南古村落水景观特征分析》

材料二   

徽州文书是指宋朝到民国徽州所属六县及与之相毗邻的淳安等县遗存的契约文书,呈现出以土地文书(土地所有权、经营方式的变动等)、商业文书(商业合同、账簿等)、宗族文书(祭祀、族规、家法等)为大类的特色。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皖南古村落水系的特征,并分析其水系独特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徽州古文书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
2020-03-0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学科网3月第一次在线大联考(江苏卷)
6 . “德国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但是,1871年以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步伐前进。”引起上述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法国赔款提供资本B.发展军事工业刺激经济
C.德国自然资源丰富D.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2020-03-03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和战抉择

材料一

1871 年,政府为了坚决实行废藩置县,准备武装力量,从萨摩藩、长州藩、土佐藩征集组建了步兵队、炮兵队、骑兵队,共一万人,称为亲兵。八月,政府制定了东京、大阪、镇西、东北四镇台制,分别驻扎常备军,把全国城郭、武器、舰船都移交兵部管。山县有朋根据其在欧洲视察的体会和幕末长州藩由庶民募集的奇兵队的成就,主张征兵说,1873 年, 征兵制实行,武士失去了职业,也失去了作为特殊身份存在的意义。

——摘编自坂本太郎《日本史》

材料二

第二章 放弃战争第九条

1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   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2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摘自《日本国宪法》(1946 年制定)


回答下列问题:
(1)两则材料折射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简要说明导致这两大事件出现的国际背景。(6 分)
(2)日本自“征兵制实行”到“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过七十余年。对日本的这种变化,你怎么看?
2020-06-0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阅读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企业数工人数量产值(千卢布)
1860年99116007954
1879年2874200051937

造成上述变化的因素是
A.彼得一世改革
B.农奴制改革
C.俄国十月革命
D.新经济政策
2019-09-0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松江区高考一模历史试题
9 . 下图是1882年和1907年德国劳动力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对图中变化解读准确的是
A.劳动力流失导致农业衰退
B.工业化助推经济结构调整
C.国家统一有利于工业发展
D.服务业发展水平领先世界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圈地运动最初时期,失地进城农民被简单地看成流浪汉和“懒汉”,英国统治阶级通过“血腥立法”加以严惩。

随着圈地规模的扩大,失地农民的数量在增加。英国政府逐步认识到进城流浪农民的问题是社会转型带来的,并不是失地农民的过错。惩罚不如疏导,要进行疏导,首先要进行救济。于是,英国政府采用了恩威并用的政策,即救济和惩罚并用的政策。

这样英国对游民的政策,开始了从济贫政策到“济身”政策的变化。英国政府以各种方式培养游民的劳动习惯,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使他们拥有某种技能,能独立谋生。

——摘编自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19世纪80年代,当英国和美国的农业劳动力份额已分别降至15%以下和50%以下时,日本才启动了工业化进程。当时日本的农业劳动力份额超过80%。虽然日本工业化的启动在时间上要比英国晚一个多世纪、比美国晚近半个世纪。但随着工业化的启动,日本用了不到40年的时间,将其农业劳动力份额降到了54%。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恢复,日本农业劳动力转移进入了历史上的最快时期。1980年与1950年相比,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了2/3,农业劳动力份额下降了37.4个百分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乃至整体宏观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加入WTO后,随着国际市场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的巨大冲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形势会更加严峻。

——摘编自张立中《农业经济前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对待农村剩余劳动力态度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背景与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现今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2019-05-01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凯里市2018-2019学年高三4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