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普里格诉宾州案的争辩

1842年,奴隶主普里格因抓捕一个逃亡奴隶,向宾夕法尼亚州地方法院申请相关证明文件,但该州法院以《1826年宾夕法尼亚州反绑架案》中禁止将黑人视为奴隶强制带离本州的条款为由,拒绝受理该案件。于是普里格在没有求助进一步司法程序的情况下便将逃奴带回本州,因而引发诉讼。

这个案件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时,最高法院法官分歧很大,判决书上最后写了7个法官的意见,斯托利法官最后宣读判决结果。

斯托利法官:联邦宪法中“保证奴隶主追捕奴隶或重新获得他的奴隶的权利,在蓄奴州的地方法中,这些奴隶是被当作财产看待的”的原则,是需要自由州承认的一个普通法原则,追捕逃奴的管辖权完全建立在联邦最高权威的基础之上。

麦克林法官:黑人不是财产,而是具有人格的自然人,联邦政府要求自由州交出逃亡奴隶的行为无疑会干涉到自由州的内政,对于州出台的限制奴隶主追捕逃奴的规定应予以大力支持。

坦尼法官:自由州没有权力出台法律限制奴隶主追捕逃奴,出于礼让条款,自由州有义务尊重蓄奴州的法律,补充联邦政府对奴隶主权利的保护。

——摘编自宋云伟《美国内战前联邦制因素对奴隶制相关案件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普里格诉宾州案中法官争辩的焦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普里格诉宾州案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2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832年议会改革后,选举权仍然受到很大限制,广大的中下层人民迫切要求进行一次新的议会改革。在这种情势下自由党为拉拢选民,表示主张新的议会改革。保守党内一部分人为了挽救保守党的政治颓势也表示准备改革,但保守党内一些右翼分子却坚决反对。许多地区都开展了争取改革的斗争,群众到处举行集会。1867年7月15日,议会下院通过了第二次议会改革方案。它规定,在城镇,选举权应给予每一房主和租户,也给予支付一定租金和居住不少于一年的房客。在各郡也实行类似方案。另有46个‚衰败选区‛被取消,所空余出来的席位,分配给大城市。经过改革,选民的总数从135万人增加到225万人。贵族地主的势力进一步降低了,资产阶级在下议院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不过,直到这时英国仍然只有二分之一的成年男子享有选举权,工人中只有高工资的熟练工人才获得选举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1867年议会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1867年议会改革的影响。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材料三、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策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曰本的崛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俄、中、日三国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2016-11-21更新 | 648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前,封建制度危机四伏,封建营垒急剧分化。顽固势力德川幕府的统治在农民起义的多次打击下,已经摇摇欲坠,分崩离析。其他西南各藩,从藩主大名到下层武士以及一批宫廷贵族都背离了幕府,向资本主义转化。

——引自张琪《历史的比较与思考: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

材料二   日本的维新派懂得以暴力摧毁旧的封建政权,他们利用下层人民的力量,通过国内战争,推翻了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建立起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政权,然后运用政权的力量,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这实际上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维新派控制了日本全境后,立马迎立天皇,立宪法、设内阁,大权均分,有私心者很少,天皇也不伸手要权,所有人考虑的都是如何让日本快速强大起来。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等,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3年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19世纪中后期推行“明治维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主要特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李鸿章与伊藤博文,一个是中国的首辅大臣,一个是日本的首任首相,地位相当,时代相同,风云际会,砥柱中流。面对共同的“千年未有之变局”,历史发令知猛然打响,在中曰近代化大比拼的赛道上,怀揣富国弦兵的同样梦想,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作为领军人物,带领各自的国家一路追赶。尽管日本起步比中国略迟,然而最终结局却大相径庭,一悲一喜:大清王朝愈加摇摇欲坠,日本帝国则一飞冲天。世事波云,人生飞絮,同样是“经世之才”,一个身背骂名,抑郁而终,一个大功告成,奇勋盖世。出现这样悬殊的结果,令人深思。

——《文化博览》2007年第五期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面对共同的“千年未有之变局”,“中日近代化大比拼”分别指什么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造成李鸿章人生悲剧的原因有哪些?据此谈谈你对李鸿章和伊藤博文悲喜人生的看法。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土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
(2)材料三改革与材料一、二在核心主张、局限性、改革方式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3)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俄日崛起,中国改革失败。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019-01-30更新 | 73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6月)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

——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

材料二1682——1725年在位的彼得一世,采纳西欧模式,对俄国进行彻底改革。1697-1698年,他率团往德、荷、英考察,学习其政府管理模式和军事技术,大量招募外国专家为俄国服务,对军事、行政体制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期中,强制剪须割袍即是其改革的戏剧性一幕。在当时的俄国,大多数贵族饱食终日,往往懒洋洋地拖着长袍,留着被视为“上帝赐予的装饰品”的大胡须,无所事事。彼得下令:除神职人员外,一律禁止留须,他甚至亲自将贵族的胡子剪掉,还在宴会上亲自剪短贵族的旧式长袍,规定只穿西欧式的短袍。改革引起包括其子阿历克基在内的一些人的反对,几经犹豫后,彼得将儿子处死。“在整个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恩那个产生如此重大的个人影响……他通过各种方法急切地把一种新的文化强加于俄罗斯,从而为他的帝国确定了未来性质……由于他的努力,俄国显然拜托了孤立的状态……此后,俄国的历史成为欧洲史的一部分,并愈益成为世界史的一部分”。

——摘编自(美)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康有为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

8 . 19世纪中期的日本、中国、俄国,虽然所在地域不同,国情有异,但这些国家的有识之士都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三国改革的史实,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明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大陆推进了。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1888-1894年日本工厂数量及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在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时,有人认为:“中国变了,但变的是皮毛,不变的是体制。跟着,日本也变了,但先变的体制,然后是皮毛。”

(1)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为打破现代化的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

(2)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大陆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结合材料二,指出日本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

(3)结合材料三,指出中国变的“皮毛”是指什么。而日本先变的是“体制”,指出明治维新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4)三国改革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9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天津条约》第50款条文规定:嗣后英国文书,具用英文书写,仅在三年之内,可以附有汉文配送。这样的条件下设立的新式学堂创设之初是为了解决清政府需要“通事”和“译员”的当务之急,在此目的下京师同文馆的课程侧重于“西文”和“西艺”,并采用西方的教学制度,实行了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洋务派所兴办的新式学堂都由于洋务派官僚在进行洋务实业运动过程中根据需要而设立,由各地方政府官僚进行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经费由地方政府官僚自行解决,中央政府没有形成统一的经费保障政策,这就使得经济落后的地区,新式学堂难以设立,并且所设立的学堂规模也较小。
材料二        1871年,明治政府创设文部省。1872年,制定出《学制》。《学制》第一章至第七章将全国划分为八个大学区,每区设一所大学,每一大学区分为32个中学区,每中学区设中学一所,每一中学区分为210个小区,称为小学区,每一小学区设小学一所。第五十二章规定,学生如缴纳学费有困难者,可以借贷,但学成后要分期偿还或出具保证书,以为官方义务供职的方式偿还(离校5年后分期偿还,如因病死亡则免还),这就给贫困学生就学提供了经费的保障,有利于普及教育的开展。明治维新教育改革重视对儿童文化教育,使得小学入学率迅速上升。1873年,小学入学率为28.1%,1899年达到70%,1905年达到96%。1907年,虽然把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六年,入学率并没有因此下降,而是上升到98%,1925年,更达到99%,几乎是百分之百。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胡茂波《洋务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教育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亚洲,日本通过自身制度的改造焕发出一股冲力,奇迹般地融入现代化浪潮中,并挤进列强行列,而其他国家则处于探索与阵痛阶段,为现代化付出更多的时间与代价.……日本的现代化成功,中国的现代化尝试却遭遇了失败.中国的现代化尝试是以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如果说洋务运动表现了对器物和技能层次现代化的追求,那么维新运动则表现了对政治制度层面的.现代化探索.

                                                                                          ――钱乘旦《换个角度看历史》


材料二     论者日: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探之过蹙;失于急教,以自贻蹉婆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新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跛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惭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戊戌政变记》


材料三      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梁启超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日本“自身制度的改造”是指什么?它对日本的影响如何?
(2)材料二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者及“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关于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阐明你的看法。
(3)材料三梁启超为什么如此评价戊戌变法?
2017-08-2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2017高二历史下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