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英国的君主自此失去了它的专制色彩……然而英国统治阶级需要君主制和王室,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变成能够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国家工具,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这种设想。……以议会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便逐步形成。英国资产阶级创造了一种既符合国情又实用有效的统治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

材料二   清朝晚期徐继畬《瀛环志略》:“华盛顿,异人也,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材料三   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君主权力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材料二描述了美国何种政治制度?
(3)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国议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权力和地位。
2022-08-23更新 | 12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61年农奴制改革开启了近代俄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既然天意授我承担起全俄罗斯皇帝的伟任,我一定不辱使命,誓将恩泽关爱惠及所有臣民” “先祖们已经采取了一些改善农民状况的措施……但是影响范围毕竟有限。”“我相信,贵族地主们对皇帝是无限忠诚的,也相信你们会为国家的利益而准备随时牺牲自己的利益,所以我才决定进行这项改革。”“在地主仍保持土地所有权的情况下,农民可在履行了规定的义务后长期使用宅基地,并且使用法令规定数量的土地。”

——摘编自《1861年2月19日宣言》

材料二 农奴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自由”和“土地”。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全面现代化的标志,为3000多万农民带来自由,为资本主义关系和国家经济现代化扫清了道路,并且在地方自治、教育、军事等领域进行了具有进步意义的改革,因此被称为伟大的改革。

——摘编自唐艳凤《俄国农奴制改革法令解读》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沙皇为推进农奴制改革采取了哪些策略?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奴制改革中解决“自由”和“土地"问题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现代化发展有何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53年日本被美国迫使打开国门之后,内外交因的幕府为自救自强,自1854年至1867年接连推行了安政、文久、庆应等三次改革,即幕末改革。从日本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全过程来看,幕末改革迈出先期探索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明治维新得以全面展开。维新期间,前十年的欧化改革,决定性地将日本引向资本主义道路……以天皇亲政并介入改革为标志的后十年改革,维新官僚及时纠正失误,全面调整近代化政策,最终使资本主义在日本礼下根。

——摘编自宋成有《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的改革调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本幕末改革的目的及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及对日本社会转型方面的影响。
2022-07-1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材料一   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鹫的时尚。

材料二   (1888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
(2)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则材料中对待学习西方文明的态度产生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5年,纽伦堡到富尔特之间的德国第一条铁路通车,长6公里。此后,德国的铁路建设出现了私人投资和各邦政府投资双管齐下的局面,铁路里程飞速增长。到1871年,以柏林为中心的稠密铁路网已经形成。国民经济学家李斯特说过:“一个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的最重要的意义并不在于财政层面上,甚至不在于国民经济的层面,而是在于政治层面上。铁路网作为唤起民族精神、滋养民族精神、增强国家的防御力量的手段,对于我们德国人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远远超过对于其他任何一个民族的价值。”

——摘编自李伯杰《德国文化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材料二 1989年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经济主要数据

材料三 推倒柏林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铁路兴建促进德国统一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90年德国统一的主要背景和启示。
2018-09-29更新 | 142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河南省滑县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材料三、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策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曰本的崛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俄、中、日三国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2016-11-21更新 | 648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林州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人教版第八单元《明治维新》历史试题

7 . 材料一 在日本的工业发展中,政府扮演着一个非常积极的中心角色。早期很多新工厂都是政府出资兴建的,在经过初期的建设投资和实现生产之后,工厂就转到了私人手中。后来大量的私人工业在日本出现时,政府的意愿和政策仍起到很大的作用。纯粹追求利润从来不是日本企业的目的。日本公司常常争取荣耀和威信,工厂管理者认为有责任为国家服务、服从上级并增益和保护下级。这种态度直接来源于统治日本很多世纪的武士道精神

——【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材料二 1878年,日本国民经济中资本主义成分约占20%多一点,地主经济则不到18%,个体经济约占60%,1893年,资本主义经济的比重上升到35%—40%,个体经济的比重约占45%左右,地主经济也有所发展,但是在比重上则降至17%以下。

——吕方和《筒论明治维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政府扮演“中心角色”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政府在“原始积累过程中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经济结构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评价日本独特的工业化道路。
2020-04-2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材料二“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俄、日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日两国的改革在核心主张、改革方式和局限性上的相同之处。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仿效普鲁士确立近代宪政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日本与英国的君主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力差异。
(2)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2019-05-0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0 . 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变化受到双方和世界的影响,同时也对双方及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2年,他(高杉晋作)乘千岁九号船到达上海……他认为日本只有坚决反对侵略才能避免陷于“清国之覆辙”。这就加强了他要为日本民族独立斗争的决心。他于1862年8月归国,立即成为长州攘夷派的急先锋。

——伊文成、马家骏主编《明治维新史》

日本刚刚开国,吉田松荫就说过:“养国力、割易取之朝鲜、满洲(中国东北)、支那(中国)。”

——《大国崛起·日本》

材料二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

材料三从近代历史的大背景看,一百多年来中日实力有过两次“换位”。第一次是1894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清朝;第二次则是2010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被中国超过,失去了连续保持40余年的“世界第二”地位。

——摘编自辛仲楚《中日实力在甲午战争后发生第一次“换位”》

(1)根据材料一,简述晚清局势对日本人士的双重影响。19世纪末,日本是如何侵略中国以“养国力”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与中国的角度,分析中日两国这两次“换位”的不同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