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英国的君主自此失去了它的专制色彩……然而英国统治阶级需要君主制和王室,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变成能够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国家工具,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这种设想。……以议会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便逐步形成。英国资产阶级创造了一种既符合国情又实用有效的统治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

材料二   清朝晚期徐继畬《瀛环志略》:“华盛顿,异人也,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材料三   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君主权力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材料二描述了美国何种政治制度?
(3)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国议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权力和地位。
2022-08-23更新 | 12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对领土狭小且海岸线漫长的日本来说,外国人以及他们船队的出现很容易被大多数民众发现。在19世纪,日本的舆论一直是从对外来威胁的感知走向对国家认同的认识。日本在文化选择方面相对自由,它早已引入了中国文化的元素,接受西方方式并不会带来多大的震动。维新武士们在摧毁幕府,重建天皇权威,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国家的过程中,能够在政治上转向西方民族主义的理念,这个理念还能够被抹上神道的色彩。日本在一个军事统治阶级的领导下,士兵更倾向——保卫一国的领土而非保卫一套思想观念,这一点与民族主义也有关联。因此,日本人在一代人的时间内就形成了民族主义,找到了一个协调文化传统与当下冲突的途径,即通过维新追求“富强”的道路。这一新发现的民族主义也深深影响了“自由主义”的宪法运动。

——摘编自(英)威廉·G·比斯利《明治维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日本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近代民族主义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仿效普鲁士确立近代宪政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日本与英国的君主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力差异。
(2)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2019-05-0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归并各小都、乡邑、聚(村落)为大县。全国凡四十一县(《史记商君列传》作三十一县),每县置一县令,掌管全县政事,消除领主政治的残余影响。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臣等所居即天子之土,臣等所牧即天子之民,安能私有乎?今谨收集版籍(注:“版”是指各藩的领地;“籍”是指领地上的人民)奉上,愿朝廷处置。

——摘自《萨、长、土、肥四藩主奉还版籍奏文》(明治二年)

朕惟值此更新之际,如欲内以保安亿兆,外以与各国对峙,宜使名实相副,政令归一。朕前听纳诸藩奉还版籍之议,新命各知藩事,使之各奉其职……今更废藩为县,务除冗就简,去有名无实之弊,无政令多歧之忧。

——摘自《废藩置县诏书》(明治四年)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所述的改革措施。据材料二,概括废藩置县的过程。
(2)综合以上材料,分析说明这两项改革措施在作用上的相似之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倒幕维新运动的领导人在1868年夺取政权并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后,立即着手对旧制度进行改造,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机构。1868年4月,明治政府颁布《政体书》,规定中央政府组织形式为“太政官”,下设行政、议政、司法三个部门,地方设置府或县,受中央政府统一领导。《政体书》标榜三权分立,实际上大权集中在天皇及其重臣手里,是一种君主专制制度。取消大名对本藩的统治权,废除藩政,

将全国划分为三府七十二县,由中央派知事治理,旧藩主移居东京,领取世袭棒祿;废除封建等级制,取消武士特权,废除“贱民”称谓,实现“四民平等”。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1)根据材料,概括明治政府改造旧制度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措施的影响。

2018-05-0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阶段性测试(4月)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

——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

材料二1682——1725年在位的彼得一世,采纳西欧模式,对俄国进行彻底改革。1697-1698年,他率团往德、荷、英考察,学习其政府管理模式和军事技术,大量招募外国专家为俄国服务,对军事、行政体制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期中,强制剪须割袍即是其改革的戏剧性一幕。在当时的俄国,大多数贵族饱食终日,往往懒洋洋地拖着长袍,留着被视为“上帝赐予的装饰品”的大胡须,无所事事。彼得下令:除神职人员外,一律禁止留须,他甚至亲自将贵族的胡子剪掉,还在宴会上亲自剪短贵族的旧式长袍,规定只穿西欧式的短袍。改革引起包括其子阿历克基在内的一些人的反对,几经犹豫后,彼得将儿子处死。“在整个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恩那个产生如此重大的个人影响……他通过各种方法急切地把一种新的文化强加于俄罗斯,从而为他的帝国确定了未来性质……由于他的努力,俄国显然拜托了孤立的状态……此后,俄国的历史成为欧洲史的一部分,并愈益成为世界史的一部分”。

——摘编自(美)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康有为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演说

材料二   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材料三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影响和实质。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8年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从此,日本励精图治,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材料二   1871年12月,日本政府派出有许多重要官员组成的大型使节团,先后考察了美、英、法等12个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情况。通过考察,日本领导人进一步认识了日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开始寻找一条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材料三 明治时期,许多高级官员认为日本只有“脱亚入欧”,才能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所谓“脱亚入欧”,即脱离落后的亚洲,进入先进的欧洲。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五条誓文》的实质是什么?体现了什么精神?
(2)材料一中的“破历来之陋习”和“求知识于世界”,分别是指明治维新哪两项重大举措?具体内容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日本是如何实现“脱亚入欧”的?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的实质是什么?
2016-11-18更新 | 3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河南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9 . 材料: 下表为19世纪俄国和日本有关农村社会改革的材料
国家
改革措施
俄国
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进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
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日本
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废除了禁止土地买卖的法令。农、工、商和僧
侣、神官改称“平民”,实行“四民平等”

根据表中材料,指出两国农村社会改革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的影响。
10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读有关日本明治维新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公卿与武家同心,以至于庶民,须使各遂其志,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立基于天地之公;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1868年明治政府《五条誓约》
材料二   有关明治维新时期的图片


材料三 涩泽荣一(1840~1931年),被誉为“日本实业之父”。他提倡“《论语》加算盘”。强调“要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帮助大家过好日子,就得有钱”,也就是说不能丢开经济来空谈政治。他又强调“孔子之教与富是一致的,为富不仁是不对的,实行仁义才能得到真富”。他说:“我的事业是喻义不喻利,国家必须的事业,就把获利放在第二位,在‘义’上该兴办的事业,就干起来,手攥着股票,面对实际,谋取利益,把事业经营下去。”
——摘自《涩泽子爵·话论语》
(1)材料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你获得哪些历史信息?扼要谈谈其对日本发展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涩泽荣一提倡“《论语》加算盘”的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