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戊戌变法时期的近代科学教育与晚清政治运动有着密切关系。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通过办报刊、兴学堂、办学会,积极宣传近代科学知识。一大批接受过系统的科学教育的热血青年留学归国,他们热心变法,思想开放,积极奔走,创办了各种科学学会和民间新式学堂。针对传统书院单纯的经史内容教育,学生缺乏创新性以及缺乏科学方法的训练的弊病,这些科学学会和新式学堂不但重视学校科学知识的传授,还提倡用求实的科学方法来指导科学教学。同时,维新派认为“凡技艺中有能自出新思,标新立异,自成一家,为他人所不能为者,国家予以文凭,准其专利若干年,自五至二十三年不等……不准他人仿效,年岁已届,始准他妙法制造”。……随着“科学”一词的广泛运用,科学教育的内涵也不断明晰并深化,它开始涉及自然科学背后及社会科学本身的客观理性精神,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并有意识地概括科学的内涵。

——摘编自郭海洋《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

材料二   1868年,日本进行了由天皇亲自发起的自上而下的明治维新运动。政府将教育发展看作是“文明开化”的中心任务,在财政上对教育的投资毫不吝啬。据调查,公民教育经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率分别为:1885年1.8%,1890年2.1%,1910年2.3%。在国家和地方行政费用中的比率始终占到10%左右。在地方财政支出中,从1880年至1910年平均占比23%左右。教育没有门第、财富之别,对每个人都打开了大门,只要你通过刻苦努力,就能够获得知识和学历,并提高社会地位。同时,国内的资本家、工商业者也都意识到,只有提高工人的知识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才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日本对初等教育的重视,不仅提高了国人的基本素质,更为以后尤其是二战后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对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贺小飞《浅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维新派宣传科学教育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教育改革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2021-05-14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72年,日本派使团前往欧美考察,认识到全民教育是西方强盛的基础,同年日本即借鉴法国和美国的经验,实行四年义务小学教育,夸言在村中无家不入学,在家中无人不读书,并明言学校以实务学习及独立思考为目的。在此基础上,日本还发展出自己的教育理念,即男女学习的目标应该不同,前者学习知识,服务大众,富强国家,后者除身为天皇臣民外,重在学习如何胜任贤妻良母角色。由于义务教育经费是通过额外征税筹集,在它实施的第一个十年,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及50%.后经政策宣传和立法推动,到19世纪末,适龄儿童入学率提升到了90%以上。

——摘编自安德鲁·戈登《现代日本史》


(1)根据材料概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四年义务小学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年义务小学教育对明治维新其它改革措施的影响。
2021-05-05更新 | 141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9世纪中叶先后受到西方势力冲击的两个东亚封建国家--中国和日本,都进行了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近代化运动。晚清数学家李善兰与外国人合译了《几何原本》,徐寿和华蘅芳二人曾在引进西方科技基础上设计制造了第一艘蒸汽船,容闳在推动留学生方面不遗余力。但洋务改革的中心始终是在学习西方的器物层面上,在行政和教育方面的改革十分被动,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19世纪50~60年代日本幕府和各藩的改革,重点也是器物层面。但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就开始全面改革。科技方面,翻译了大量西方科技书籍,大力传播西方的军事技术和科学知识。教育体制方面,相继成立了东京帝国大学、东北帝国大学等高校以及一系列的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这些举措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使日本成为当时亚洲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摘编自杨阳《晚清中日科技比较之忧思》

材料二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在“科技立国”基本方针的指引下日本的技术创新模式主要是以引进技术为导向,并加以消化、吸收,进行模仿创新。企业积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政府进行有效干预,民间力量主导研究开发,产学官三者进行合作创新。80年代以来,日本结束了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模式转变。改革开放后,我国适时提出了科技创新面向经济建设的追赶战略。“863计划”、“星火计划”等相继实施。国家强调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和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2018年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5%,发明专利和授权量居世界首位,完成了进入世界前5位的目标。

——摘编自王博《战后日本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研究》、徐炜等《中国科技创新的发展脉络与战略进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日两国科技发展举措的相同之处,并分析近代中国科技发展落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战后日本科技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现代以来中日科技发展的历史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治维新是日本主要政治权力主体之间围绕中央政权的权力重构和制度再建。虽然明治维新结束了长达二百六十多年的江户幕府统治,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明治新政府,废除了封建大名领国制和武士身份制度,但这些重大社会变革主要是通过政治协商完成的。作为幕府的主要政治权力主体——幕府将军、阁老、天皇、朝廷公家、诸侯大名、武士及后来的藩阀等,通过一系列的契约政治协商和契约政体构建,最终实现了中央政权的和平过渡和制度构建,平稳推动了日本的近代国家转型。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近代国家转型是一种典型的契约性转型,它为东方后进国家推动国家转型提供了一个契约性历史版本。在日本近代国家转型的过程中,以萨长为首的西南诸藩,作为明治维新的主要推动者和制度变革的主宰者,其历史作用不可低估。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主动退出政治舞台的历史抉择,事实上直接改变了日本近代国家转型的发展路径。

——摘编自刘轩《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近代国家转型的契约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近代社会变革的影响。
2021-03-31更新 | 229次组卷 | 5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时,英国的工业远落后于其他国家,英国君主赋予了外国熟练工匠特许经营权,鼓励他们定居英国。1624年,英国议会颁发了《垄断法》,正式确立了近代意义的专利法律制度。《垄断法》宣告了以往国王授予的专利权无效,规定以后凡新产品的第一发明人将向其授予专利证书,享有不超过14年独占生产、制造、销售、转移等权利。该法令颁布后,英国专利授权量有了明显的上升。

——摘编自【德】布鲁诺·范·波特斯伯格等《欧洲专利制度经济学:创新与竞争的知识产权政策》

材料二   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推行知识产权保护大事记。

1885日本专利所所长高桥是清借鉴欧美经验,主持修订了《专卖特许条例》,对专利的种类、专利的保护期、专利的损害赔偿等做出界定。
1899此前西方要求日本加入旨在明确专利国界、防范国际假冒侵权的《巴黎公约》。日本并未马上答应,反以加入《巴黎公约》为砝码,促成了与西方各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谈判,修约成功后于1899年正式加入《巴黎公约》。
1905因外国人专利申请量剧增,且技术含量较高,日本在借鉴德国的基础上,制定了《实用新型法》,不惜重金引进专利,然后改造创新,产生了大量契合日常生活的实用型发明,助力日本轻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陈昌柏《知识产权经济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颁布《垄断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近代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特点,并简析日本重视专利立法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就专利立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谈谈看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571月,俄国成立了“讨论关于整顿地主农民生活措施”的秘密委员会。9月,总督纳季莫夫上书沙皇表示同意无偿地解放本省农奴。11月,亚历山大二世下诏草案。1858年,成立了特别委员会,起草农奴制改革草案。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废除农奴制的特别宣言》,声称:“朕决定把这一切事业切实地推动起来,农奴在适当的时候将获得自由农村居民的一切权利。”随后,开展一系列改革。1861年成立自治局,颁布地方自治机构法规。1874年进行军事改革,实行普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军校。1864年实行普及教育,发布大学、中学和初级学校条例,实行大学教授自治等。1868年沙皇政府准许免税进口治全、机械制造、钢轨工业所需要的生铁、熟铁和一部分机器。此次改革对俄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自张柱荣《1861年国农奴制改革的再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在明治时代初期推行的殖产兴业政策主要是以官营工厂和半官半民工厂为中心,这些工厂在引进机械与技术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它们是幕营藩营工厂的延续,很难称之为资本主义工业。通过废藩置县、地税改革等项措施,日本具备了全国性经济交流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条件。在江户时代,资本主义的萌芽从开港以前就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开港后又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结合,因而这些因素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幕府末期民间工业的发展还只是停留于一部分作坊制手工业的经营。另一方面,幕府和一部分藩利用从西方进口的机械,兴办了造船、钢铁和纺织等事业,这些事业在消灭幕府和废藩的过程中为新政府所接收。

——摘编自(日)依田憙家著,卞立强等译《简明日本通史》(有改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殖产兴业政策推行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殖产兴业政策的特点。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9年6月,新政府利用在戊辰战争中获得全面胜利的有利形势,诱使各藩藩主自动“奉还版籍”于朝廷,把藩主变为藩知事,剥夺了他们对土地和人民的领有权。1871年7月,又以武力为后盾,宣布“废藩置县”,免除全国各藩知事的职务,一律迁往东京居住;废除藩制,把全国划分为3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免知事。这就一举夺得地方政权,消灭了封建割据,形成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并在事实上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成为维新运动中一次深刻的革命性变革。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废藩置县”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废藩置县”的意义。
2021-03-06更新 | 218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治以前的日本是一种诸藩林立、天皇虚位的“封建”状态,而维新就是要“大政奉还”(诸侯向天皇交还权力)“废藩置县”。藩权消除后皇权反倒坐大,并经其后的发展,使日本走上军部鸱张(音chi,嚣张、专权)天皇独断,以举国体制穷兵黩武造就“虎狼之师”的军国主义之路。以福泽谕吉为代表的日本式启蒙思想家,一方面鼓吹子女独立于父母、家臣独立于藩主、个人独立于群体,另一方面,又宣传无条件忠于天皇。于是福泽谕吉的“自由”与“个人独立”,其具体含义就变成独立于藩主,而效忠于国家;独立于本家族,而效忠于天皇;总之是独立于小共同体,而依附于大共同体。后之流风所及,连所谓婚姻自主、个性解放等等,也都是叫人从“父母的人”变成“天皇的人”,而非成为真正自主的、无论对大小共同体均拥有充分权利的现代公民、真正独立的人。日本式的“个人自由”就这样与“军国主义”成为二位一体的怪胎。随着军国主义在福泽谕吉身后的继续发展,强大起来的日本从学习西方变成了对抗西方,福泽时代的“脱亚入欧”也变成了皇道派敌视欧美的“大东亚主义”。

——摘编自秦晖《日本式自由主义:“个人独立”如何接轨“军国主义”》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时期8本国家政治体制与发展战略的变化。
(2)据材料,指出福泽谕吉式“自由主义”的内涵并作简要评价。
10 .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兵部省指出:“教育海军军官是建设海军之头等大事。”于是,原幕府的东京海军操练所得到恢复,并于1888年迁往江田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江田岛地形临海抱湾、地理优越,利于海军专业培养。江田岛海校在学习近代海军战术、技术、西式外交礼仪的同时,其日常训练和管理严格到了残酷的地步。平时高年级学员负责管理低年级学员,可以根据其不良表现进行打马体罚。每到重大节日,海校都要组织学生向天皇的照片行叩拜之礼,每个星期都要背诵天皇的《军人敕谕》.海校还经常开展各种剑术、柔道、相扑等体育运动,以此锻炼海校学员意志。一位英国人在谈到江田岛海校时写道:“从海军兵学校毕业的年轻人,既有一副能经受一切艰难困苦的身体,也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为了天皇和祖国,他们可以不惜一死.”海校的上述精神教育被称为“江田岛精神”,是旧日本帝国海军的精神支柱。

——摘编自王伟《炫目樱花终凋零——记日本江田岛海军兵学校》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田岛海校建设的有利条件。
(2)据材料,归纳江田岛海校的办学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江田岛海校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2021-02-13更新 | 13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