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比起东邻日本来,在近代的遭际真可谓是多灾多难,遭受西方的侵略要比日本早,中国失败的消息传到日本使它不吃大亏就能学乖。日本的变法,是在没有多少战争破坏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中国却只能在割地赔款,最终负债累累、国家残破的情况下开始,而土地与金钱(相当于清朝两年多的岁入)恰是便宜了日本,本该近代起步(原始积累)的资本变成了负值。从此以后,贫困和资金严重匮乏就成为中国近代化的瓶颈。

从国内来看,戊戌变法也是有点生不逢时,中国真正的铁腕人物慈禧太后恰在变法契机到来前后面临她在制度和舆论压力下不得不交班交权的局面。在皇权政治中,几乎再没有比这种事更令人难堪而且难以忍受的了。其次,经过太平天国之后几十年汉族官僚的势力上升,能力虽差但心气颇高的旗人开始出现反弹,至少在中央政府,他们加强了自己的声音。从政治上说,这种反弹是一种倒退,因为长期养尊处优的旗人确实拿不出太多的人才。

——摘编自张鸣《再说戊戌变法》


(1)据材料概括日本近代化的有利条件。
(2)据材料分析中国变法生不逢时的依据。
2021-11-25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新高考基地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大联考历史试题
2 . 下列地图分别是德国不同时期领土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分别说明德国领土三次变化的原因及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2021-11-19更新 | 258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四区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屋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美国独立后,州与州之间为河流的使用起了争执,为港口的使用权相互械斗,相互设置贸易壁垒,滥发纸币和通货膨胀,战时债务无法偿还,英、法、西班牙在周边虎视眈眈,松散的联盟难以应对危机。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后,德意志各地的资本主义逐步发展。1815年起,德意志人民要求实现国家统一的斗争不断高涨。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后,认为“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议论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的,要通过一场斗争来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普鲁士先后进行了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统是德意志历史上的划时代转折点,有重大的进步意义。由于扫除了历史积留下来的障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统一后的德意志经济发展是神速的,而在政治上则难以摆脱专制主义的色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后的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实现统一的因素及统一后德国政治体制的局限性。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秘密的审判过程,复杂的诉讼程序,行政对司法的干预,低下的司法管理水平,普遍存在的腐败,这就是1864年以前俄国司法的基本情况。在这一环境下,司法很难体现法律的公平与正义。……1864年司法改革被誉为亚历山大二世“大改革”中最成功的一项,是近代俄罗斯社会转型和整个法制现代化的集中表现,它不仅有利于保障其他方面改革的推行,也促进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转型。

材料二   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沙皇拥有绝对权力始终是俄国法治的基础。……司法制度的变迁牵动着政治制度的改革,但当改革进入了实施阶段时所迸发出来的力量已经远远超过沙皇所能掌控的范围……专制制度与新制度之间的对抗自然出现,沙皇政府则开始破坏司法制度中不利于专制政权发展的部分,加强对司法的控制,行政权力继而渗透以不断挤压司法体制的独立空间。……当致力于维护专制权力的沙皇政府拒绝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时,是将巩固专制地位放在第一位的,“国家一只手推进资产阶级关系,另一只手却企图抑制它”。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中,司法改革是不可能深入下去的,司法现代化进程也必然受到阻碍。

——摘编自王海军《近代俄罗斯的司法现代化之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亚历山大二世时期俄国司法改革的主要内容,运用唯物史观有关观点解释农奴制改革与司法改革之间的关系。
(2)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亚历山大二世时期的俄国司法改革。
2021-09-08更新 | 13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戊戌变法时期的近代科学教育与晚清政治运动有着密切关系。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通过办报刊、兴学堂、办学会,积极宣传近代科学知识。一大批接受过系统的科学教育的热血青年留学归国,他们热心变法,思想开放,积极奔走,创办了各种科学学会和民间新式学堂。针对传统书院单纯的经史内容教育,学生缺乏创新性以及缺乏科学方法的训练的弊病,这些科学学会和新式学堂不但重视学校科学知识的传授,还提倡用求实的科学方法来指导科学教学。同时,维新派认为“凡技艺中有能自出新思,标新立异,自成一家,为他人所不能为者,国家予以文凭,准其专利若干年,自五至二十三年不等……不准他人仿效,年岁已届,始准他妙法制造”。……随着“科学”一词的广泛运用,科学教育的内涵也不断明晰并深化,它开始涉及自然科学背后及社会科学本身的客观理性精神,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并有意识地概括科学的内涵。

——摘编自郭海洋《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

材料二   1868年,日本进行了由天皇亲自发起的自上而下的明治维新运动。政府将教育发展看作是“文明开化”的中心任务,在财政上对教育的投资毫不吝啬。据调查,公民教育经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率分别为:1885年1.8%,1890年2.1%,1910年2.3%。在国家和地方行政费用中的比率始终占到10%左右。在地方财政支出中,从1880年至1910年平均占比23%左右。教育没有门第、财富之别,对每个人都打开了大门,只要你通过刻苦努力,就能够获得知识和学历,并提高社会地位。同时,国内的资本家、工商业者也都意识到,只有提高工人的知识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才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日本对初等教育的重视,不仅提高了国人的基本素质,更为以后尤其是二战后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对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贺小飞《浅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维新派宣传科学教育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教育改革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2021-05-14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72年,日本派使团前往欧美考察,认识到全民教育是西方强盛的基础,同年日本即借鉴法国和美国的经验,实行四年义务小学教育,夸言在村中无家不入学,在家中无人不读书,并明言学校以实务学习及独立思考为目的。在此基础上,日本还发展出自己的教育理念,即男女学习的目标应该不同,前者学习知识,服务大众,富强国家,后者除身为天皇臣民外,重在学习如何胜任贤妻良母角色。由于义务教育经费是通过额外征税筹集,在它实施的第一个十年,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及50%.后经政策宣传和立法推动,到19世纪末,适龄儿童入学率提升到了90%以上。

——摘编自安德鲁·戈登《现代日本史》


(1)根据材料概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四年义务小学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年义务小学教育对明治维新其它改革措施的影响。
2021-05-05更新 | 141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时,英国的工业远落后于其他国家,英国君主赋予了外国熟练工匠特许经营权,鼓励他们定居英国。1624年,英国议会颁发了《垄断法》,正式确立了近代意义的专利法律制度。《垄断法》宣告了以往国王授予的专利权无效,规定以后凡新产品的第一发明人将向其授予专利证书,享有不超过14年独占生产、制造、销售、转移等权利。该法令颁布后,英国专利授权量有了明显的上升。

——摘编自【德】布鲁诺·范·波特斯伯格等《欧洲专利制度经济学:创新与竞争的知识产权政策》

材料二   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推行知识产权保护大事记。

1885日本专利所所长高桥是清借鉴欧美经验,主持修订了《专卖特许条例》,对专利的种类、专利的保护期、专利的损害赔偿等做出界定。
1899此前西方要求日本加入旨在明确专利国界、防范国际假冒侵权的《巴黎公约》。日本并未马上答应,反以加入《巴黎公约》为砝码,促成了与西方各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谈判,修约成功后于1899年正式加入《巴黎公约》。
1905因外国人专利申请量剧增,且技术含量较高,日本在借鉴德国的基础上,制定了《实用新型法》,不惜重金引进专利,然后改造创新,产生了大量契合日常生活的实用型发明,助力日本轻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陈昌柏《知识产权经济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颁布《垄断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近代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特点,并简析日本重视专利立法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就专利立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谈谈看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571月,俄国成立了“讨论关于整顿地主农民生活措施”的秘密委员会。9月,总督纳季莫夫上书沙皇表示同意无偿地解放本省农奴。11月,亚历山大二世下诏草案。1858年,成立了特别委员会,起草农奴制改革草案。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废除农奴制的特别宣言》,声称:“朕决定把这一切事业切实地推动起来,农奴在适当的时候将获得自由农村居民的一切权利。”随后,开展一系列改革。1861年成立自治局,颁布地方自治机构法规。1874年进行军事改革,实行普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军校。1864年实行普及教育,发布大学、中学和初级学校条例,实行大学教授自治等。1868年沙皇政府准许免税进口治全、机械制造、钢轨工业所需要的生铁、熟铁和一部分机器。此次改革对俄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自张柱荣《1861年国农奴制改革的再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在明治时代初期推行的殖产兴业政策主要是以官营工厂和半官半民工厂为中心,这些工厂在引进机械与技术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它们是幕营藩营工厂的延续,很难称之为资本主义工业。通过废藩置县、地税改革等项措施,日本具备了全国性经济交流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条件。在江户时代,资本主义的萌芽从开港以前就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开港后又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结合,因而这些因素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幕府末期民间工业的发展还只是停留于一部分作坊制手工业的经营。另一方面,幕府和一部分藩利用从西方进口的机械,兴办了造船、钢铁和纺织等事业,这些事业在消灭幕府和废藩的过程中为新政府所接收。

——摘编自(日)依田憙家著,卞立强等译《简明日本通史》(有改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殖产兴业政策推行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殖产兴业政策的特点。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9年6月,新政府利用在戊辰战争中获得全面胜利的有利形势,诱使各藩藩主自动“奉还版籍”于朝廷,把藩主变为藩知事,剥夺了他们对土地和人民的领有权。1871年7月,又以武力为后盾,宣布“废藩置县”,免除全国各藩知事的职务,一律迁往东京居住;废除藩制,把全国划分为3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免知事。这就一举夺得地方政权,消灭了封建割据,形成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并在事实上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成为维新运动中一次深刻的革命性变革。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废藩置县”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废藩置县”的意义。
2021-03-06更新 | 218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