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在欧洲强国进入资本主义阶段并开始对外扩张之时,弃旧图新的日本人开始寻找图强之路。被称为日本历史上从未有过之翻天覆地的社会大变革——明治维新帮助日本摆脱了西方大国的欺凌,成为唯一一个跻身于帝国列强行列的亚洲国家。
材料一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民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人心不倦;破旧来之陋习,基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五条誓约》
材料二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兴办官立事业,是以示例,以诱导人民。”“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有赖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在于人民是否勤勉于工业。”
材料三 涩泽荣一被誉为整个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祖师爷。提倡“《论语》加算盘”,强调“要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帮助大家过好日子,就得有钱”,也就是说不能丢开经济来空谈政治。他又强调“孔子之教与富是一致的,为富不仁是不对的,实行仁义才能得到真富”。他说:“我的事业是喻义不喻利,国家必须的事业,就把获利放在第二位,在‘义’上该兴办的事业,就干起来,手攥着股票,面对实际,谋取利益,把事业经营下去。”
——《涩泽子爵·话论语》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五条誓约》的实质是什么?体现了什么精神?
(2)从材料二中看出日本采取了怎样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种政策是如何实践的?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涩泽荣一提倡“《论语》加算盘”的看法?
2 . 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取消56个“衰败选区”的议会代表名额,30个小选区选举名额从2名减少到1名,并将空出的143个席位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据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方案)
(1)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一中议席分配的变化。
材料二

克里米亚战争不仅根本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而且对英国国内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战争不仅给了英国国内的民主潮流和进一步改革以极大的促进,而且国内各政治派别在外交政策上的激烈争论,促使英国的自由主义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1850年代末自由党的形成准备好了条件。(宋晓东《克里米亚战争与19世纪英国自由主义的发展》)
(2)据图4指出克里米亚战争的地域特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克里米亚战争如何促进了俄国和英国的社会变革?
材料三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据《邓小平文选》第3卷)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邓小平观点的历史意义。
2016-11-27更新 | 4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四川成都市高三毕业班摸底历史试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

图一 商鞅                       图二 亚历山大二世                 图三 明治天皇
请回答:
(1)“里程碑”是高中新教材里经常出现的一个词语,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说出与上面三幅图片中人物有关的历史事件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位改革者在改革土地制度方面采取的措施。
2016-11-27更新 | 10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吉林龙井三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黑船事件”(佩里叩关,日本开国) 材料二:时局图 康有为图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三 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
——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
(1)结合材料并所学知识指出,俄国、日本、中国三国改革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2)中日两国改革的结局有何不同?这种不同的结局给两国自身历史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3)俄日改革有哪些相同特点?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影响?
2016-11-18更新 | 82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十一中2009—2010学年度高二下学期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人必须学习。村无不学之户,户无不学之人,父母必须让孩子学习。”
材料二:下左图为“日本1873年—1910年小学就学率变动表”

材料三:(右上图)部分译文:“朕惟我皇祖皇宗肇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其美。此我国体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乎此。……一旦缓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者,不独为朕忠良臣民,又足以显彰尔祖先之遗风矣。斯道也,实我皇祖皇宗之遗训而子孙臣民之所当遵守,通诸古今而不谬,施诸中外而不悖。
——1890年,日本《教育敕语》
问题:
(1)指出材料一日本政府颁布《学制》的时代背景及其反映的教育理念。
(2)概括材料二中的历史信息。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日本近代教育的认识。
2016-11-2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甘肃白银靖远县一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6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吾昔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而今按之,则升平尚未至也。……若吾中国,自黄帝时即已征服而统一之,泱泱大国,比于全欧,假令立民主乎,则中国反不能强,不能安,而为人所弱,或分乱久矣。……全国各自有教化、风俗、历史,万无以他国之政化可骤移用之理。英国之政,是自然积化,非仿效而得。病症不同,不能用一方。
材料三凡万国政俗之初更,志士学人阅历必浅,既寡书传,又未亲游,但愤于积弊,耻于国弱,发愤太过,张脉怒兴,故未及深思,轻为举发。故皆先行破坏而后徐图建设之功。……忧虑强邻四逼,不能容我从容图治也……破坏甚易,建设甚难,大火随风不知所底,其不至亡国者幸耳。
——上述材料均选自《康有为遗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文化、军事方面说明日本新领导人对增强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的做法。举例说明日本“为自己去掠夺”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康有为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改革成效的因素有哪些?
7 . 19世纪60年代,中国和日本两国各自进行了一场图强的运动,但其结果却不一样。中国的失败了,日本的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请结合相关历史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一)在中国开展的运动是:
在日本开展的运动是:
(二)从以下几方面比较说明中国的失败和日本的成功的原因:
(1)经济方面:
(2)政治方面:(2)
(3)目的:
(4)归纳说明中国开展的运动失败的必然性(2)
2016-11-18更新 | 2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8 .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以上两幅图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在俄国和日本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2)对于俄国和日本发生的这两次重大事件,一般学者认为它们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理由是什么?
(3)这两次事件后俄、日建立起来的政治体制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政治体制有何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16-11-18更新 | 9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