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治维新开始以后,旧封建士族(武士阶层)在政治和财政上都成为新政府的负担,甚至危及新政权的存亡。为此,明治政府推行“秩禄处分”,由政府发放禄券,代替原有的家禄,由政府逐步收买、偿还这些禄券。1870—1877年,政府分三个阶段向310971位武士发放了价值1.13亿日元的金禄公债证书,一次性赎买武士阶层的家禄特权。1876年,明治政府修改了国立银行条例,规定个人可以用“秩禄处分”中的金融公债为资本金设立银行,将武士阶层手中的政府公债转化为银行资本金,将士族引向新的产业发展道路,使旧幕时代的食禄阶层转化为新的自立阶层。这既以和平方式解决了士族问题,同时又将其转化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因素。该政策仅着眼于经济方面,而没有对士族意识进行改造,为尔后日本的军国主义留下了思想上的根源。

——摘编自臧佩红、米庆余《近代日本的“秩禄处分”与“士族授产”》

(1)根据材料,概括明治政府对士族阶层改造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明治政府对士族阶层的改造。
2023-12-15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联考2024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记》记载,秦武公十年(前688年),“伐邽、冀戎,初县之”。秦武公把邽、冀直接纳入国家行政体制之内,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员去主持政务。至商鞅变法时,秦国普行县制于秦国全境,共设了31个县。秦并天下后,作为统一的封建国家,其领土空前广阔,将郡县制推行至全国。秦朝以法治国,大量任用并重用法家人士,作为法家重要人物的李斯希望强化君主专制,强调严刑峻法,在这种政治背景下,李斯个人及其代表的政治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秦朝实行郡县制。秦朝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地方政治行政体系的基础,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封建王朝的基本框架。

——摘编自《中国郡县制的产生与演变过程》等

材料二   1869年7月,日本政府发布“版籍奉还”令,版籍奉还,就是要诸侯向政府交出对土地和人民的封建领主所有权。版籍虽然归还了,但藩主仍是藩的行政长官,而且藩主仍旧控制着征税和军令的权利。1871年8月,岩仓具视等人调集一万御亲兵于东京,进行武力威慑,召集56藩的原藩主到东京,当面宣布了废藩置县诏书,并表示他们必须强制在东京居住,领取国家俸禄。在明治维新运动中,明治政府先后废除620多个藩地,共设三府七十二县,县知事由日本中央政府任命。虽废藩置县,但长州藩、萨摩藩、肥前藩、土佐藩,这四大藩帮的藩主依旧有着极高的政治话语权。

——摘编自《日本明治维新中的废藩置县》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废藩置县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日两国历史上设置县制共同的积极意义。
3 . 历史上欧洲深受亚洲文化影响,也对亚洲产生深刻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材料二   (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专家在日本人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三千人左右。然而意识形态方面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二十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摘编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世纪阿拉伯人对欧洲文明发展的贡献,并指出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现代化道路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这种特点给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带来了什么样的问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不想变成 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教徒,即使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九十五条论纲”

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一-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人们的自然生活。

——伏尔泰

材料二1492年, 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引发了一场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大交换。有学者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欧洲移民漂洋过海来到新的土地生活,他们带来的小贵、葡萄、马匹、牛、猪等使得美洲食物和营养的供给快速增加;他们携带的传柒病使美洲的土著人口数量锐减。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等作物在他们的传播下也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

——摘编自《新全球史》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欧洲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者共同的思想核心和主要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哥伦布大交换”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3)归纳材料三所反映的当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治政府在《学制令》颁布后,进行教育改革,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教育系统,摒弃了“四书”“五经”,以“实学”为基本教育内容。同时,迅速建立起了近代教育体制,依托精英云集的大学,产生了以本国人研究为主体的“日本科学”。1871 年10月,明治政府命大臣兼外务卿岩仓具式为全权大使出访欧美诸国。政府重金聘请外国科技人才作为国内大学教师和工业技术人员。日本政府通过财政开支来引进先进工业设备和技术,并将产业技术向民间推广。明治天皇发布诏书,督促并鼓励华族带头赴美留学,要求他们学习西方的文物制度、工艺百科。为了鼓励留学,文部省于1873年制定了《贷款留学生规则》,并进行严格考试。黑船事件后,幕府末期一批重工业工厂、海军造船厂等近代军工厂相继建立,这些兵工厂配备了来自西方的制造装备。受西方的殖民威胁,为了快速实现“富国强兵”以与“万国对峙”,日本的科技政策向军事技术倾斜,产业技术有着强烈的军事色彩。

——摘编自安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科技政策改革及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时期科技政策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冶维新时期科技政策改革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40年到1900年,法国铁矿、铸铁和钢的发展起伏很大,尤其是在1848年、1871年下滑明显,1875年后,这种起伏现象就没有了。德国经济以军火工业为基础,克虏伯、西门子都是第一流的大军火商,每当对外战争扩张顺利时,工业便如飞箭似地发展,反过来,为刺激经济发展,又需要加快对外扩张的速度。这种恶性循环互为因果,直到把国家引向失败,经济彻底崩溃为止。德国经济发展很快,但国民生活水平发展相对缓慢。

——摘编自钱乘旦《走向现代国家之路》

材料二: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3679亿元,2017年达到827122亿元。1978年,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十一位,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52%,比1978年上升406%2010年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连续8年快于城镇。197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仅为20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29位,2017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1万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1979倍,居世界第一位,外商投资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974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年均增长85%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发布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法、德经济发展的特点,并从经济与政治的关系角度简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法德相比,中国现代化之路的突出价值。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治维新后期,儒家文化对日本国民教育路径产生了更为强烈的影响。1879年,明治政府颁布《教学圣旨》提出,着眼于国民在“文明开化进程中”研读西学而忽略传统社会风俗及道德品行可能带来的风险,强调应以儒学的“仁义忠孝”为教学根本。1883年,文部省向各府县公布《小学修身书编写方法大意》,强调“遵循万世一系天壤无穷之国体观,养成尊王爱国的精神;道德教育需基于儒教精神,在小学中采用欧美的道德教育将会有很多弊端”。1890年,《教育敕语》作为诏书由天皇直接下达给国民,奠定了儒学文化在国民道德教育中的关键地位,强调国民对于天皇的绝对服从和奉献。

——摘编自杨达《儒家文化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国民教育路径》


(1)根据材料,分析明治维新后期日本在国民教育中重视儒家文化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儒家文化对日本国民教育路径产生的影响。
2022-06-07更新 | 239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沐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建立日本自己的科学体系,日本政府不惜重金聘用有真才实学的外籍专家,1879年外聘专家开支占国家财政支出的2%,这在世界文明史上是少见的。明治政府先后建立了电气研究所、工业实验所、中央试验所等14个大型研究所和各种专业研究学会12个,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开展科学技术研究。1877年井上胜主持京都一一大津铁路设计施工工程,开创依靠本国技术力量自建大型工程的新局面。东京大学自建立之时就重视加强理、工科的基础研究,19世纪90年代初研究成果不断产生。如田边朔郎的琵琶湖疏水工程、宫原二郎的水管式锅炉在国际上均获得较高评价。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政府加强科技发展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重视科技发展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8 年,日本进行了由天皇亲自发起的自上而下的明治维新运动。政府将教育发展看作是“文明开化”的中心任务,在财政上对教育的投资毫不吝啬。据调查,公民教育经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率分别为:1885 年 1.8% , 1890 年 2.1% , 1910 年 2.3% 。在国家和地方行政费用中的比率始终占到 10% 左右。在地方财政支出中,从 1880 年至 1910 年平均占比 23% 左右。教育没有门第、财富之别,对每个人都打开了大门,只要你通过刻苦努力,就能够获得知识和学历,并提高社会地位。同时,国内的资本家、工商业者也都意识到,只有提高工人的知识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才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日本对初等教育的重视,不仅提高了国人的基本素质,更为以后尤其是二战后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对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贺小飞《浅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简析日本教育改革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教育改革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88年,明治政府在确立市町(tTng)村(日本地方最底层的地方行政单位)自治制度的同时,还建立了近现代日本町村公共财政制度。1896年,日本获得大量赔款后,通过《国税营业税法》,把“原来府县税、营业税及杂种税的一部分编入国税”。1908年,在《关于地方税限制的法律》中,“将战时应急而设的对地方税的限制作为恒久的制度确定下来”。1911年4月,明治政府发布了新的《町村制》,加强了对町村的行政监督。1918年3月,日本政府再次通过法令规定“市町村立普通小学的正教员及准教员的薪金费用的一部分由国库负担”。1926年,政府开始了地方税制的改革,改变了它的“封建的人头税性质”,府县税、附加税也从占74.2%直降到25.7%。

——摘编自郭冬梅《近代日本的町村财政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近代町村财政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近代町村财政改革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