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农奴制改革前,俄国出口商品主要包括粮食、亚麻、兽皮、皮货、木材等,粮食占出口额的35%以上;进口商品主要为工业品,即工厂所需的机器和设备、颜料、皮棉、煤。从1822年起,俄国对进口商品实行高关税,对外国商品的输入进行限制,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出口结构中,农产品仍然占最大份额,粮食占出口额一半以上,主要出口英国,由于工业急需金属、机器和设备,俄国降低了保护关税税率,使进口机器的支出由1861~1865年的730万卢布增加到1876~1880年的4680万卢布。到90年代,与改革前相比,俄国对外贸易额增加2倍以上。

——摘编自(苏)B.T.琼图洛夫等编《苏联经济史》


(1)根据材料,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对外贸易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对外贸易发生变化的原因。
2020-07-09更新 | 4961次组卷 | 27卷引用:新疆昌吉州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孝文帝改革的思想和内容是恢复礼乐,是“迂腐的儒化”,“消极的汉化”,学来的主要是汉文化的糟粕,汉人的繁缛腐朽。……孝文帝推行的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尤其是大定族姓,移植门阀士族制度,这使得尚无文化积淀的鲜卑拓跋贵族迅速腐化,这严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归于灭亡。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不适合北魏国家的国情和族情,是北魏政治危机的开端,北方的革命性完全被南方的虚腐性所取代,其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郝松枝《全盘汉化与北魏王朝的速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经验与教训》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作者是如何认识孝文帝改革对北魏的影响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在学习先进文明方面,日本明治维新与孝文帝改革相比有何主要不同?试从政治和文化两方面加以说明。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明?
2022-02-1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额敏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普鲁士政府意识到,"旧世界已失去魔力……这个流尽鲜血的国家要想继续生存,就必须适应时代的新要求,用类似的方式将自己组织起来,进行自我更新"。

——维尔勒·魏登菲尔德:《德意志道路》


(1)指出德意志是怎样“适应时代的新要求”“自我更新”的?

材料2   恩格斯在186411月就曾经这样预言:“这种人民战争……它的结局无疑地将决定整个美国几百年的命运。美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奴隶制度一经粉碎,这一国家就会繁荣起来,在最短时间它就会在世界历史上占据完全不同的地位”。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1卷431页


(2)恩格斯所说的“人民战争”指什么?用史实论证“在世界历史上占据完全不同的地位”。

材料3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所以日本要想改变落后面貌,必须效仿英国,鼓励民众发展工商业。

——大久保利通(明治维新第一政治家,号称东洋“俾斯麦”)《殖产兴业建议书》(1874年5月)


(3)指出材料的核心内容。
2022-08-20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经历了曲折和反复的漫长过程,各个国家由于历史条件、政治传统等实际情况不一样,建立的民主政治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国:维多利亚18岁成为立宪君主,女王学会了如何心平气和地与首相共事,尊重政府的决策,哪怕她从心底里讨厌这个首相。

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在领导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中,首相俾斯麦成为整个德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1890年,因为与威廉二世在外交政策上发生分歧,俾斯麦虽然一肚子委屈,但还是被威廉二世解除宰相职务。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国的政治体制有何异同及不同的原因。
(2)同样作为立宪君主,导致祖孙二人的表现有如此大差距的法律依据分别是什么?
2024-01-05更新 | 48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废除农奴制度。……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全部贵族的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力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

材料二   《解放农奴宣言》载:“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材料三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层(或阶级)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他们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
(3)材料三中“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的原因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概要指出亚历山大二世的上述改革有什么积极意义?
2022-04-2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5年,张之洞署理两江总督期间结识康有为,与康有为有过数度深夜长谈。最初他很赏识康有为的才华见地,筹款支持康有为创办《强学报》。但在《强学报》创刊号中,康有为的做法引起了张之洞极大不快。康有为刊发不能公开的光绪帝“上谕”,并用旁注文字自诩自重。更“令人骇异”的是,刊物首页以“孔子卒后二千三百七十三年”的方式纪年。《强学报》只办了3期即被张之洞叫停,两人渐行渐远。1897年冬,康有为进京,政治上要一展身手。张之洞对他由警惕转向担忧。他认为康有为所主张的“平等、民权”,“一万年做不到,一味呓语”。但张之洞毕竞是新派人物,从未向康有为“公发难端”。他不反对变法,只是希望来一场没有康有为的变法。为阐明自己的政治与学术思想,张之洞在1898年春主持撰写《劝学篇》,一是针对康有为的“邪说”,二是针对保守官员的“迁说”,其书多变法主张,经光绪帝推广产生了巨大影响。

——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变法仍有巨大谜团:张之洞曾赞同变法》

材料二   日本明治政府曾以公历代替农历,元旦代替春节,改革服饰、发式和饮食习惯等。一开始“欧化”铺天盖地。但是,这样的“欧化”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尤其是思想界。……被称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则从《论语》里寻找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点,提出了著名的“论语加算盘”即“道德经济合一”论,这种社会大转型过程中的文明与文化“离异”与“回归”现象,在东亚具有普遍性。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之洞和康有为均赞同变法的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影响。
2021-11-26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昌吉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象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

材料三   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心理?
(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
(3)材料三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
2022-02-1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额敏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材料一:1868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管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从此,日本励精图治,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材料二:19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的黄金和白银的比价是15,而国际市场上却是115116。也就是日本的白银价格比国际市场上要贵三倍多。于是,一些西方人从墨西哥购进大量银元运到日本用于交换黄金,致使大量金币从日本流出。为了改变这种局面,1860年幕府改革了币制,使日本的金银比价同国际市场基本一致,但日本金币的含金量却大大降低了,即所谓钱价下跌。钱价的下跌势必带来物价的暴涨。据统计1859~1867年,江户和京都等大城市物价最高上涨了近十倍。


(1)请用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2)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对日本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2022-05-1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莎车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解决土地问题是一个国家在近代化的过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治维新后,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急速发展,国内统一市场的初步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把全国经济基础的农业也纳入资本主义发展的轨道。因此,新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就是必须解决土地问题。各地频繁发生的农民起义,冲破了各种封建限制,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要求,而且已经威胁到明治政权的基础。要使日本摆脱半殖民地化危机,要“自立自卫”、“确守国权”,明治政府深感只有迅速地建立起统一的能保证稳定收入的租税体制,才能稳定和扩大财政收入,以应付“百废待兴”,实行各项改革的需要。

——摘编自汤重南《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地税改革》

材料二   1872年,日本宣布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了新兴地主和富农的土地私有权,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同时,政府颁布地税改革法令,统一全国土地纳税标准,并废除了按村摊派税收的习惯,改为直接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而且一律收取货币。地税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度,把农业税收纳入现代课税体系。同时,农民有了人身、移居、职业的自由,再也不能把农民紧紧地束缚在土地上了。

——摘编自郭永胜《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启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述明治政府“必须解决土地问题”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明治政府“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法,并分析其对工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一个国家在近代化的过程中“解决土地问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巡访了欧美诸国……大久保利通归国后即就任了内务卿,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使节团在西欧产业各部门调查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明治七年一月开设的内务省以劝业寮为中心……推行振兴国有化企业,扶持民业的政策。

——(日)安冈昭男《日本近代史》

材料二   (明治维新)改革的动力是西化……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 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的利益去掠夺,软弱和胆小者将一无所获。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治政府在经济方面实行的重要改革举措。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明治政府学习西方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改革的目标和影响。
2021-01-19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哈密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