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幕府统治后期,日本对外航线被欧美列强迅速抢夺,日本对外贸易失去自主性。1868年由明治天皇率领一众雄藩联合推翻了德川幕府200余年的统治,建立了明治政府。新政府成立伊始,便着手发展海运业。一开始,政府所组建的海运公司发展缓慢。不久后,政府扶植的三菱成为了独霸日本海运业的海运巨头。政府依托三菱公司逐渐深入对北海道地区的开发。因此日本逐步打下了良好的海运基础,使得日本的出口不再受制于英美等国家。随着三菱的强大,三菱也相继建立了海上保险公司和商船学校。但随着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日益增长,日本开始强化对于其扶植的海运企业的军事管控,要求三菱的船只政府可以无条件使用。

——摘编自陶圆《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近代海运业的产生与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近代海运业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近代海运业发展的作用。
2022-11-24更新 | 110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福建专用)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大革命对欧洲社会有着双重意义。作为与旧秩序敌对的革命,它不仅仅是法国的,也是全欧洲的运动。法国大革命的普遍主义理念,既赋予了欧洲一种欧洲认同的意义,同时也将之剥夺了。拿破仑在1804年取得了法国皇帝头衔,而且对1789年理想的忠诚,也变成与对法国的忠诚联系在一起。拿破仑的欧洲是以莱茵河作为东部边界的罗马欧洲。取而代之的莱茵邦联,是西方与东方间的缓冲地带,有着自己的东方边界,也就是古老的日耳曼-斯拉夫边界。革命精神激发了新的疆域民族主义理念。然而直到甚晚之后,这些理念都仍未朝民族分离主义的方向发展,而是成为奠基于已建立之民族国家的欧洲秩序之基础。

——(英)杰拉德·德朗提《发明欧洲》

材料二     18世纪末美国政府确立了西部土地国有化原则,当时国有土地就已达全国土地总面积的75%。1824年起,国会内部,围绕“宅地法”的斗争激烈起来。1848年,争取实现“宅地法”为宗旨的“自由土地党”成立。1862年初国会表决“宅地法案”,参众两院都以压倒多数通过。1862年,法案颁布,规定:任何人只要交纳十美元手续费,就可以领取一块160英亩的土地。此后二十年间,外国移民达500多万,超过过去80余年的总和。它鼓舞着移民开垦出一块又一块的土地,建立一个又一个村镇,不停地向西挺进。

——摘编自张冬梅《美国<宅地法>产生的温床及颁布实施的两个阶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法国大革命是“全欧洲的运动”的原因,并概括说明法国大革命剥夺了“欧洲认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宅地法》颁布的历史条件,分析其颁布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83年,日本文部省公布了《农学校通则》.第二年又制定了《商学校通则》。以此为起点,日本开始大力发展近代职业教育。明治初年,文部省明确指出:尽管我国文明确有进步。然而这种科学知识与技能尚未渗透到普通民众中间,教育与劳动显然分开.农业及工业等各种事业大部分仍因袭陈规陋习;今天国家欲充实未来的实力。必须努力向民众子弟施以科学技术和实业一致并适当结合的教育。因此,当时的日本的大、中、小学都贯彻技术教育的方针。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小学设置手工科,中学设置实验科目:另一方面,在各级教育上,专设了实验学校,如初等教育开办实业补习学校、乙种实验学校等。中等投育开办实验中学,甲种实验学校等,高等教育则开办专科实验学校。

——摘编自肖兴安熊家国《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明治政府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日本明治政府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5年,日本明确提出要渐进地建立立宪制的目标,成立了元老院并将其作为立法机构。此后五年间,元老院三次拟定宪法草案,但是,政府首脑部均以该宪法草案只是抄袭西方的宪法,不符合日本实情为由拒绝采纳。1880年前后,自由民权运动扩大到全国,要求政府召开国会、制定宪法等。各地兴起研究和起草宪法的热潮,诞生了各种各样的宪法私案。1882年,伊藤博文进一步调查了君主强权的德国和奥地利的宪法。1889年,日本以天皇名义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东亚最早的宪法确立了天皇的强权,仅承认了被限制的人权。

——摘编自中日韩三国共同历史编纂委员会著《超越国境的东亚近现代史》

材料二   194510月,(美国)占领当局提出《日本国宪法草案》,明确表示了修宪的原则和具体主张,并要求日本政府积极配合。在占领当局和民众的压力下,194636日,宪法草案公布,同年113日,《日本国宪法》在国会获得通过,194753日正式生效。该宪法第1条规定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同时用内阁限制天皇的权力。过去只对天皇负责的内阁,现在只对国会负责。由国民选举产生的国会,即众议院和参议院,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   19549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大会开幕时,毛泽东指出: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大会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序言中写道: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社会建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后日本宪法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宪法的特点,并简析其颂布的重大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近现代宪法的认识。
2022-08-1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一)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75-1871年世界范围内的重要事件

时间

事件

时间

事件

1775-1783

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

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

1785

瓦特改良蒸汽机

1857-1859

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

1789

法国大革命爆发

1861

B

1810-1826

拉丁美洲殖民地独立运

1861-1865

美国内战

1836-1848

英国宪章运动

1868

C

A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71

巴黎公社革命

——摘编自姜德昌、向子祥《世界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表中A、B、C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表中所列重要史实,归纳出其中一种历史进步潮流,并概述和评价该潮流。(要求:明确写出所归纳的历史潮流,对历史潮流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联邦制与德国联邦制有相同的背景因数。美国与德国都是在国家构建时选择了联邦制,而且都是分权制衡联邦制国家,在联邦制的演进过程中,美国经历了二元联邦主义、合作联邦主义和新联邦主义三个时期;德国联邦制在演进过程中经历了联邦国家单一化、新合作联邦制等。

——摘编自金飞《美国联邦制与德国联邦制比较研究》

材料二   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联邦权力并不绝对排除州的权力,对未禁止州行使而性质又不属于联邦专有的权力,州仍然享有相应的立法权。但根据联邦法律最高条款,联邦一旦就这些领域的事项制定法律之后,则州法律中与联邦法律相抵触的部分无效;联邦也可以通过立法完全排除州对某些事项的管理。在德国,州作为自身职权执行联邦法律时,联邦具有对(其)执行的指导权和合法性的监督权;联邦可以颁布一般性的行政法规,向各州政府派遣代表,也可以经联邦法律的授权向州政府发布指令。德国基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在联邦专有立法权的范围内,各州只有在联邦法律明确授权的情况下,并在授权范围内,才有立法权”。

——摘编自杨利敏《关于联邦制分权结构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德两国联邦制确立的“相同因数”。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德两国中央与地方在法权分配上的差异。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国家政治体制建设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2022-05-26更新 | 281次组卷 | 8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余所见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其德量汪然若千顷之波,其气节岳然若万仞之壁,其学术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设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其见废者,又大率皆有合于政治之原理,至今东西诸国行之而有效者也。

——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

明治政府认为强有力的经济是国家实力的基础,因此兴建了现代化交通、通信和教育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支撑了工业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在19世纪80年代,政府将其大部分企业出售给和政府官员关系密切的私人投资者。……到了20世纪初,日本进入了主要工业化国家的行列。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请从经济角度举两例说明“其所设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梁启超称赞王安石的原因。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述20世纪初日本实现工业化的原因。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克里米亚的失败对俄国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与许多西欧派人不同——他们警告说俄国会因为没跟上西方的脚步而遭遇失败——斯拉夫派人很有信心地预言,俄国专制制度的优越性会导致一个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后的数十年间,西欧因决定性地促成了俄国的工业化而进一步削弱了俄国的旧制度……这些发展意味着1914年的俄国比起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时的俄国,与欧洲相似得多。然而,这些不断增长的相似之处正如斯拉夫派所警告的,引起了俄国社会中的某些分裂和冲突。其中之一是农民群众不断增加的骚动和不断增长的政治觉悟。他们绝对没有满足于《解放法令》中的条款,他们觉得,这些条款把太大的一部分土地留给了贵族。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完成下列任务:
(1)怎样理解材料中俄国“没跟上西方的脚步”?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绝对没有满足于《解放法令》中的条款”的具体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认识。
2022-03-05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六校联合体2022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598月,在内务部审核完各省贵族委员会制定的本省农民条例草案之后,内务大臣兰斯科伊向沙皇递交了一份总结性奏折,将贵族对农民问题的总体意见分为三类。第一类贵族在绝大多数省份都属于多数派,他们很少支持解放农民,最关注的是自己作为地主的物质利益,认为改革只会给他们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导致贵族贫困和破产。他们虽然宣称放弃农奴制,但是仍然以各种形式隐性维持自己的权利。第二类贵族的出发点不是个人物质利益,而是整个贵族的等级利益。他们大多是富裕而著名的地主,希望通过改革建立英国式的大土地贵族,保留贵族等级的领地权和社会影响力,真正的目的在于不带土地解放农民。第三类贵族主张完全废除农奴制,废除地主对农民的权利,认为农民应该通过赎买将全部或部分份地变成自己的完全财产,保障农民在经济和社会关系上的独立性。

               —— 张广翔、李振文《俄国1861年农民改革时期的保守派贵族初论》


(1)据材料概括贵族对农奴制改革的三种不同方案。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亚历山大改革的最终方案及所体现的政治智慧,并简要评价。
2022-02-19更新 | 19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10 . 【德国的分裂与统一】

材料一   俾斯麦使用战争暴力手段摧毁了阻碍德国统一的内外势力和德意志联邦的全部旧关系,完成了300多年来德意志民族不断追求的统一大业,并把德国带入了现代化国家的行列。统一的德意志民族不再任由欧洲强邻欺压和宰割。统一也极大地促进了德国生产力的发展。但其保留了专制主义的君主政体,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和俾斯麦在统一过程中煽动并利用的民族主义情绪,使德国成为欧洲国际政治中不安定的根源之一。

——摘编自唐晋主编《大国的崛起》

材料二   1945年2月,在法西斯灭亡的前夕,苏、美、英三国首脑召开雅尔塔会议,一致同意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1949年9月,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尽管如此,接受了历史教训的德意志民族,在东欧剧变的历史环境下争取民族统一。1989年,民主德国宣布“柏林墙”开放,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提出关于两个德国实现统一的十点计划。1990年,在美、英、法、苏四强同意下,两德达成统一。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推动德国两次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两次统一的方式的差别及其影响的不同。.
2022-02-13更新 | 266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圆创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测评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